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堂实验课引起的反思与行动

时间:2022-10-21 01:13:10

由一堂实验课引起的反思与行动

摘要:写作的背景发生在苏州市一所三星级学校(普通高中),通过在一堂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冲突、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冲突,引发了课堂教学尤其是实验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调整,期望提高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课;冲突;反思

近几年,为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要求,重点高中都扩大了办学规模,而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三星级高中,这样的后果就直接导致了我校生源的质量下降,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维持好教学秩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由一堂实验课得到了一些反思与启示。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节学生实验课让我记忆犹新:

“铃……铃……”预备铃响了,学生唧唧喳喳、嘻嘻哈哈地进入实验室,等他们到齐,上课铃也响了。我留意了一下,全班四十五个学生中有五个学生没有带实验册。

时间宝贵,师生问候完毕后我马上就开始了讲课。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是学生须知的,我一一交代完毕后,才放心地让学生动手做,这是我一贯的教法。这节课总共有8个小实验,内容较多,我尽快一一地交代完毕,大概用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总共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5起:

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我所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老师,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警察,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心不平气不和地穿梭于各个事故突发地点,忙着审问、批评与教育。事件1、事件4我与学生的谈话如下:

[事件1]

老师:你为什么要去点火柴?

学生甲:我觉得好玩。

老师:火柴也好玩?!在实验室里未经允许可以点火柴吗?

学生甲:不可以。

老师:明知不可以为什么还要做?

学生甲:我以为在桌子底下点火你看不见。

老师:下不为例。

学生甲:哦,我知道了。

[事件4]

老师:你知不知道实验室的规矩?未经允许,学生不能动手做实验。

学生:知道。

老师:那你为什么还要擅自做实验?

学生:我忍不住了。上课这么长时间了你还在讲课,不给我们做,所以,我忍不住偷偷地去做。

老师:爆炸的这么响还叫偷偷做?为什么你的实验会有这么大的爆炸声?

学生:我真的不是故意吓大家的。你上课的时候只切了绿豆那么点大的钠做实验现象就很剧烈了,我想钠块再大点肯定更刺激,所以我就用了这么大的一块钠。(我比较了一下,有水煮黄豆那么大,比规定的大了四五倍)

老师:擅自乱改实验是可能发生危险的。

学生:这我知道,但是我觉得做实验就应该不怕危险,要有冒险精神。

老师:……

考虑到课堂剩余时间不多了,我没有和他继续对话下去,将内容讲述完毕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了。在实验中,又发生了几起由于钠块过大而引起的爆炸,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扰乱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一些男生变得越来越兴奋,一些女生开始尖叫。而我又是气愤又是提心吊胆,万一发生事故怎么办?整节课的教学秩序、课堂纪律可以说是自从我工作以来最糟糕的一次。

下课后我心里很懊恼,一是气学生:现在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意识强,不顾及集体;一是气我自己,课堂控制能力这么差,眼睁睁地看着一堂实验课变成冒险比赛课,真丢脸,真失职!

[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应把学生自己努力求得的理解置于教育事业的中心地位。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经过一次次的反思,我认为,学生实验课教学的失败源于两点:

一、未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造成实验教学失去针对性、有效性

把实验涉及的操作教师自己先演示一遍,把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通通交代一遍,实际上是漠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对于基础较好、已经认真预习实验的学生,起不到应有的促进认知作用;对于基础薄弱、课前没有预习甚至连实验册都不带的学生,快速的、高密度的讲解与示范操作,能让他们记住多少?从根本上也达不到应有的效应。那么,教学如此设计的初衷是针对哪一层次的学生呢?其实很茫然。这样做只是老师自己求个心安,觉得什么都讲了,是一种重教轻学思想的体现,只管自己教,不管学生从中收益与否。我校学生个性比较张扬,部分学生还有厌学情绪,当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吸引其注意时,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交头接耳讲话、点燃火柴等都是表现形式之一。

二、不重视学生的实验心理,造成实验课教学舞台主配角颠倒

学生喜欢看实验,但是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平时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实验课就更加应该将舞台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做实验,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在动手实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锻炼其操作技能。

然而我过多的讲解与交代、示范操作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使学生内心产生焦急的等待心情从而影响了课堂纪律;而动手时由于我留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太少,而学生的整体实验技能又较差,他们难以从容地完成实验。这也会造成学生盲目乱做、求快求刺激,与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相背离。课堂上突如其来、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实际上也有我的责任,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疏导,老师抢占了学生的舞台,迫使他们选择了“非法”操作。

仔细想来,我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看似实验辅导得很细致,其实却缺乏针对性抓不住重点,费时且低效;我也没有及时地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操作,因此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上是有欠缺的。

[策略]

在扩招、学生素质下降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想办法摸索出适合当今学生的教学之路。教师应当通过合理的指导使教学走向正轨,从而实现优化。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责任。通过不断的反思,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我总结了如下几点措施来上好实验课:

一、课前落实实验预习,指导学生对实验课有明确的期望与目标

在做实验之前的二天,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的填号,教师认真批阅,使每一个同学都清楚实验的目的和主要用到的药品,有没有危险药品和危险步骤。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对实验进行改动,但是改动情况必须在实验册上写明,同意后才能在实验中实施,若私自实施未通过审核的改动将得到相应的惩罚。

二、课上检查预习情况,采用合理手段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采用抽查提问和学生自己演示重要步骤的方式回顾重要实验操作内容及步骤。实验操作的示范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未学过的操作由教师自己示范,已学过的重要操作改由学生示范,并对示范结果由教师或同学给予点评及时反馈。这样一来,学生会在课前就思考的操作步骤与准确性,课堂上其关注程度也会大大增加。

总之,要确保学生实验课的纪律与效果,重在课前指导,贵在课堂落实。课前指导到位,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从而在行为上遵守实验室纪律;教师可以把说教的时间省下来留给学生规范操作、从容动手,做实验课堂的主人。

课堂中教师也有时间现场巡视与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更正错误的操作,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疑惑或异常现象,做一个有用的配角和教学组织者。在实验中仍会有个别擅自乱动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但是由于缺乏同伙,这类学生就会变得势单力薄,最后也会被同化,最终实现课堂实验课的优化。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

上一篇:大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体会 下一篇:如何写好“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