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动真格” 银行短期理财“急刹车”

时间:2022-10-20 06:04:55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动真格” 银行短期理财“急刹车”

“膨胀”了近一年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本想在年末大放异彩,却突遭监管急刹车。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今年的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在月末、季末变相调节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进行监管套利,重点加强对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杜绝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产品。”

这是继9月30日紧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后,银监会正式就叫停期限在1个月内的理财产品作出明确表态。

“现在距离年底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银监会此时叫停一个月内期限的理财产品,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噩耗。”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部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存贷比监管趋严,原本指望超短期理财产品‘赶考’,看来没戏了。”

短期理财大幅减少

“前两天行里已经收到了通知”。在近日银率网主办的银行评测报告活动上,多家银行的理财部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超短期理财产品被叫停,但还是可以购买一些滚动型理财产品,目前这方面的理财产品尚未被限制。”

有投资者担心,是否会从最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停”起,陆续叫停稍长期限的理财产品,比如三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比如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上海某支行人士收到该行内部转发的《关于2011年11月25日暂停销售部分理财产品的通知》,暂停销售部分1个月期、2个月期和3个月期理财产品。

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崔利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应该不会。对于限制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也只是想阻止银行在月末或者季末等重点时间点,发行几天期限有较高收益率的产品。”

时代周报记者从工行官网看到,该行目前最新推出的理财产品最短期限为31天。农行的官网上近日发售的理财产品都超过了1个月。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一个月期内的超短期产品大多已经改成30―40天的产品甚至更长期。不过,这部分的产品到期日设置在12月30日附近,且收益高于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

例如,农行近日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投资期为41天,收益率达到5.8%,到期日为12月29日。中国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投资期为43天,到期日为12月30日,到期收益率4.7%。建行推出的一款乾元尊享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31天,到期日为12月26日,年化收益率为4.35%。

建行某支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想买更短期的产品,可以买日鑫月溢、日日鑫高等滚动型产品的信息,也就是开放式产品,可以随时赎回,不过年化收益率要稍微低一些。”

根据银率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1月初至记者截稿时,1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发行315款,环比下降29.2%。10月份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1-6个月)发行1791款,环比下降13.3%,其中1个月以内产品发行601款,占全部理财产品的31.2%,环比下降27.0%。

“此次银监会叫停一个月期限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影响还是很致命的。”中行某支行副行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相关数据显示,5-10月,在12004款新发银行理财产品中,1个月内期限的超短期产品有4443款,占比近四成。“一旦叫停政策全部落实,波及面很广”。

银行存款年关难过

为此,银行的应对之策,就是纷纷上调理财产品收益率。比如光大银行半年赢1号及2号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由4.6%和4.7%上调至5.0%和5.1%,上调幅度均为0.4个百分点;半年赢3号产品预期收益率由原来的5.0%上调至5.3%。还有银行打算归并同一系列的理财产品,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再比如工行的“灵通快线”。

临近岁末,银行本就资金紧张。此前存款失血严重,依赖短期理财产品“突击揽存”的银行,余下日子压力可想而知。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存款“失血”成为今年各家银行的巨大挑战。其中,16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三季度存款规模负增长,“失血”规模共计3295.6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有4家,3家银行为城商行,国有行3家,分别是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其中,中行三季度末存贷比为76.7%,超过75%的监管水平。

这种存款失血问题并没有在10月好转。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存款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银行集体出现存款流失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受限制约了银行存款时点冲量。”高盛高华银行业分析师马宁此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1个月内期限的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达到顶峰,2040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有883款的期限在1个月之内,占比超过43%。7月份后,在银监会两次警示下,七八月超短期产品发行量和占比都有回落,但至9月份冲击第三季度末存贷比的时点又遇反弹,当月发行801款超短期理财产品,占比升至37.31%。

“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方向是对的。理财产品短期化说明商业银行大多还在走粗放型经营的老路。”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央行6次上调准备金率,流动性趋紧。多数银行的存贷比已经达到或接近75%的监管上限。今年3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存款零增长。若存款继续流失,银行存贷比达标压力将越来越沉重;而叫停一个月内的理财产品后,银行揽储的难度和成本将增加。”

华夏银行某支行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抱怨,尽管已经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各样的存款送礼活动,在剩下不到40天的时间,想要完成既定的存款指标已是不可能,这个年关不好过。

国泰基金副总经理梁之平:国内基金业将细分市场

本报记者 王珏 发自上海

也许是因为在北方求学的经历,出生于广西的梁之平身上融合了北方人的爽朗和明快。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最早一批毕业生,毕业之后便投身君安证券,不久成为基金业开创之元老,迄今已超过13个年头。如今的梁之平已是国泰基金副总经理,掌控着这家拥有全牌照业务资格的“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市场体系。面对正处在低潮期的公募基金,他有着怎样的思考?

“国内基金业并未停滞”

时代周报:目前整个基金行业似乎进入到了一个停滞的状态?

梁之平:我认为用“停滞”来形容目前的基金业不对。现在的基金行业正处于成长期的后期,逐渐进入成熟期,这个过程可能还要1-2年的转变。在此背景下行业增速自然会下降。现今理财市场总规模15万亿左右,公募基金大约2.3万亿,占比约13%。客观讲,这是一个正常的水平。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现在基金从业人员频繁变动的现象?

梁之平:金融行业人员流动本身就比实业频繁,但除了行业正常的流动外,我们比较反对人员过度变动。像有些岗位比如投资经理、销售这些岗位越稳定越好。如果员工因短期利益诱惑就跳槽就不应该,行业协会要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出台。此外,基金公司需要出台一些长期的激励政策。

时代周报:目前基金越来越不好卖。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梁之平:2006年牛市进来的客户长期得不到正回报,自然会去寻找其他理财工具,此外把销售模式中的首发看得太重,而将持续营销看得比较轻。此后要注重专业和服务。应进一步整体提高自身专业性;重营销轻首发是大势所趋。在产品方面要重视创新,持续的顾问式服务很关键。

“第三方销售空间很大”

时代周报:未来决定一家基金公司发展的主要是什么?

梁之平:初创期拼的是产品质量,阶段成长期主要比的是营销,接近成熟期的时候就开始比服务了,这时比的是精细化服务:服务更好,门槛越高,客户越多。有近14年历史的国泰基金已冲过第二阶段了,未来开始拼服务了。未来还需要一种理财顾问式的全方位引导性的服务,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服务中去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甚至会在全国做属地化服务,尽可能去贴近每个客户,并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平台,比如短信、网络等来和客户沟通。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第三方销售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方向?

梁之平:毫无疑问,第三方销售的空间非常大。目前中国的金融资源还主要集中在银行渠道,未来肯定会发生变化。完全有可能会出现部分基金公司将销售外包的模式。基金行业发展到后来会出现很多业态,以前基金公司模式都是大而全的,今后有人就会做细分市场了,这是基金业快要进入成熟期的表现:比如有些公司会只做专户、有些公司只做公募基金或投资,甚至有些公司会转型成基金销售公司,而把投资外包出去,有些会变成小而专的公司,有的会变成大而全的公司,到那时基金业又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专户服务要耐得住寂寞”

时代周报:有人认为专户理财已全面进入“战国时代”?

梁之平:专户理财市场是针对高端人群的,市场非常大,其实高端人群的理财方式都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只要你业绩好,客户会自己找上门。想要做好专户业务,首先就要耐得住寂寞,不要着急上规模,要按照机构业务的本质来做,要找到真正合适的人,内部有一套完整的机制,花两三年时间把团队建立起来,等有稳定业绩后再去考虑上规模。如果纯粹以规模为导向,那失败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在财富管理方面,我们早走了三四年,通过这些年的磨练我们找对了方法,然后使这些方法固化,这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

时代周报:在现在这种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对广大投资者有什么建议?作为资产管理者,你是否也在期待下一轮牛市,投资者还要等待多久?

梁之平:我想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投资风险特征,二是投资的预期,三是投资的期限,想清楚这些问题再开始投资理财。其实每个人的风险特征都不一样,要认清楚自己。买基金其实就两种方法:第一是选择一个信任的基金经理长期持有,定投是长期投资最好的方法;第二是需要做配置和做波段,这种就需要多和专业人士互动,需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至少在未来三年,现在的市场肯定是在底部区域,用定投的方法多配一些权益资产是不会错的。熊市已持续三四年了,不必毫无意义的恐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各种周期的叠加,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对于下一波牛市,大致会从明年下半年开始。从汇金出手开始,这就是一个很清晰的政策底的信号,至于市场底的到来会和政策底有一点偏离,但不会偏离太多,这波牛市是可以期待的,越往后这样的大牛市会越少。

易方达:债市反弹债基整体出色

债市的红火表现给债券基金奠定了今年的好收成。尤其易方达旗下债券基金在这一轮反弹中表现突出。天相数据显示,10月4日至11月4日这轮反弹中,易方达旗下债券基金均实现4%左右的净值增长率。

易方达旗下债券基金由一支近20人组成的实力强大的固定收益团队负责管理。其中,明星基金易方达增强回报是近期银河与晨星评级的三年期“双五星”基金,,是全行业长期业绩最好的债券基金之一。银河数据显示,在2010和2011年中该基金过去两年以来和三年以来的业绩常常跑在同类型基金第一名。截至10月底,易方达增强回报(A级)自2008年3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34.24%,年化收益率达8.48%,仍为银河排名中同类型基金三年以来的冠军。

正在发行的易方达双债增强基金也吸收了增强回报在产品设计和投资风格上的优点,同为一级债基,投资范围、风险特点近似。此外双债增强对信用债和可转债的仓位限制更加灵活,增强了资产配置的主动性。易方达双债增强基金由优秀基金经理张磊管理,其具有7年债券研究、投资经历,曾在泰康人寿、新华资管等机构的固定收益部门任职,负责债券相关投资交易,善于把握不同时期的市场趋势和热点,取得超越基准的收益。相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投资中,他管理的各账户投资收益率超过13%。

上一篇:黑莓警示录:在自恋中没落 下一篇:亏损难题如何求解?保障房债券能否解资金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