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0 09:49:59

出境游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摘 要] 现阶段出境游的大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虽然有逐渐明朗的总体经济态势,巨大的经济总量,逐渐提高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坚挺的货币的支撑,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服务带来的外汇流失、内需漏出,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控制。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宏观引导,使国民认清形势,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应对出境游征收消费税,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管,避免一些旅行社将业务重点过分偏移到出境游上,以此保证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的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 出境游;影响因素;负面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B

一、中国出境游发展历程

出境游指一国公民跨越国境到另一国家或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①中国出境游的雏形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最初是为了满足大陆与港澳同胞之间探亲的需要。真正意义的出境游是以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的旅游活动为开端的。1990年《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出境游的开始。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正式放开了自费出境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是出境游逐渐发展和规范化的阶段,政府的政策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地“合理发展”出境游,这一时期中国出境游发展速度缓慢。

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以及《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出台,出境游迎来了大发展。见下图: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1年至2013年出境游人次统计图

上图显示,21世纪以来,出境游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虽然,期间有几个阶段增长幅度较小,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至2013年出境游人次增长迅猛。

二、出境游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出境游对旅游者的经济实力要求较高。虽然许多人有出境游的诉求,但往往因经济实力较弱无法成行。可见经济因素是出境游得以实现的必要支撑。

(一)总体经济态势

全球总体经济态势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且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各国政府纷纷削减开支,国民的旅游热情也遭到了打击,出境游市场迅速收缩。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入境游市场开始收缩,出境游虽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增长缓慢,2008年较2007年仅增长11.9%,2009年较2008年仅增长4.0%。中国政府迅速进行调整,逐渐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慢慢恢复,出境游市场自2010年以来继续保持发展态势,涨幅迅猛。

(二)经济总量

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富裕程度。而一个富裕的国家,其国民实现出境旅游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规模也就越大。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最常用的借以监测一国整体经济的数据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②它既衡量一国的总支出又衡量一国的总收入。

近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意味着总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为人们出境旅游提供了经济支撑。

(三)可自由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为出境游提供了经济支撑,但出境游的主体是国民,国家财富如何分配以及个人收入如何分配都会影响出境游市场。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在扣除社会花费(个人所得税、健康和人寿保险老年退休的预支、失业补贴的预支等),和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衣、食、住、行等)以及预防意外开支的储蓄(突发事故所需费用)之后,剩下的收入部分。③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实现出境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也相应增加。部分家庭将其可自由支配收入用于国内游或出境游。2000年后,国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有限,虽然出境游有所发展,但速度缓慢,规模有限,大部分人仍选择国内游。近几年,随着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出境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出游人次还是消费水平都明显提高。

(四)汇率

出境游是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活动,难免会涉及到结算问题。汇率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④客源国和目的地国之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旅游者的决策。当客源国货币相对于目的地国货币升值时,客源国的旅游者受到激励就会更多地前往该目的地国或增加在该地的消费。相反,若客源国货币相对于目的地国货币贬值时,就会对出境游起到抑制作用。

人民币升值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其升值幅度大于兑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因此,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国家或地区将会吸引更多中国出境旅游者,当然以其他货币,如欧元、英镑为结算单位的国家和地区,也会迎来更多的中国出境旅游者。但有关专家指出,人民币升值对出境游的贡献并没有想象的大,尤其是在短期中的影响并没有长期中的影响大。然而,其对出境游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出境游迅猛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外汇流出

一国旅游业由三大部分: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构成。国内游是财富在国内不同区域间的转移;出、入境游是财富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入境游对目的地国家来说是财富的流入,出境游是财富的流出。早期中国为了储备外汇鼓励入境游,控制出境游。如今,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为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一大原因。有观点提出通过发展出境游以平衡国际收支,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是国外投资,这些资金应该用于战略发展类等关键行业,而不应用于进口服务。这种外汇流出对拉动经济增长意义不大。

(二)内需漏出

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提升旅游业的地位,不仅是因为旅游业对其他行业有广泛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因为旅游业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可以有效缓解失业问题。出境游有利于在目的地国实现这种带动作用,但对客源国的作用有限。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出境游人数不断上涨,加之出境游游客的消费水平普遍较国内游高,巨大的有效需求流向国外,对国内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和损失,而且不利于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

四、出境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宏观调控

出境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但以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还远没达到出境游大发展的条件。发展中国家无论在高新科技产业还是在重工业领域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劣势地位,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旅游业上,希望通过旅游业来弥补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中国也不例外,在旅游业发展初期,鼓励入境游,限制出境游,以此积累外汇。目前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大量的外汇用来进口服务是一个反常的现象。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使国民认清形势,理性消费。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管,避免一些旅行社将业务重点过分偏移到出境游上,保证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对出境游征税

出境游过快发展伴随的是入境游发展缓慢,为了平衡此矛盾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还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对出境游征收消费税。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政府征收一定的税收可以抑制一个行业的过快增长,适当缩小市场规模。韩国曾为了平衡出境游与入境游推行了出境游消费税,成效显著。征收的消费税可进行重新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国内游发展;也可用于发展入境游,加大在国际上的旅游宣传和促销,吸引国外居民来华旅游,实现三大旅游市场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卫红.近期出境游实证分析[J].成人高教学刊,2010(2):20-25

[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3]管志安,孙莹,武婧.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出境游业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3(5):201-204

[4]刘又堂.近年来我国出境游快速发展的利弊分析[J].商业研究,2008(6):154-156

[5]杨宏浩,戴斌.出境游市场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9(8):131-134

[6]戴学峰,巫宁.中国出境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J].旅游学刊,2006,21(2):41-45

上一篇:红花注射液与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