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突围

时间:2022-10-20 07:33:50

近几年,中职德育一直在困境中突围:一方面,随着中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生源呈现出低端化、复杂化特征,德育任务不断加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德育理念、德育师资、德育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德育实效性不强。中职德育突出重围的现实路径在何方?面对困惑、背负压力,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迈开了创新性的探索步伐:在全校开设德育收视课程,即全校学生每天第一节晚自习,在教室里集体收看学校制作的德育视频节目,并完成收视笔记,定期举办交流、讨论活动,对学习情况进行期中、期末综合考核,结果纳入学分体系。以下是我校德育收视课程开发的实践情况及思考。

一、德育收视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中职学校是“问题学生”汇聚之地

我们知道,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和学历化社会环境,使职业教育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有调查表明,较多的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是被动选择上职业学校的,主动选择并“认为自己适合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仅占22.8%,这就使得当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呈现出低端化、复杂化特征,成为“问题学生”的汇聚之地。

当前,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突出特征表现为,一是学习基础薄弱。有调查表明,在入学成绩方面,82%的学生为差,18%为一般。长阳县职教中心2011年入学的新生,中考各科成绩在及格水平以下或勉强及格的占近三分之二。二是道德素质偏低。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等人的调研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其中,“正直感和责任感现状堪忧”。他们的调研还发现,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与学业呈正相关,“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内容,自己在班级中的学习状况,是影响青少年学生情感(其中也包括道德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汇聚,一方面使教学工作承受着巨大压力,由于较多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厌学情绪严重,隐性辍学现象突出;另一方面使学生管理任务艰巨。由于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多的中职学生存在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部分学生因为自卑而自弃。所以,当前的中职学校就像一只“火药桶”,潜伏着危险。解决这两大难题,突破口在于德育,这也是当前中职德育的首要目标:把中职生培养成有追求的人,引导他们走上愿学、勤学之路;把中职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人,引导他们走上服从管理、自我管理之路。

(二)经历了“应试教育”的中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是当前中职教育的一个严重缺陷,也是中职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原因有三:一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读书是为了升学,读书就是学习书本知识的烙印;二是我国的中职教育在近几年虽然实现了大规模的发展,但教育理念还比较滞后,还受到普通教育惯性思维的束缚,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是中职教师的职业意识不强,特别是部分专业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把专业教学定位为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目前主要是在高校、中职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尚处于萌芽阶段。

(三)现阶段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严重滞后于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态势

与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态势相比,现阶段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严重滞后,有研究者称之为不够规范化、专业化、多样化和经常化。有研究者则认为整个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学校中心论”“专门德育论”“即时效果论”三大认识误区。结合我校德育工作过去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消极的德育目标:管住学生

中职学校规模的持续扩张,使得生源结构的低端化、复杂化趋势加剧,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汇聚一堂,学校的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中职德育需要超越“管住学生”的消极目标,为学生的品德完善、社会性发展服务。

2.落后的德育方式:说教为主,奖惩为辅

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方式主要是以说教为主,辅以奖惩。这种德育方式是问题解决式的,具有显著的训斥、惩戒特征,容易受到学生的抵触,实效性不强,所以,探寻中职德育的愉悦方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3.空洞的德育内容: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

空洞的说教是传统的中职德育方式的总体特征。传统的德育内容为何空洞?因为这些内容一般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难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所以,开发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生活化的德育内容,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中职德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4.表象化的德育研究:始于现象、止于现象

德育研究对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发展,提高德育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前中职领域的德育研究,存在一种表象化的倾向,就是立足于德育现象、满足于德育现象。这种表象化的中职德育研究倾向,一方面使研究本身掉入低水平重复的陷阱,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有效指导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中职德育的重心在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所以,中职德育研究需要深入价值观层面,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增强对中职德育实践的指导性。

二、德育收视课程开发的策略

我校把德育收视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为:把它打造成为长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张特色名片,力争推出长阳、推出宜昌、推出湖北。

(一)凸显中职特色的课程目标

育人是教育的灵魂,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的目标。德育收视课程作为我校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是对国家德育课程的补充,是本校的特色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学校要求德育收视课程应具有浓厚的中职特色、校本特色。为此,学校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作为德育收视课程的特色目标、校本目标。

(二)适切性、系统性的课程内容

我校第一阶段的德育收视课程开发,主要是围绕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等五大主题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

在第二阶段,我们主要的行动方向有两个,一是课程内容编排要进一步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需要,在时机成熟后,我们还将考虑不同专业的内容编排问题。二是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性、适切性,其主要的课程开发活动有:一是开设“生涯讲堂”版块,聘请校内外教师或职业生涯指导专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二是开设“走进职场”版块,开发县、市、省创业明星资源,开发 “工人”“致富经”等专栏节目;三是开设“校友风采”版块,宣传知名校友。

(三)科学的课程学习管理、评价方式

我校对德育收视课程学习的管理、评价,主要是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评价模式:一是由班主任管理德育收视课堂;二是建立以班级团支书为主体的德育收视课程笔记、德育收视课程讨论交流活动、德育实践活动的评价系统,班主任负责监察;三是把德育收视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期中、期末综合考核,结果纳入学分体系,相关工作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干部完成,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周期内的德育综合表现、德育收视课堂表现、德育收视笔记完成情况、德育收视课堂研讨和德育实践活动的情况等。

【覃章成,湖北省长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职教研究室教研员】

上一篇:回到“地面”才是成功 下一篇: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