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局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17 19:07:15

银监局汇报材料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1

近年来,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及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达到385家,同比增长17.74%,从业人员76976人,同比增长38.51%,总资产达到64833亿元,同比增长29.35%。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收支、跨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跨境债券债务等外汇业务量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末,非银行金融机构结售汇总额达到1204亿美元,占所有金融机构结售汇总额的3.75%,占比同比微降0.10个百分点。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需要日益强烈。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存在法规体系不统一、监管方式滞后、监管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如何在简政放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堵住监管漏洞,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合规性经营,是外汇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二、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现行外汇管理框架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现状。1.资产负债规模占比逐年提高。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①总资产达到64883亿元,同比增长29.35%,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25%,同比上升0.34个百分点,总负债为52657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2.95%,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规模和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1.16%,同比上升0.59个百分点,经营业绩和还债压力凸显。2.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涌现。近几年除了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传统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末,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三类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5712人,同比大幅增长92.45%,法人机构数为42家,同比增长44.83%。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创新性强,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风险高、防控能力差等特点,加大了外汇管理难度。3.呈多个部门分业监管模式。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监管部门分别为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类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具体来说,银监会负责对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证监会负责对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而保险公司则由保监会进行监管。一般来说,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外汇业务,需经外汇局批准或者备案,但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各自政策存在差异,外汇局也未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义及其需要开办的外汇业务作出统一的权威规定,部分业务难免会出现多头监管现象。…(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架构分析。1.现行有效法律法规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多,业务类型不尽相同,经梳理可归纳为综合类政策体系、特定机构类政策体系和简政放权类政策体系三大类政策。其中综合类政策主要有:一是基本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1993年外汇局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个补充规定,对上述管理规定作了更细化的说明。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范围界定》,次年根据市场监管情况对外汇业务的范围进行了一定调整。综合类政策常年未修订,在外汇业务创新和人民银行职能调整的背景下,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特定机构类政策主要有:信托公司的《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的《关于证券经营机构从事B股业务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汇业务经营范围的通知》、货币经纪公司的《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以及涉及跨境证券投资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QDII)管理政策,但大部分政策较为零散,难以形成对某类机构的规范性政策体系(保险机构除外)。目前保险机构外汇管理政策最为全面,先后有《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暂行规定》、《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对保险机构的外汇业务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简政放权类政策主要体现在2005年外汇局将证券、信托、财务、金融租赁公司的外汇资本金结汇审批权限下放至所在地分局,外汇利润结汇由所在地分局或者授权下级支局审批;2010年外汇局将外资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含保险公司)外方利润购付汇的核准权限下放至外汇指定银行;2015年进一步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事项的审批核准权限下放至银行,督促银行按照《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操作指引》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开立外汇账户、外汇利润结汇以及资金汇兑等业务。2.外汇业务范围。根据现行法规政策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业务进行归纳整合,除金融消费公司外,其余八类非银行机构均有明确的业务范围(如图1所示)。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类型不同,主营外汇业务各有差异,依据的政策文件也不相同,但部分政策出台年份久远,如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所依据的《关于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范围的通知》出台时间为1997年,政策有效性有待观察,而最新的《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则为2015年,可见不同的机构外汇管理政策完备性和及时性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非金融机构管理政策亟待更新修订。3.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公布的《外汇局行政审批事项公开目录》和《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操作指引与法规汇编(2015年版)》,依据业务性质种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分别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机构所在地分局办理,具体的审批事项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体信息登记及变更登记、外汇业务市场准入备案、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备案、银行间外汇市场准入备案、外汇营运资金汇兑核准、QDII的投资额度审批等。同时,外汇局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相关审批备案文件失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当其总部及分支机构解散、终止金融业务、破产、被上级授权机构终止外汇业务时,经外汇局审批的相关文件失效,且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在发生失效情形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外汇局作书面报备。需要强调的是,保险机构具有专门的操作指引和政策配套,其开展境内外汇业务,按照保险机构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办理。4.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外汇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采取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非现场监测以数据整合和分析为主,通过收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年度情况报告、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及外汇账户、国际收支申报、结售汇、外债等报表数据,综合分析其外汇经营状况和合规情况。对于存在可疑情况或者经营问题的机构,外汇局依法进行现场检查,若发现其存在未按规定开展外汇业务、未按规定报送相关材料、未履行国际收支申报等违规行为,外汇局依法进行处罚。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存在的监管难点和风险问题

(一)基本法规时效性严重不足,亟待修订和更新。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的基本法规,1993年颁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和1997年的《关于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范围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外汇业务发展的需求,部分条款不符合当前金融监管体制,但仍属于外汇管理局现行有效法规,修订和更新已刻不容缓。1.非银行金融机构准入审批部门已变更。《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定义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中资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部门主要为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已不负责批准成立任何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该规定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义与现实不一致。2.市场准入条件和申请材料的设置存在不妥。一是由于市场准入审批机构已非人民银行,该规定所要求申请主体提交的“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金融机构的文件、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公司章程”等材料与当前监管框架不符。二是该规定将“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有1500万美元”和“地方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有750万美元”的外汇实收资本金作为审批条件之一,不仅不符合当前市场主体经营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发展。同时根据银监会颁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设立审批时已有相关的注册资本要求,外汇局无需再重复设置该类条件。3.部分外汇管理条款不合理。一是关于资本准备金、呆账准备金的规定降低企业运营成效。政策要求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从税后外汇利润中提取资本准备金以补充实收外汇资本金,同时应按年末外汇贷款的0.3%至0.5%提取呆账准备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企业已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资本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的规定显然有违企业自负盈亏的原则,不利于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二是实行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政策规定了包括自有外汇资金占外汇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外汇流动资产占外汇流动负债的最低比率、外汇流动资产占外汇总资产的最低比率等十二项比例,每项比例由外汇局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若比例不达标或者违反相关要求,则要受到警告、暂停业务或者最高5万元的罚款。比例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同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管理,限制了企业经营行为。三是外汇业务检查规定与现行相关政策相违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提到外汇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管需要随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进行重点检查,且重点检查可事前通知也可不事前通知。按照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和现行外汇检查办案程序,检查部门应在实施现场检查前,向被检查人送达《执法检查通知书》,不事前通知就进行现场重点检查是不符合检查流程的。(二)外汇管理与其他监管机构政策体系衔接不顺。1.银监会认定基本法规不适用,政策效力相互冲突。银监会于2011年5月《银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文件中认定中国人民银行的66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已不再适用,其中就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和《关于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范围的通知》。由于常年未修订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这两项政策在不同的监管部门体系中的政策效力已截然不同。对于银监会的文件认定,人民银行和外汇局未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相关市场主体在开办外汇业务时应遵循哪个监管的管理办法也未有统一的政策安排,引起定位不清、标准不明等问题。2.个别机构外汇业务呈多头管理状态,降低监管效率。根据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证监会相关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开办应当遵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并接受外汇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因此,外汇局应为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外汇业务唯一的备案或者审批机构,大部分机构遵循这一安排,其中跨境证券投资由证监会、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联合监管,各司其职,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除外。实施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开办外汇业务,需要提交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外汇业务管理办法、业务操作规程和风险控制制度、信息系统建设说明、从业人员名单简历及取得的相关业务资格证书等相关材料,经银监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开办,与外汇局的备案权限形成二元监管格局。财务公司需要向两个监管部门提交不同的申请材料,增大脚底成本,不同的外汇管理政策给企业统一理解和执行政策内涵带来一定困难。(三)不同类型机构外汇管理政策完备性不一,部分机构专项监管政策缺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规模增长迅猛,涉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在促进我国金融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良性作用,但由于机构种类繁多,主管部门不一,各类机构的外汇管理政策全面性和完备性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机构甚至缺乏专项的外汇管理专项政策,仅凭基本法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显然不合时宜。具体来讲,保险公司外汇业务政策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已形成一套最为全面、系统的制度规范。其次是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出台了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或者规范性通知,接着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财务公司,外汇局针对具体的某类外汇或者跨境业务出台相关规定,政策完备性较差。最后是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目前仍未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出台,外汇局仅是对开办外汇业务的企业印发批复,明确资本金账户管理和验资询证等流程。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末,消费金融公司从业人员达到28493人,同比增长140.02%,法人机构数12家,同比增加100%,两项增幅在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均排第一,旧政策已无法适应新业务的发展,专项监管亟待同步跟上。(四)…监管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整体研判和风险把控1.外汇业务系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功能不足。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履行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申报义务,同时必须向外汇局报送经营情况报告、财务报告、账户信息等相关纸质材料,数据以单个机构为主,信息量有限,除了银行结售汇统计系统有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外,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统计系统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均未能将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不能生成非银行金融机构统一业务报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类型差异大,交易性质不一,将统计要素进行归类设计难度较大。二是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重视程度不足,系统功能开发进程缓慢。2.部分机构的业务涉及外汇局多个内部部门,弱化主体监管效果。当前外汇局的监管方式逐步由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意味着对市场主体的外汇收支全面性监管将替代原来的单项业务合规性监管。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由资本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和监管,但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除外。经常项目管理部门是保险机构外汇业务的主要负责部门,根据《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保险机构跨境保险以及跨境再保险等业务按照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规定办理,而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境外上市等相关业务则按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其外汇账户管理和数据报送也往往涉及两个部门。此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售汇资格和综合头寸分别由资本项目和国际收支部门管理,数据也是分别报送。多业务条线管理可能会增加一定的协调成本,不能形成统一的主体数据监测,弱化监管力度。3.非银行金融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尚未建立,难以发挥考核通报的威慑力和风险防范作用。《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自2008年起正式实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修订,又出台《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细化了业务合规、数据质量、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等四类考核内容的评分标准,科学性和公平性显著提高,促进外汇指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合理的考核办法,监管方式分散,对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考核结果不够全面和准确,同时未与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建立考核结果通报联席机制,使得外汇管理考核结果的震慑力大打折扣,不能有效激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规经营,也不利于促进其更好防范外汇违规风险。(五)部分业务管理规定不健全,埋下一定风险隐患目前针对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政策更新缓慢,部分条款存在表述不明确、标准不一致、本外币政策差异等问题,容易引发相关管理风险。具体的风险点如表1所示。

四、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监管体系的制度设计和路径思考

(一)全面梳理,修订颁布新版《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结合目前金融监管体制现状,整合分析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政策体系及其存在的监管盲区,尽快研究新版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废止原有基本法规,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规开展外汇业务提供权威的政策依据。具体的管理办法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二)…出台针对性实施细则,查漏补缺堵住监管盲区1.探索制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指引》。一是参照《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探索制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指引》,进一步落实《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明确每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涉及的外汇业务操作规程以及政策依据,形成系统性的操作指引与法规汇编,完善政策体系。2.对现行政策进行专项修订,防范监管风险。一是统一中资、外资、中外合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规定,落实简政放权精神,中外企业一视同仁。二是出台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政策文件,弥补这两类企业的政策空白。三是整合本外币政策差异,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数据游离监管之外,如保险机构数据报送时增加人民币计价的跨境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数据,掌握本外币业务整体情况。四是对证券经营机构和财务公司等其他机构的相关外汇政策进行更新修订,把模糊的内容具体化,如将QDII与RQDII一年内的有效使用标准为投资额度的60%,将机构按期报送的各类报告报表的内容规范化,细化各项经营指标和外汇业务数据,强化数据报送质量。(三)扩展开发系统功能,实现非现场监测全覆盖1.搭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数据报送系统。建议外汇局针对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类型和情况,以《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指引》为依托,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搭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数据报送系统,制定系统用户手册和报表数据要求,通过应用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报送。具体的内容可参照表2。在系统报送数据的同时,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应按年度向外汇局报送《年度外汇业务经营情况报告》纸质版,内容为上述系统报表的整体情况总结,并附上经审计的自身财务报告和合并财务报告,便于外汇局核对真实性。2.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分析模块。建议外汇局整合系统资源,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中增设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分析模块,数据来源于外汇金宏系统、数据报送系统和资本项目系统等,生成汇总数据报表,配以明细分析、匹配分析和主题分析等功能,掌握企业外汇资金流动方向、资金集中度和结售汇集中度,优化非现场监测质量。3.构建非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系统,全面评估经营情况。建议参照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制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同时着手开发非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系统,既有利于外汇局整合法规政策,形成监管合力,又能有效督促机构合规经营,提高其公平竞争和争先意识。具体的系统功能如表3所示。(四)强化协调,促进内外监管部门通力合作1.加强外部联合,落实考核结果通报机制。一是建立联席机制。外汇局与相关监管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相关行业外汇开展情况,同时将非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年度考核情况以正式发文的形式传送至当地监管部门,发挥考核结果市场影响力。二是明确监管职责,理清权责边界。外汇局制定政策前要与监管部门做好政策衔接和效力确认,明确各方职责,避免多头监管和文件条款冲突,如目前银监会仍实行财务公司开办外汇业务审批制度,与外汇局的权限交叉,存在一定的重复监管,双方要加强沟通,理顺监管范围,简化业务申请资料和报批流程,降低企业业务办理成本。2.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监管效率。一是资本项目部门和经常项目部门共享政策经验,由于《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主要由经常项目部门拟定,且内容翔实,条例清晰,建议资本项目部门在牵头拟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及其操作指引时可充分借鉴经常项目部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践经验,两部门通力合作,提高政策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二是统一结售汇资格审批和综合头寸管理部门,由原来的资本项目部门和综合部门分别管理统一为资本项目部门。资本项目部门可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执行外汇管理规定考核情况调整各机构头寸额度,分析主体监测数据形成非现场监测报告在外汇局内部进行共享。(五)现场检查常规化,为优化事后监管提供一手资料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量和外汇业务种类的快速发展,给外汇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外汇局也要紧跟市场步伐。建议外汇局将企业约谈、现场检查等制度常规化,既能通过检查发现当前企业经营外汇业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掌握市场发展方向和行业一手资料,既能为满足市场需求和改进监管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又能督促其合规经营,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外汇局也应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向其他机构通报检查发现的问题,强化机构合法经营意识。

参考文献:

[1]匡皓:《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研究初探》[J],财务与金融,2015.12。

[2]王华萍:《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3。

[3]史丹利•费希尔:《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路径》[J],中国金融,2015.7。

[4]宋晓华:《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问题》[J],财政金融,2014.6。

[5]奚宾:《新常态下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5.12。

[6]王英梅:《浅谈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现状与前景》[J],时代金融,2016.7。

[7]张洁等:《证券公司外汇业务监管问题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0.11。

[8]张万祥;《财务公司结售汇外汇监管探讨》[J],福建金融,2014.9。

[9]蒋雄:《构建以财务公司为平台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新模式》[J],武汉金融,2016.4。

[10]何迎新:《财务公司外汇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金融会计,2012.7。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2

近年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外汇收支规模日益增大,涉汇主体日益增多,其中,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增长明显。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对于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的监管存在法规不完善、真实性审核难、监测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目前经常转移外汇管理可依据的法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其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内容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已不适应现阶段发展。例如:境内某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企业达成境外原材料采购合同后,境外企业开始加工生产,但由于境内企业产品主订单取消,导致境内企业单方面取消境外采购原材料的采购合同,为此境内企业需要向境外企业支付赔偿款。此案例经常转移项下的赔偿款支出,在现行的外汇法规中并无明确规定,银行、外汇局无依据可查。其真实性审核主要依据交易主体提供的合同或协议、发票或支付通知等等,而这些完全由交易主体随意愿制作提供,银行和外汇局难以考证、判断其交易行为及交易金额的真实性。

同时,目前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仍然执行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而对于除捐赠项目以外的境内机构经常转移收入业务没有直接的管理法规依据。如国外支付的赔偿款、涉外税、罚款追缴款等外汇的收结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形成“政策真空”。由于银行在这些业务操作时无规可循,企业经常转移项下外汇资金收结汇随意性大,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渠道和监管盲区。例如对于赔偿款项,境内机构完全可以通过与境外机构签订的进口贸易合同造成表面上违约而获得赔偿,而这有可能产生境外不法资金名正言顺流入境内的后果。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与其母公司或境外投资机构间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在公司间的业务往来中,签订一份货物协议,较无关联关系公司间或许存在一些便利条件,外汇指定银行在受理业务时,对此的甄别也无据可依。

另外,服务贸易系统经常转移项下“一年以上雇员汇款收入(支出)”与收益项下“职工报酬”产生混淆。按照国际收支统计,收益中的“职工报酬”是指一年以下雇员汇款收入(支出)。而对于“一年以上和一年以下”以何为据,《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各外汇银行执行不同。例如支付外籍员工工资时,有的银行按照雇佣合同的期限,有的银行按照护照最后一次入境日期距本次办理业务期限,更有银行在无法确定该人员工作期限是一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下时以企业说法为准,这就造成银行在申报此项业务时,执行标准具有随意性。正是此类原因,最终造成了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数据的失真,给其统计、监测分析带来了较大的隐忧。(作者单位:人民银行金州新区中心支行)?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境外期货业务的管理,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境外期货业务是指境内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所上市标准化合约交易的经营活动。

第四条、中国证监会依照本办法对境外期货业务实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境外期货业务资格的取得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对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业务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并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

未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境外期货业务。

第六条、申请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期货交易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有进出口权;

(三)进出口的商品或其他在境外现货市场上买卖的商品确有在境外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需要;

(四)有健全的境外期货业务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要求的交易、通讯及信息服务设施;

(六)至少有3名从事境外期货业务1年以上并取得中国证监会或境外期货监管机构颁发的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其中应包括专职的期货风险管理人员;至少有1名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境外期货业务并符合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规定;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企业申请从事境外期货业务应当向审核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境外期货业务申请报告;

(二)境外期货业务申请表;

(三)境外期货业务管理制度;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经历及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七)审核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中国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申请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企业进行审核,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向申请企业签发批复通知。

通过审核的企业凭批复通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更换营业执照。

企业凭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到中国证监会领取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

企业凭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和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向国家外汇局申请开立境外期货项下保证金帐户和境内期货外汇专户。

第三章、境外期货业务基本规则

第九条、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以下简称持证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前款所称套期保值是为冲抵现货价格风险而买卖期货合约的行为。

第十条、持证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进行期货交易的品种限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所需的原材料;

(二)期货持仓量不得超出企业正常的交收能力,不得超出进出口配额、许可证规定的数量;

(三)期货持仓时间应与现货保值所需的计价期相匹配;

(四)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规定。

第十一条、套期保值头寸持有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除外。

签订现货合同后,相应的套期保值头寸持有时间不得超出现货合同规定的时间或该合同实际执行的时间。

第十二条、境外期货头寸实行额度管理。套期保值额度是持证企业在特定时间内所持期货头寸的最大数量限制。

第十三条、持证企业对国家限制进出口的商品确定套期保值额度时,还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提供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持证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制定本企业的套期保值计划,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十五条套期保值计划应列明拟保值的现货品种及其数量、期货品种及其数量等。

第十六条、持证企业的套期保值计划每年核定一次。连续12个月份的套期保值头寸总量不得超过相应时期的套期保值额度。

当持证企业的期货头寸超出规定的套期保值额度时,应在2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持证企业应按保值商品的需要分布期货头寸。

第十八条、持证企业选择的境外期货经纪机构应当是境外期货交易所或境外期货清算机构资信良好的清算会员。

第十九条、持证企业在境外期货经纪机构应当以本企业的名义开设交易帐户,并以本企业的名义通过境外期货经纪机构从事期货业务。

第二十条、持证企业所选择的境外期货交易所应当管理规范、交易活跃,交易的期货品种在同类期货交易所中具有代表性。

第二十一条、持证企业选择的期货交易品种应当经国家经贸委或外经贸部等部门核准,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持证企业选择境外经纪机构及境外期货交易所应当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第二十三条、持证企业应当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要明确规定境外期货交易的决策人员、交易指令执行人员、资金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不得交叉或越权行使这些职责。

第二十四条、持证企业对交易指令执行人员的授权应当经境外期货经纪机构确认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四章、外汇管理

第二十五条、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持证企业套期保值交易的真实性及年度风险敞口。年度风险敞口是指允许持证企业境外期货保证金帐户上年底保留的余额、年度内累计追加的保证金额和期货赔付款的最高限额。

第二十六条、每年年初,持证企业提出有数据支持的风险敞口,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到国家外汇局办理登记手续。国家外汇局予以开出企业期货业务年度风险额度登记确认函,抄送开户银行,以备汇出资金时由银行进行核对。

第二十七条、国家外汇局负责监控持证企业境外期货业务保证金帐户和境内期货外汇专户。

境外帐户的户数由国家外汇局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商中国证监会掌握;境内专户只限开立一个。

第二十八条、持证企业开展境外期货业务所汇出和汇入的资金,应当通过期货专户办理。

期货专户的收入仅限用于汇出期货保证金或期货赔付款的自有外汇资金、境外期货交易项下的盈利收入。支出仅限于汇出期货保证金或期货赔付款、支付期货经纪机构手续费、期货项下银行手续费。

第二十九条、开户银行负责持证企业汇出和汇入资金凭证真实性的审核。企业因期货交易需要汇出资金或购汇时,开户银行凭境外期货经纪机构发出的缴付期货开户保证金通知书、追加保证金或缴付期货赔付款通知书,经核对国家外汇局开出的期货业务年度风险额度登记确认函,设台帐进行逐笔登记后,方可在国家外汇局确认函核准登记的额度内办理资金汇出手续。

第三十条、持证企业用于期货保证金或期货赔付款的资金,应当首先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不足部分方可购汇。自有资金来源于经国家外汇局批准的其他现汇帐户,企业可向国家外汇局申请增加现汇帐户使用范围,即在期货项下可将该现汇帐户资金划入期货专户。经批准的帐户之间资金的划转到帐最迟在次日汇出境外;购汇资金应于当日经期货专户汇出境外。

第三十一条、持证企业期货交易项下的盈利应当及时调回境内期货专户,并于当日全部办理结汇,银行设立台帐进行逐笔登记。调回的盈利作为企业下年度申请风险敞口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对于套期保值中的现货进出口,持证企业按照一般贸易进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

第三十三条、期货专户开户银行每月前10个工作日内将持证企业上月资金汇出、汇入、划转、购汇情况报国家外汇局。

企业每月前10个工作日内将上月期货项下自有外汇资金和购汇汇出情况、期货经纪机构的现金、头寸报表即对帐单报国家外汇局。每年7月和1月的前10个工作日内将上半年境外机构授予的期货项下授信额度及其使用情况、期货盈亏情况及与其相对应的现货盈亏情况报国家外汇局,国家外汇局与中国证监会每半年再进行一次双线核对。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持证企业应在每月前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上月境外期货业务情况,月报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期货交易信用额度及授信机构;

(二)已占用的期货交易保证金金额;

(三)持仓期货合约品种、月份、数量、持仓方向、浮动盈亏金额;

(四)期货交易平仓合约品种、月份、数量、买卖方向、价位、平仓盈亏金额;

(五)交割现货的品种、数量、交割地;

(六)期货交易相对应的现货交易情况;

(七)期货外汇帐户购汇金额、汇往地点及机构名称;

(八)期货外汇帐户汇入金额、汇入来源;

(九)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持证企业发生下列行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一)进出口权发生变化;

(二)境外期货业务的负责人、风险管理人员和交易指令执行人员等从业人员发生变化;

(三)分立、合并或联合经营;

(四)变更经营范围;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六条、持证企业有下列行为时,应当自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许可证变更:

(一)变更法定代表人;

(二)变更名称、住所;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七条、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持证企业的下列事项进行日常检查:

(一)设立或变更事项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是否完备;

(二)申报材料的各项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三)是否超范围从事境外期货业务;

(四)是否进行投机交易;

(五)是否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

(六)是否按规定报送有关材料;

(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八)中国证监会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持证企业应聘请期货交易所在地资信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每2个月检查境外期货交易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头寸分布等情况,并将检查情况报中国证监会。

第三十九条、持证企业应在下列情况发生或知晓后的3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

(一)境外期货头寸被强制平仓;

(二)与境外期货经纪机构发生法律纠纷;

(三)所选择的境外期货经纪机构或交易所发生重大财务亏损及法律纠纷;

(四)其他影响持证企业期货利益的重大事件。

第四十条、持证企业交易结算单、交易月结单等业务记录应保存3年。

第四十一条、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由中国证监会统一设计和印制。

禁止伪造、涂改、出借、转让、买卖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遗失或有严重破损,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重新申领。

第四十三条、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与营业执照的相关内容应当一致。

第四十四条、中国证监会对持证企业实行年度检查制度,确认其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资格。

年检报告书格式、年检标识样式和年检戳记样式由中国证监会统一制定。

第四十五条、年检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持证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二)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变更情况;

(三)境外期货业务经营和财务情况;

(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五)套期保值的操作情况;

(六)外汇管理规定执行情况;

(七)期货管理和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

(八)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持证企业年检合格,由中国证监会在其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上加贴年检标识并加盖年检戳记。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所涉及的管理部门应当对持证企业的境外期货交易和资金情况保密。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八条、对持证企业和开户银行在境外期货业务中违反外汇管理法规的行为,由国家外汇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责任人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对严重违法或涉嫌严重违法正在被司法机关或监管机构立案查处的持证企业,或未通过年检的持证企业,中国证监会可视情节责令其暂停境外期货业务或注销其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

第五十条、持证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等处罚,情节严重的,暂停境外期货业务资格或者吊销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

(一)申报材料有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或误导性陈述的;

(二)未按规定履行报告或备案义务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获准而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

(四)未按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有关材料、文件的;

(五)伪造、涂改或者不按规定保存期货交易、结算、交割资料的;

(六)伪造、涂改、出借、转让、买卖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

(七)拒绝或者妨碍中国证监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八)有违反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五十一条、对违反规定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由发文单位对各自所涉及的内容负责解释。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4

 

    今年以来,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严格按照2008年工作意见和部门的工作计划,认真配合王主任着力做好办公室的各项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牢固树立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思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本职工作,为信用社的业务经营管理的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将一年来个人的思想、学习及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积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本人的工作特点,需及时掌握最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最新的上级各项精神,所以加强学习就显的尤为重要。

    1、加强政治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严格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没有出现违纪违规行为。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本人能积极根据工作特点和自身实际,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加强对《内控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规章制度》、《省****文件汇编》、《银行业监管文件汇编》等学习;同时自觉参加省银监局、银行业协会和****的各项业务培训学习,全年共参加信息工作培训3期,OA办公系统培训2次,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培训使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法人治理理论和综合协调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文秘工作效率也不断提高。

二、积极搞好办文办会,不断提高文秘质量

办文办会是办公室的一项最基本工作,我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字功底,对于下发的文件都进行严格审核,斟字酌句;上报的各项材料也都严格把关,从文体到用词用句和前后连贯一个都不放过;每次会议都会同其他同志认真做好会议通知、材料打印整理、会标、席卡、照相、录象、会议记录等工作。全年共负责起草和审核文件170多份;接到和传阅上级各类来文、传真、通知等达400余件;负责起草、汇总、上报的省****、银监局、人民银行及县委县政府的各类调研、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等材料、报表达110余件;各类型的大小会议达60余次;形成各类会议纪要20余份。

三、积极搞好社务信息与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知名度

今年以来,我紧紧抓住****的重点工作,及时发现经营管理的亮点,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对先进性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同时,围绕整体工作,加大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合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的知名度,塑造****新形象。全年共编发各类信息50条,其中省****的信合简报采用6条,徐州银监分局简报采用9条,银行业协会采用10条,中国农村金融采用5篇,中华合作时报2期,中国金融网6篇,今日睢宁报10余篇,还有在中国合作金融联合网、江苏法院报、新华网、中华硕博网等也采用多篇。全年共印发宣传单近23000张,悬挂宣传条幅达180余条,张贴宣传画4000余张,参与宣传活动5次;组织或参与或报道了:与宣传部联合组织的“元旦万人长跑”、“羽毛球比赛”、“圆鼎杯”突破睢宁、跨越争先电视辩论大赛;与大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信合杯”主持人大赛、“岁月如歌”、“唱响睢宁”、“新春进农家”等节目。同时还积极配合信贷部门、财务部门、信用卡部、工会、清算中心等搞好各类宣传。通过信息的报送和大力的宣传,****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

四、积极做好“三会一层”工作,不断促进****经营管理

作为秘书一职,我承担着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室的各项会议召开和运作的相互协调问题,负责会议的各项材料、领导讲话、会议议程、会议精神整理等工作。全年共召开社员代表大会2次,形成各项决议23项,并聘请律师现场见证;共召开理事会5次,形成各项决议49项;共召开监事会4次,形成各项决议25项;主任室共召开兑现会4次、主任办公会10余次、社务会达40余次等。同时,积极陪同****领导搞好经营和管理方面的调研,积极了解基层经营管理情况和各项最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全面为领导做好参谋。积极参与了《睢宁县农村信用合作****快速反应机制》的制定,并作为整个的机制的中枢机构,做好反映问题的传阅、整理与反馈等工作,快速反应机制实施以来共收到了2条反映事项,均已及时交付相关部门处理,并整理归档。

五,积极投身各项活动,不断推进改革发展步伐

今年,****步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合作银行的组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围绕这个主线,我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围绕合作银行组建做好法律程序方面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三会的召开、律师的见证等,积极配合银监局的现场检查,并做好整改工作。同时,在****领导的亲自关心指导下,会同合作银行组建的文字组所有成员,精雕细刻,多次修改,几易其稿,经省银监局审核上报国家银监会并获得一次性通过。

二是积极做好合规文化的建设试点工作。今年市银监分局把我们作为合作银行的试点单位,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我也做了相当一部分工作,主要是传达最新精神、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起草交流材料、制作展板、梳理制度、参与制订违规违章记分考核办法、重整业务流程等。12月23日,在我县召开的合规文化建设试点推广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是着力做好CIS工程策划事宜。为了进一步提高的形象,提高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视觉冲击力等,聘请了上海复为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进行企业识别系统的策划,我被认命为课题组成员。活动开展一段时间来,我主要负责接洽上海复为公司,并承担配合开展调查和提供相关资料。一个月来,我已组织对所有中层以上干部的现场调查,发放和收回公众调查问卷350份,高管层、员工及客户的问卷计603份,提供相关资料和照片达20余项,成功组织并积极参与了CIS的启动大会和动员大会,CIS的工程策划活动在我的努力配合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同时,我还根据的整体工作部署和领导的安排,全力配合做好来人接待、车辆加油、精神文明检查、“一述双评”会议、代表领导参加县委县政府各项会议、内部网络的充实等。

虽然,2008年作为办公室副主任,我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分析问题不透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现代金融业务知识学习不够,起草的公文质量不高,不深透。三是深入基层较少,掌握情况不多,对外宣传有待加强。

总的来说,即将过去的一年,是丰富的一年,是丰收的一年,是称职的一年。今后,我将摒弃身上的一切弱点,在领导的进一步关心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切实为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一一年元月十七日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审核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2008)07-0013-02

自2004年《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已核准7家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以下简称资格,不含保税区),核准企业无需外汇局审核,就可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向境外支付由其境外总公司或关联公司代垫的或本公司分摊的各类非贸易项下费用,非贸易售付汇手续的简化,为跨国公司营造了便利、宽松的经营环境。

一、 跨国公司非贸易付汇情况及特点

2004至2007年跨国公司非贸易付汇共支付各类代垫、分摊费用1601.98万美元。具体特点如下:一是付汇规模先增后降。2005-2006年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快速增长,年增幅分别为66.69%、102.48%。2007年较上年下降28.54%,主要因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减少以及个别企业2006年集中支付前两年拖欠款增大了基数,从而造成2007年付汇较上年有所下降。

二是总量占比小。2004-2007年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约占辖区银行非贸易售付汇总额的0.6%,约占辖区代垫、分摊总额的20%左右。

三是享受政策优惠的企业数量少。截至2007年末,仅在天津开发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有4485家,《财富》500强公司中有62家在开发区进行了投资。与辖区数量众多的跨国公司相比,享受政策优惠的跨国公司数量极小。

四是核准企业产业集中。目前滨海新区依托港口经济、地缘优势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产业、机械制造及汽车产业、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国际物流等多项支柱产业。而已核准资格的7家企业主要集中在设备制造与电子通讯产业。

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定标准较高,新区企业难达标

通知规定,在境内拥有一家行使投资管理职能的关联公司是申请跨国公司非贸易付汇资格的必要条件。但从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跨国公司的投资性公司与其境内的关联公司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都是独立的法人,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行为均由公司董事会决定。投资性公司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淡化,更多的转向为所投资公司制订经营战略与管理标准、培训人员、协调经营计划等服务项目方面。因此,区内跨国公司在申办资格时一般不能提供投资性公司对其行使投资管理职能的证明材料,这就出现了区内跨国公司众多,但符合通知规定条件的公司较少,优惠政策落实空间小的局面。

(二)集团内关联公司需求不一,新区企业需求难实现

由于投资性公司往往只负责对所投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服务,一般不直接与境外关联公司发生非贸易项下业务往来,因此其申办主观意愿不强。这就形成了境内投资性公司未申请资格,而其在滨海新区内企业需要申请资格的需求却难以实现的局面。

(三)个别条款规定笼统,具体审核难操作

通知第十六条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收支规模较大,在当地具有重要影响的单一外商投资企业(外商实际出资比例不低于25%)经所在地外汇分局核准,可以比照规定办理非贸易项下的售付汇手续”。此项规定实质上是如在境内未设投资管理公司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享受政策优惠提供措施。但该条规定中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规模较大、在当地具有重要影响”既没有规定“经常项目收支规模”的考核年限、具体金额或占比,也没有明确“影响程度”的评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难于操作。

(四)数据报送要求未明确,后期监管难实施

通知对于资格申办条件、非贸易售付汇项目以及付汇时所需提供材料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对跨国公司与境外关联公司关联关系真实性的监管却更多的建立在跨国公司自律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取得非贸易售付汇资格后相关数据和业务情况的统计、报送未做明确规定,后期监管缺乏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与措施。

三、政策建议

(一)降低核定“门槛”,扩大政策受惠范围

为了加快实现滨海新区非贸易售付汇便利化,加快区内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与国际接轨,提高非贸易项下外汇资金运用效率,建议进一步降低核定“门槛”,简化核定手续,新区内跨国公司无需提供其投资性公司行使投资管理职能的证明材料,并且可以先于其投资性公司申办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

(二)细化有关条款,深化政策内涵

一方面,明确经常项目收支总额考核标准与考核年限;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协调,由地方政府提供对本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名单,对于既符合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总额考核标准,又是地方政府核定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应核准其比照通知规定办理非贸易项下的售付汇手续。

(三)加强后期监测,实现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动态管理

对于取得非贸易售付汇资格的跨国公司,应对其取得资格以后的非贸易售付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施动态管理。一是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在明确核准企业报送相关数据情况要求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国际收支申报系统、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筛选大额、高频付汇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二是强化可疑数据的现场核查。对于可疑数据应及时向付汇银行调取付汇凭证或对该跨国公司实施现场检查。三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对恶意违反本通知规定的跨国公司应立即停止其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并依据现行法规给与相应处罚。

(四)加大管理创新力度、进一步简化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手续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管理模式,便利境外代垫工资等代垫关系明晰、风险较小的非贸易项下费用对外支付。一是允许一些近几年内财务收支正常,资产负债比率合理、非贸易售付汇总额占全年对外付汇总额较大的跨国公司,在尚未取得税务证明等付汇凭证的情况下,仅需提供外籍人员全年工资概算清单、护照、签证等材料即可在年初对外一次性预付全年代垫工资等非贸易项下费用。二是跨国公司须按月向外汇局报送外籍人员实际工资清单与税务凭证,在全年业务终了后,对预付金额与实际应支付金额进行核对。若预付金额多于应支付金额,跨国公司应在20个工作日内向境外关联公司收回多出部分金额,并向外汇局提交收(结)汇水单、国际收支申报单原件,外汇局经办人员在收(结)汇水单上签注“已冲减预付代垫费用”,并加盖非贸易外汇业务审核专用章,同时在出口收汇监管系统中完成水单注销操作。反之,跨国公司可向外汇局申请对外支付少付金额,经外汇局审批后,跨国公司凭外汇局核准件及相关凭证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对外付汇手续。

课 题 组 组 长:付连元

课题组副组长:王伟亮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银行外汇管理改革 大数据 外汇监管

一、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外汇业务的主要经营特征

第一,外汇业务处理集中化。在1999年的时候,最先推行数据大集中的是招商银行,由此而引发了我国各大银行纷纷进入大数据时代。2006年,工商银行自发建成并发展了国际结算单证中心,推行国际结算单证业务以及全境内外贸易融资业务的后台处理机构与集中审查中心。2年后,光大银行自身的国际业务系统向客户实施了结算产品、贸易融资集约化经营与集中管理的措施。随后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各大银行先后都纷纷投资进行研发自身的核心业务系统。到了2012年,多加银行都构建成属于自身的外汇业务处理系统。当前,我国已经有超过10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与超过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均顺利过渡到数据大集中的时代中。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实现了数据大集中。

第二,外汇业务管理模式规范化。一旦银行外汇业务处理方式变得更加系统化、集中化与规范化之后,就可以将原本必须手工记录的工作采用计算机网络科技替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各银行分支行业务系统数据的处理压力。银行外汇业务的数据审批与管理操作实现了集中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目标。不仅如此,很多的银行都十分高效地融合了核心业务系统及单证业务系统,从而使得单证业务的受理与处理方式更加灵活便捷。此时业务经办网点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全面核实,并由总行进行集中统一地管理、授权及进行单证审查风险掌控。

第三,监管数据报送接口化。当各大银行的外汇业务数据大集中之后,多数的银行都对业务处理数据报送方式展开积极的整改,通过接口方式将数据传输给外汇局。一方面,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外汇业务系统数据库表,并且从业务办理环节着手对外汇监管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银行数据报送接口程序,这就能够直接利用外汇业务处理系统数据库进行相关专用字段的查询与读取,再依据外汇局规定的标准自动生成数据接口文件,通过MTS消息传输系统对外汇局传递一部分可以利用的信息数据。现阶段,银行利用接口进行报送的外汇业务数据包括结售汇信息、外汇账户数据、国际收支申报信息及银行本身的资本项目业务数据等。

二、大数据时代对银行外汇监管产生的各方面影响

第一,外汇业务数据的系统化采集得到实现。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纷纷成立了很多个银行外汇管理业务系统,其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外汇账户监测、银行结售汇、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外债管理及国际收支申报等各方面外汇业务,银行端手工录入依然是最主要的工作方式,依据业务模块进行银行数据采集。在当前银行数据的集中趋势下,我国外汇局对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境内银行发生的部分代客业务、银行自身业务、账户数据、结售汇、收支交易等采集需求,从而构建出综合全面的外汇业务数据采集平台,这个平台主要面向银行开放,从而实现了和各大银行大数据之间的完美对接,并且在2013年初时在工商银行率先进行数据报送。

第二,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得到科学而全面的整合。“接口方式”所采集的外汇业务数据具有标准一致的特点,因此这使得外汇局对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整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深入发展,多数的外汇局新建应用系统后,都从区域集中过渡到数据大集中环境中,这使得我国外汇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变革与创新。例如,2012年8月,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外汇局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辅助软件、中国电子口岸-出口收汇系统、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及贸易收付汇核查系统等经过一系列整改与变革,从而构建出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这一举措为银行提供了进/出口可付/收汇额度查询及“企业名录”查询等多方面功能,以及提供了采集银行手工录入的企业币种、付汇及实际结汇等多方面的信息。

第三,推动外汇现场检查信息化与电子化。当前银行大数据背景下,由于此时的银行在外汇业务电子数据处理方面十分集中化,从而导致传统的纸质凭证、台账等外汇检查方式逐渐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中的银行数据大集中发展潮流。同时,在进行外汇现场检查的时候,还能够从银行的数据库中对外汇业务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从而能够清楚地核查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处理数据与报送报表的准确性、可靠性。这种全新的方法在当前已经成为外汇局开展融资性对外担保指标是否规范、银行短期外债检查、结售汇综合头寸等检查时必不可少的处理手段。例如,在结售汇综合头寸指标合规性检查方面,可以通过银行大数据系统中的记录查询,从而获取银行办理过的具体的结售汇业务信息数据,再借助电子工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终大大提高了银行报送报表的准确性、真实性检查的检查工作质量。

三、当前银行外汇业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银行普遍存在的程序性违规现象使得外汇非现场监管难以入手。就当前屡屡发生的银行外汇违规现象来看,由于银行业务系统设置方面并不够科学与完善,并且在业务处理流程方面不够合理,从而使得银行程序性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第二,在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各大银行外汇检查难以实现长久的电子化与信息化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数据大集中时代下,采用的方式都是定期的数据迁移。此时外汇检查所进行的外汇业务电子资料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查询工作,银行通常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恢复与查阅,这就浪费了大量的精力。

第三,现阶段外汇监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最大阻碍就是业务、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外汇业务数据处理从传统的方式过渡到电子化、流程化之后,推动了银行外汇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进程,因此借助科技方式推动银行外汇管理变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与普遍的共识。而要想全面实现外汇监管的信息化,必定会对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是对信息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而科学的分工,从而构建出技术与业务深度合作的银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银行监测预警、综合分析及信息共享体系。

四、银行外汇管理改革的相关思路分析

第一,对银行接口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核与验收,从而充分保证数据信息采集的质量。这就需要科学贯彻落实银行数据报送接口程序方面的验收工作,外汇局需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从技术与业务两个方面对银行接口程序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审核,并且对报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进行审核与把关,最终为采集到的银行外汇业务数据质量提供保障。

第二,强化银行外汇检查力度,修补并完善外汇业务系统漏洞。利用银行外汇检查的特点,对银行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设置等方面开展科学全面的检查,并且将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数据、报送外汇业务数据及授权管理系统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比较,对银行外汇业务系统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及漏洞进行排查,并采取一系列修补措施进行完善与解决。

第三,通过非现场检查与监管,推行银行外汇业务主体的监督与管理。可以将监管流程划分为三个主要环节:第一,动态监管。也就是对银行大集中数据进行定期的查询与获取,同时将其和银行报送外汇业务数据展开比较,从而对其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查。第二,全面监测,主要指的是一些日常的监管工作,如资本项目、国际收支等。第三,个体分析。这指的是通过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筛查银行报送外汇业务数据之间存在的异常逻辑关系。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外汇管理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银行外汇业务实现了数据报送接口化、处理程序化,从而实现了当前银行外汇业务的“大数据时代”,大大促进了我国银行外汇管理的发展。然而由于此时银行程序性违规现象不断加剧,外汇业务真实性监督与贸易投资便利化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银行外汇管理不得不寻求新的变革与创新。除了上述的改革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实时抽样采集数据的方式与推行差别化外汇检查措施进行银行外汇管理与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外汇储备管理改革"课题组,许善达,沙飞,李勇,徐丛,周爱民,梁相毅,张启宇.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与改革建议[J].金融论坛,2012,07:4-11

[2]王杏平.跨境人民币与外汇管理业务协同管理政策探究[J].金融会计,2014,02:74-78

[3]薛述强.银行数据大集中后外汇业务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甘肃金融,2014,06:59-61

[4]伊志峰.外汇管理一体化主体监管的实践探索[J].福建金融,2014,07:33-38

[5]汪文进.企业与个人行为差异视角的个人外汇管理改革思路探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4,07:66-69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7

本外币跨境结算在政策上的差异

进出口贸易政策差异。第一,企业准入方面,货物贸易管理制度改革后,外管局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名录管理,名录内的企业才能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并对不同类型或不同负面信息的企业实行标识管理,如特殊监管区域企业标识、来料加工企业标识、外管局负面信息披露企业标识等。在《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后,实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扩大到所有具备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并未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企业准入管理较为宽松。第二,在业务操作方面,外管局对进出口企业的资金流与货物流实行总量核查,不再逐笔进行核销,便利了绝大部分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虽然规定境内结算银行,应对交易单证及其与人民币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但缺乏明确的审核要求。据调查,目前银行仍对每笔跨境人民币交易合同、报关单及发票等进行审验。同时,企业出口收取外汇需要进入待核查账户,而出口收取的人民币资金可直接入人民币账户,无需进行联网核查,监管部门难以区分跨境人民币和普通人民币进行管理。第三,在监测核查方面,外管局坚持每月对所有企业最近12个月的贸易外汇收支和进出口进行核查,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预先设定指标阀值,自动筛选核查指标超过阀值的企业,再辅以人工核查确认,核查内容不仅包括企业资金流与货物流总量匹配情况,还对不同业务类型,如加工贸易、贸易信贷、进出口退汇等实施结构性专项核查监测。与外管局不同,人民银行依托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对跨境人民币收付真实性进行监测核查,但对监测指标、检查频率和期限等均不够明确细致,制度化、规范化有待加强。

服务贸易政策差异。首先,审核资料宽严不一,一方面,服务贸易外汇政策规定银行在办理服务贸易外汇收支时,应对交易单证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并留存相应书面材料。而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缺乏提交相应书面材料的规定,企业若以人民币形式收付,则增加了银行真实性审核的难度。另一方面,外汇管理政策对单笔对外支付等值3万美元以上的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资金,应提交税务证明,而且通过外管局业务系统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分拆付汇,以确保服务贸易外汇支付的真实、合法,而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并没有相关规定,容易给企业规避税收政策或汇出异常资金造成可乘之机。其次,外管局对“两头在外”的转口贸易实行较为严格的制度,要求转口贸易企业针对其业务收支时间间隔、金额或差额等情况实行主动报告,进行总量比例管理,并要求转口贸易收入纳入企业待核查账户,企业进行相应对外支付后方可结汇或划转,而转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规定没有时间、金额、比例等限制,且转口贸易外汇收入不用进待核查账户,业务审核、监管的难度加大。

资本项目政策差异。首先,外债统计口径不一致,以外币计价结算的90天以上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等,占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而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远期信用证等暂未纳入现行外债管理。同时,对人民币或有债务的管理存在监管冲突,根据人民银行规定,银行可以为客户出具境外项目建设和跨境融资等人民币保函,但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而从外汇管理角度,境内机构提供人民币对外担保,原则上按现行对外担保管理规定操作,即人民币融资性对外担保应纳入融资性担保额度管理范围,即实行外债管理。其次,外管局对短期外债实行余额管理,中长期外债实行发生额管理,并且开立专户控制资金注入,且每一笔结汇均由外管局核准。对人民币外债,则不分期限长短均按照发生额计算总规模,虽然原则上参照现行外债管理规定操作,但无需开立外债专户,无需登记及还本付息核准。再者,为促进投资便利化,外管局取消了外汇资本金账户开户数量限制,账户资金必须具备真实的交易用途背景,银行在审核用途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后才能办理结汇和划转手续,同时明确每月备用金结汇不超过等值10万美元,以规范资本金使用。目前,对人民币直接投资,仍只允许设立一个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对备用金支付并无金额限制,账户内资金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但具体如何操作,并无明确要求。

个人跨境结算政策差异。目前,外管局从总额控制、分项目管理及账户、现钞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规范的个人外汇管理制度,而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多是从企业层面作出制度性安排,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管理政策尚属空白。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深入推进,个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被提到议事日程,《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指出,要逐步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邢毓静在“第二届中国贸易金融年会”上表示,2013年央行工作重点之一是逐步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应借鉴个人外汇管理等相关制度的要求,从防范风险和促进个人便利化的角度,尽快制订规范、完善的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做到个人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协调统一。

人民币跨境结算与外汇管理政策差异产生的影响

加剧企业套利行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境内外汇差利差较大背景下,不少企业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进行套利。对出口企业来讲,以跨境转收款业务为例,在人民币离岸结汇价格优于在岸结汇价格的条件下,出口企业将出口收汇资金由境外银行按照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后再划回境内,以获取套利资金。对进口企业来讲,以较为普遍的“人民币存款质押+外汇贷款+远期购汇”的本外币配套融资产品为例,进出口企业通过人民币存款质押获得外汇贷款用以当期进口,通过签订远期购汇合同,到期购汇偿还外汇贷款,企业通过平衡即远期购汇汇差和人民币存款与外汇贷款利差来获取比较收益。如某企业需进口支付1800万美元货款,付汇日即期购汇价格6.4002,企业用11520.36万人民币存款质押获得1年期贷款1800万美元,美元贷款利率5%,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3.5%。同日,企业与银行签订 1年期远期购汇合约,约定汇率6.2847,1年后以质押人民币存款购汇偿还美元贷款。如此运作之后,企业无风险套利45.5万元左右。

加剧企业融资行为。部分涉外企业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不仅规避了有关外汇管理政策,而且解决了企业(行业)人民币贷款受限、外币贸易融资规模趋紧等问题。如境内银行通过海外银行机构融入较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对国内企业提供短期人民币融资服务。由于境外人民币贸易融资属于表外业务,不纳入人民币信贷规模和外管局外债规模管理,只占用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如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及组合产品等,颇受银行和企业青睐。

加大了结售汇顺差与收付汇顺差的背离。在人民币仍呈现升值、本外币利差较大的情况下,企业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产品延迟付汇或提前收汇,加剧了收结汇、购付汇之间的时间错位,加之人民币进口结算远大于出口结算的结构性特点,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结售汇顺差。

构建本外币跨境资金监管机制的对策

转变理念,统一本外币管理政策。一是改变本外币分开管理的跨境资金监管体系,从以外汇收支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居民和非居民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到跨境资金总体监管体系中来。外管局、人民银行要对现行外汇管理、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进行梳理、整合,确立本外币监管政策的基本框架、原则和标准,针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目、个人项目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各个环节,以防风险与便利化相结合为目的,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与外汇管理政策的无缝衔接,防范银行或企业打政策“球”或套利套汇行为。二是以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为目的,加强对人民币跨境资金结算的监管,建立跨境资金流动联席制度,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外管局、商务、税务、海关等部门在市场准入、业务管理、违规处理等方面的职责,做到信息共享,形成本外币监管联合执法机制。

加强监管,促进跨境资金的合理有序流动。一是加强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的监管,深入了解其开发背景、业务流程等,统一产品业务口径和会计核算方法,从跨境资金流动视角加以规范和管理,坚决制止纯粹以无风险套利为目的、规避政策融资的人民币跨境业务。同时,积极探索银行创新产品登记制度,要求银行在推出新产品前,将产品的业务原理、运作模式等向人民银行和外管局登记,方便及时掌握新情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从主体管理角度加强监测与分析,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涉外收支综合监测,借助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实施本外币资金总量及差额管理,对出现异常或违规情况的企业及资金流与货物流不匹配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针对不同的违规行为及危害程度,从业务准入、加强监管等方面制定具体差异化管理措施,确保货物贸易的真实性。三是规范服务贸易外汇管理,严格审核业务真实性,排除无真实背景的交易行为。对转口贸易等特殊业务实施专项监测管理,建立转口贸易大额报备制度,重点关注本外币资金流动频繁、收支规模异常、与正常贸易状况不符的转口贸易业务,实现对转口贸易本外币业务的统一、严格监管。四是实现外债全口径管理,明确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债务,无论形式和币种,均应纳入外债范畴,实行规模控制,确保人民币外债与外汇外债总量在合理控制范围内。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外债业务操作规程,鼓励境外人民币资金以合理的方式回流。建立人民币外债统计监测体系,保证人民币外债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五是严格检查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重点加强人民币资本金及人民币外债资金使用的后续监管,打击超范围经营、擅自改变人民币直接投资资本金使用用途、超限额借入外债等违规行为,防范跨境资金借道人民币渠道流入风险,有效维护人民币正常结算秩序。

完善系统,整合监管资源。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数据统计监测方面,人民银行和外管局尚未建立有效对接、共享互用的统计体系。目前能够比较全面反映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情况的系统有人民银行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和外管局的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但两个系统在数据录入、统计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差异,部分信息无法匹配。要按照外管局“五个转变”的要求,结合主体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与升级。一是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系统,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人民币跨境交易相关数据及时收集、传输、汇总和共享,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进行申报,从源头上杜绝漏报错报。二是以国际收支统计系统为基础,整合现有的外管局业务系统及人民银行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搭建统一的监测平台,全面采集境内外汇交易主体的跨境收支、结售汇、境内外汇划转数据及外汇账户余额信息,建立以跨境资金账户为基础,记录跨境资金流量与存量的数据分析、监测系统,实现本外币统一跨境流动监测。三是提升系统监测分析功能。加强数据间比对和利用,既要对总体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和利用,又要对直接投资、外债等项目按企业主体进行比对分析,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识别预警,及时发现企业的套利行为和动机,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与管理。

加快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结算以来,一直存在着流出大于流入的结构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走势或预期。改变这种结构性问题,促进形成人民币流出入均衡发展格局,一是建立和完善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应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宽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积极推行意愿结售汇制,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在汇率决定中的基础作用,使汇率更多地与市场接轨,促进市场均衡汇率形成。二是加快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增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效应,使利率和汇率能够真正体现本外币的相对价格,并通过利率变动对汇率变动的及时有效传导,消除由于境内外利差诱发的资金套利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银行和企业套利套汇因素。三是继续推进外汇市场稳步发展。加快远期外汇市场建设,巩固和完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不断拓宽外汇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交易方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产品日趋丰富的外汇市场体系,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管理提供更多手段,充分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正能量,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银监局汇报材料篇8

中国经济增长强劲 通胀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2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1.9%,同时6月份的通货膨胀大幅上升,使中国政府在解决经济过热问题上面临更大压力。6月份的CPI较上年同期上升4.4%,不但超出预期,且远远高于近几个月来的升幅,通胀主要仍是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外界普遍预计年内会再次加息,而在上述数据公布后,加息时间也许会提前。

马凯称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近几年最高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近几年同期最高。这显示上半年工业增长偏快,政府宏观调控已势在必行。马凯表示,上半年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更是增速发展,地方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冲动依然难以遏制。马凯还表示,今年下半年已经确定的政策有:将理顺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的价格改革,已经实行的差别电价将会视情况逐步扩大范围等。同时,中国还将适时推出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

(货币金融)

银监会首份年报示警风险

近日,银监会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年报》,这是银监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年报致辞中指出,2007年,外部经济金融发展变化对我国银行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仍存在发展模式粗放、运行效率不高、不良贷款余额较大、金融创新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风险隐患较多。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小银行由于上半年激进的信贷政策已经受到监管层的严密关注,估计下半年将面临信贷收紧和转型。

中国决意防范境外资金非法流入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表示,将切实防范境外资金通过贸易渠道违规流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此举表明,中国官方已经意识到国际游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严重问题,并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加以遏制。外管局同时表示,将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构建贸易收汇动态监测机制。

国际游资通过虚假贸易方式大量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中国1至6月贸易顺差高达1125.3亿美元,达到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的63%,仅6月一个月的贸易顺差就达到269.1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人民币汇率汇改以来累计升值超7.22%

7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5636,再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意味着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7.22%。 这也是2007年以来, 人民币汇率第53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资本市场)

证监会将调整上市公司监管架构

据悉,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将新设监管四处,负责对央企类及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监管。这是短期内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的第二次调整。此前,针对全流通形势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日益增多,原并购监管处分设并购监管一处和并购监管二处,一处主要负责审核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律方面的申报材料,二处则主要负责审核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会计方面的申报材料。另据了解,目前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的主要职责为“法规政策、监管协调、督促检查、调研指导”,具体负责督导派出机构和交易所履行监管职责,分析、研究一线监管信息,制定监管政策,完善监管规则,统一监管标准及指导处理带有全局性的上市公司重大突发事件等。

中国放宽保险公司A股投资上限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决定将保险公司在A股市场的投资比例上限从5%提高至10%。由于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投资做出了严格规定,中国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受到限制。监管部门开始逐步放宽对保险公司投资的限制,目的是增强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同时让这类大型机构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发挥更大的稳定作用。标准普尔公司估计,2005年中资保险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仅为3.6%,远低于国际水平。截至2005年末,国债、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占到了中资保险公司总资产的71%。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中资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97万亿元。

(财政税收)

财税组合拳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财政部长金人庆近日表示,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财政部正积极采取一系列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金人庆说,这些财税政策措施之一是研究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他指出,针对当前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偏多的问题,拟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以缓解流动性偏多的压力,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 其次,研究出台缓解贸易顺差财税“组合拳”政策措施。金人庆说,财政部还在研究出台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财税政策措施,安排资金大力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资源税调整

近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称根据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经营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自2007年8月1日起,对三种矿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进行调整。出台的调整铅锌铜钨等矿产资源的税额,相对于之前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铜矿的资源税税额增加了300%以上,铅锌矿税额上升了400%以上;增加最为显著的是钨矿,其资源税额升幅达到1300%至1500%。

(产经)

我国将对高耗水项目实施更严格准入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对高耗水行业新建项目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据透露,今后尤其是在缺水地区,我国将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把取水定额国家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水行业盲目建设和取水量过快增长。目前,我国工业取水约占全国取水总量的22%,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约占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的2/3。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湖海,使一些地区远远超过了水体的纳污能力,造成了严重水污染。

发改委官员表示,“十一五”期间将建立科学的用水指标体系和节水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逐步建立和实施工业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和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节水要求的工业项目和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和建设。

前4月77户大中型钢厂利润同比增长2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日前表示,1-4月份,纳入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486.41亿元,同比增长202.2%。

据介绍,前4个月,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47.11亿元,同比增长37.38%;实现利税789.93亿元,同比增长107.49%;产品销售利润率8.32%,比去年同期的3.78%提高4.54个百分点。而从前5月的数据来看,产品结构有所优化,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但产业集中度有所降低。

卫生部加紧制定新标准 牙膏行业面临洗牌

据悉,国家认监委及卫生部近日表示,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口腔保健品认证管理办法》,认监委将制定一套严格的认证和评价程序推动此项工作,中国牙膏行业全面“洗牌”将不可避免。

上一篇:调度会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危房改造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