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20 11:58:31

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摘 要]写作教学是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研究和运用写作的主题创新,文章的结构创新,语言的表达创新,对真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新写作教学;写作的主题创新;文章的结构创新;语言的表达创新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这是因为写作能力的结构内核在于创新思维。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结构系统,由许多相互关联的智能因素构成。它牵涉到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等。由这些能力综合组成的写作智能,具有整体性和有机性两大特点。而思维能力,乃是写作智能的结构内核。在这个内核中,作为思维精华的创新思维又是核中之核,写作主体的创新性正源于创新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主体即创新主体。因此,写作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核心,贯穿创新这个核心,以培养创新主体为目标,惟其如此,写作教学才能真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教学中,创新写作绝不是盲目的,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的。

一是直接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力求与众不同即多引导学生在直接观察时,善于变换视角,体物入微,见人所未见。

二是间接观察。多引导学生在间接观察时,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三是勤于记录。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及时记下独到发现,以求聚沙成塔,培养敏锐精确而又独特的观察能力和感受(发现)能力这种写作必备的心智模式。

第二,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非常有必要专门训练学生提炼主题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发散思维,捕捉新意即让学生从一个信息源起始(观察点或材料),向多方面寻求新颖的不囿于传统和陈规的主题。例如2006年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可以从“你的手”发散思维,可以理解为团结之手、爱之手、援助之手等等。

二是逆向思维,反其义而用之,即让学生从一个相反的方向思考已成定论的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观点,或是针对原先认为正确的认识有所补正,或是针对某种认识进行否定,从而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比如浙江卷话题作文:“一叶落而知秋”,“一枝红杏出墙来”。以“一叶、一枝、一世界”为话题作文。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叶落而未必知秋”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与他人不同得观点。

三是认识灵感思维,把握直觉,坚持不懈思考,获取最新创意灵感与直觉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似乎很神秘其实不然,黑格尔说,灵感不是什么别的,就是想象的活动和完成作品中技巧的运用,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决不罢休的那种情况。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自觉培养自己的灵感能力和直觉能力,及时捕捉灵感和直觉,力求使自己习作的主题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是由表及里,透视表象,探求事物的深层意义青年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提炼主题流于表层,就事论事,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举例或多设例,引导学生练就寻找主题创新的本领。

第三,写作教学应训练学生文章的结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在不断分析鉴赏优秀作品的主题创新与文章的结构创新的关系过程中潜移默化。在写文章时,要首先抓住主题,然后再从结构上进行创新,一定要使形式为内容服务。比如可以采用多种文体去构建同一个主题,对于2005年四川卷以忘记与铭记为题目作文,有的学生以药品说明书的方式构建此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

在经常对作品的结构进行拆分重组练习中提高结构的创新能力。我们在平时讲授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对某些经典篇章进行结构重组,比如在学习《祝福》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的结构重新组合,看看重组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何差异。

在掌握不同文体的形式规范后,进行不同结构的相互渗透和借鉴的尝试,学会把握不同结构的不同优越性与局限性,从而具备结构创新的基础。

第四,要培养学生表达的创新能力,就表达方式而言,文体不同,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就不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表达才能准确生动富有新意而吸引读者。古人的言必己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等等,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一句话,就是要创新,以此强化主题的创新之意。要做到这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名作鉴赏中体会表达创新之法的精妙,不断积累感性认识。高中课文中不乏经典文本,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表达后效果最好。

二是在习作过程中锤炼字句与炼意并进,表现技巧的创新与主题创新携手,发人所未发。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从优美的语言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来进行鉴赏分析。

三是在写作语言表达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内部语言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并及时地形成书面文字,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四是在写作训练中,逐渐学会驾驭不同表达方式及表现技巧的各不相同的功能,避免混淆,学会恰当地运用和协调几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表达方式与表现技巧交替使用,使文思活跃,语言出奇,主题出新,避免因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的单一而落套沉闷,拘泥迂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达成这样的共识:创新,是写作教学的精髓。写作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写作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活动,让写作课充满创新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能力,这是每个写作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1月

【3】《写作》开明出版社,1998年1月

上一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构筑网络德育教育平台 下一篇:加强汉、藏双语播音主持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