草根老板多故事

时间:2022-10-21 01:34:22

草根老板多故事

我爱写信

我入职的第一个职场,是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经理是个瘦小的江西人,父母都在乡下。18年前他弃农进城闯荡,事业的起点竟是写得一手好字,典型的草根老板啊!在电脑无处不在的当下,不错的硬笔字就能发达?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会计老张嫣然一笑,见办公室再无他人,便向我讲起缘由。

18年前,经理还是个保险推销员,自认为人勤脸皮厚,又吃苦耐劳,不愁在省城没饭吃。于是,他每天奔走于大街小巷,直跑得两腿发软,嘴巴发干,天道也没酬勤,遭受的除了拒绝还是拒绝。遇到懂礼貌的还算运气好,最糟糕的是人家一听保险二字,立马翻脸,把门一摔,那重重的关门声,犹如抽向自己的响亮耳光。

几个月下来,业绩为零。重压之下,他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自己的钢笔字写得不错,文学作品也读过几本,沾得几分文采。何不发挥这一优势,给每位客户手书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一来让他们能记住这个别具一格的推销员;二来可能在美好的阅读中被感动,然后事情就好办了。

他当晚就行动了。信要短,但感情要充沛真挚,字迹要工整漂亮,有艺术的美感。熬了一个晚上,50封信一笔一笔完成,用的是画着山水的信笺纸,字是黑色的蝇头小楷。乍一看,像一幅小字画,有几分收藏价值。寄出三五天后,他再把电话一一打过去,对方的态度明显有变,很多人都提到了那封信,说它像个艺术品,当下很少见了……

有了这样的暖场,接下来的戏就好演了。一年后,他超额完成了业务定额,并获得了相应的物质回馈。

老张的讲述,不,准确地说,是经理的“青春锐步”,对我这个新人还是相当励志的。我也是个瘦小的南方乡巴佬,高中学历,吃苦耐劳,字写得也很不错。当然,最后这句是经理、老张和同事们,看完我的自荐材料后异口同声说的。这份材料我没用电脑,从书写到装订,全部DIY,所有文字都用钢笔书写,关键地方我还自画了简单的装饰图案。

南方四月

一日,我跟经理去苏州出差。晚饭后,他邀我一起散步。四月的南方春意盎然,月色下,花草虫蝇纷纷攘攘,一派蓬勃气象,我俩信步其中很是陶醉。突然,经理幽幽地问:“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给你造成了损失,你会给他改正的机会吗?”

我的心一沉,本能地想,坏了,这是点我啊,自己肯定做错了事,却还浑然不知。我没马上回答,脑子里在快速扫描,实在找不出哪出错了,就嗫嚅着说:“那要看什么损失。”

“什么损失?说轻很轻,说重足以判刑入狱。”他径直往前走,边走边说。

我的后背冒起凉气,冷汗顺着太阳穴淌下来,一时间不知如何应答。

他继续踱着方步,仰头望月,气定神淡,根本没注意到我的状态。见我无言,他没追问,而是喃喃自语道:“如果是我,我给三次机会,三次,三次。”

这话让我松了半口气,心想,三次还好,我不至于犯了没机会改正的错吧?便小心翼翼地问:“为什么是三次,而不是一次呢?”

他没有回答我,而是陷入沉默。我俩并肩缓步前行,穿过花坛,绕过一块草地,已半小时有余。忽见路边有一小方空间,有几个小石凳,还配了个小小的石桌,我马上问:“经理,坐会?”他点点头,一屁股坐下来,以手托腮伏在石桌上,整个人好像还没从思索中走出来。

我轻轻坐到他对面,用手中的文件夹驱赶起飞蝇。他看看我,又看看灯光下乱哄哄的飞虫,轻声问:“想不想听听为什么是三次?”我彻底释然,感觉一切都跟我无关,便下意识地点点头。他长吐一口气说,那是12年前的事儿了。

三次机会

那年经理他来到省城闯荡,两周时间也没找到工作,从家里带出来的那点钱,眼看着一分一角耗尽,最后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无奈、迷茫、焦虑,再加上饥饿,一天晚上,他把手伸向公交车里一位男乘客的腰包。很快,这男子发现被偷了,大喊有小偷。他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赶紧往车门口溜,准备车一停就跳下去。

车厢里这下炸了锅,有人说把车直接开到派出所,但有人嫌耽误时间不同意。纷攘中,司机把车停到路边,先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咱们不如这样,我把车灯关上,请拿钱包的哥儿们趁黑把钱扔出来,然后谁也不揪这事了,好不好?”他的话得到大家的响应。

灯灭了,约一分钟后亮起。大家一起看地上,没钱包。司机见状,又道:“哥儿们,你偷包是要坐牢的,但可能出于无奈,一时糊涂了。我们再给你一次机会,知错就改才是爷儿们。”车内又黑暗下来,一分钟后,当灯第二次亮起时,地上还是没钱包。乘客们愤怒了,要求司机把车赶快开到派出所。司机再次劝大家安静,然后大声说:“事不过三,咱们再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吧。哥儿们,该下决心了。”

当灯第三次亮起时,钱包终于出现了,它一动不动地躺在车门口的地板上。

讲到这,经理停住了,沉默许久才发话:“第一次灭灯时,我心里斗争得很激烈。扔还是不扔,没等我想好,灯就亮了。第二次灭灯时,我的肚子咕咕叫,我想是不是抽出一张再丢掉,一张大票子至少可以吃顿饱饭,这时灯又亮了。当第三次灭灯时,我已经清醒了,没什么犹豫了,就立即把钱包扔了出去。”

我有些惊讶,也有些感动,一时间不知如何接话。经理的眼睛里涌出泪水,在灯光下一闪一闪的,很是明亮。“我感谢那位司机,感谢他在善恶之间留下的三次选择机会。尤其是第三次,灯灭的时间长了一些,他还启动了发动机,整个车厢有些跳动,人们的注意力都投向驾驶室,这些都是给我丢包、离开创造条件。从那天晚上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靠正道干出个人样来。决心一下就是18年,现在,我终于自主创业了,生意做得还越来越好,这完全得益于那位司机,是他让我认识到机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机会来时,可能缺少思想准备。第二次时,可能缺少行动方案。当第三次机会出现时,明白的人一定知道该怎么去做了。所以不管怎样,遇事一定要给他人三次机会。事不过三,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珍贵的人生体验。”

这回轮到我陷入沉思了。见我没动静,经理没打扰,而是拿出一支烟,在我对面静静地吸起来……

【编后留言】经理的经历里折射出的良善和包容,是当下社会人人急需的正向能量。入职之初能遇到这样的老板,是昆布的幸运。愿所有年轻人都能在这个故事里感受到人性的美好,看清所谓的机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W

责编 / 陈洁雅

上一篇:谁在领你消费 下一篇:给“恒大冰泉”泼点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