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时间:2022-10-21 12:11:00

应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灌”,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笔者把自己的这方面思考和做法写出来,就教大方之家。

一、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当前的语文教学,多数是教师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回答。这种方式表面看似热闹,学生也积极思维,但实际效率不高。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我们应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1)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板着脸孔说教,要消除学生在教室中的紧张、压抑和焦虑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平等对话,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答。(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善问。如何使学生善问?我先教给学生一些入门的方法。如指导学生从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把学生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上。如阅读教学《故乡》,篇幅较长,我把阅读关注力聚焦到文章主旨性段落的品读上。学生通过段落的研读、讨论、设疑解疑,很快把握了全文的主旨。又如指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提问。《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许多学生针对此句提问:如“花和人遇到了什么不幸?”“人生短暂,怎能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在设疑中,师生一起共同解疑

二、把作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长期以来,作业评价往往只是教师一人对学生所呈现的学习结果做出正误的判定,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形式往往也是一些毫无感情的符号――“√”或“×”。或是一些刻板的评语:“好”、“重做”、“不认真”,再者就是试卷上那一个个冷酷的分数。这样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创造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为此,我尝试着对语文作业进行了一些的改革:由统一性作业向选择性作业转变,优秀的学生做难一点的题,后进生做稍简单的题;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学生的作业首先是自己改自己的,然后交同桌批改评价,再交班干检查评价,最后我对全班统一检查,作出终结性评价。在评价前,我先向他们讲明这样做的好处及方法,使他们认识到这不是老师偷懒,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学生个个专注、严肃、认真,课堂气氛和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有利于相互沟通,增进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把阅读理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阅读理解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把阅读理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完全不管,而是要积极参与,适当点拨,组织阅读和交流。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前对学生及教学任务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去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才能有学生自己的个性解读,独特体验。我常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能有效促进阅读教学:(1)“自主阅读式”教学方法 。在自主阅读式教学中,我不事先设计什么问题,不强加或诱导,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能运用自己的大脑,放开眼界去自主体验和感悟。使他们有思考理解的主动权,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一篇文章中深奥的地方,学生就往往不能领会。所谓课堂上的讨论,就是解决那些深奥的问题。这时应把理解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的讨论,而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由于各人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往往让人感到茅塞顿开。

四、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把作文交给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方面我的做法是:(1)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掌握自改要领:修改提纲法培养学生按要求编好作文提纲的能力;总体浏览法是在写完后进行总体浏览发现大致的错误,调整不合理的叙述、观点;精雕细刻法解决用词不恰当,句子不通顺,标点符号运用不合理,使文章变得表达准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2)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批改训练,如精选面批、师批生改、师生共改、学生互批互改、学生独立批改等形式。在评改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本领,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等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争取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质素。

上一篇: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下一篇:在思想政治课中怎样进行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