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却屋边三亩地, 添成窗下一床书

时间:2022-10-20 07:07:46

这个周六的早晨,被晚唐诗人杜荀鹤唤醒。

时清只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这是杜先生的书斋。看到后自是会心一笑。枕边的先生倒习以为常,因我的喜悲常如此态,冷不丁就来了劲。嘿嘿,这劲自是发力于书中。最近在看文坛大哥赵瑜的史志性宏大力作《牺牲者》,以太行“”无比惨烈的一隅,进而望向中国“”悲壮无语的全景,阅读所到之处,无不惊心剜心,牺牲者的哀嚎,百孔千疮的中国大地,荡然无存的人性与文明,几次读之泪至。荀鹤先生的“窗下一床书”我在赵瑜兄处就见到过,那是长治市平顺县宾馆,兄长赵瑜几年前在那里埋头苦写《牺牲者》,一个小单间,一张书桌和一张床,床的一半即被书满满占据。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想来是爱书之人的通病。我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发工资必买书几册添至书架。无书不能活的体验爱书人估计都有。若不能时刻搂本书在手里,立刻就像慌了神的孩子,如厕要有书读,入眠要有书读,梦醒要有书读,等人等车等饭等红绿灯时要有书读,差旅休假更是读书好时节,只要出门远行,我必计算一下时间的长度和书的长度,看看装几本书在箱里刚好。

爱书之人还有个特点是孤独也能活,如前辈荀鹤先生,数次长安应考,不第还山。一生才华横溢,仕途坎坷,虽终未美酒香车,可依然流芳千载。这就是书的造化,有书的人生就有了安定感和归属感。以本人举例,从年少到青春,典型内向,自我爱怜,就差自闭。好在家庭“富有”,书比食物多,那时候真的不嘴馋,是眼馋,干过一天不吃饭看完《水浒》的事,是在小学四年级;干过一夜不睡觉,抄完《新朦胧诗选》的活,年方十七时。

最近在“全美青少年选择奖”颁奖礼上,出演《乔布斯》的好莱坞大帅哥阿什顿库彻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全世界最性感的事情就是非常聪明。”OK,我想说,阅读就是通向聪明的必经之路。经常阅读的人有更宽的知识面,大脑总处于活跃状态,想象力伴读而生,尚独立思考,尚激情文艺,尚解读人心。

读书成瘾的人,除读书外一切皆身外物。如闻一多,结婚当天,迎亲花轿已到,新郎还未现身,遍寻之下只见书房里,新郎闻先生仍是一袭旧袍一本书入了定。还有大文豪高尔基先生,曾遭遇房间失火,为抢救书籍险些被烧死的经历。至于曹禺先生真读书假洗澡的事情我估计很多人都干过类似的。话说抗战年月里的一天,曹禺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才一手拿毛巾,一手拿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只听水声唏哗,不见人出来,又一钟头过去,情况依旧。家属顿生疑惑,推门看去,曹禺的动作是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呵呵,想起我自己小时候被母亲督促练小提琴时,常常在谱架子上或提琴盒里偷偷夹本书,边机械锯琴边享受阅读的小伎俩。

如今都说国人不喜阅读,此话我倒觉得片面。我感觉主要是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读大部头的少了,网络阅读毕竟以快餐式文字为多。我个人依旧喜读纸质书,电子书刚流行时,受女儿影响,也试读过,但终究不喜那种无法勾勒批注的过客感觉。今年年初,我发现女儿也淘汰电子书重读纸质书了。张爱玲有句话叫“女人出名要趁早”,我倒觉得“女人读书要趁小”,感谢父母,让我从小就有满柜子的书读,再没什么财富比过读书的好习惯。这一天,如果从书中睁开眼睛,你会感到一种明朗开始含氧量十足地在你的光阴里流动。你的脸因专注而宁静,你的心因明辨是非而神采倍添,你拈页展颜,微笑绽放,阅读温暖了你的心。

上一篇:最不般配的夫妻 下一篇:不如意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