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卡利,喧闹印度的无声华丽

时间:2022-10-20 05:40:44

如此能歌善舞的国度,如此浓墨重彩的化妆,如此灿烂夺目的服装,竟然是默剧。

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Karala),有一种戏剧表演时没有台词,却与我们的国粹京剧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戏剧,就是卡塔卡利(Kathakali)。

椰子叶搭建的剧院

“卡塔卡利艺术的成型与莎士比亚同时期,也就是有400多年历史了。但卡塔卡利的一些元素能追溯到二世纪的寺庙宗教仪式。卡塔卡利的剧本通常改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呵婆罗多》,主题大概是正义与邪恶、懦弱与勇敢、贫与富、战争与和平,涵盖了人间和宇宙世界……”

当我读到Lonely Planet上的这段介绍时,并没有很大期待,相反有些担心会不会太高深,看不懂。好在,在科钦(Kochin)的每一间旅馆和旅行社都能方便地买到卡塔卡利的演出票,而且很便宜,一场1.5小时的表演附赠1.5小时的化妆,才150卢比(约人民币30元)。抱着不看白不看的心理,到科钦的头一天,我便买了喀拉拉卡塔卡利中心剧院(Karala Kathakali Center)的票。

当天傍晚6点,我依依不舍地告别海边日落,赶到剧院时,竟有一点失望。这个“中心剧院”原来只是一个椰子叶编制搭建的大棚,毫无想象中的庄皇华丽。不过,棚子里座无虚席,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表情看来充满期待。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情,没有流光溢彩的镁光灯,没有豪华的舞台布景,椰子叶棚也挺有特色的嘛。舞台墙壁上挂着的民族乐器,舞台地面的花朵与宗教符号,又为这个“剧院”平添了几分印度风味。

刚坐下,未及看节目单,目光已经被舞台上的化妆吸引过去了。

大盘子状的络腮胡须

舞台十分简朴,水泥地板,演员坐卧之处铺了几张草席。几个演员都是壮汉,的上身露出黑黝黝的皮肤与茂密的毛发,下身裹一条单色布裙。

这一边,一位演员正对着镜子细细描绘。与其说他在化妆,不如说他在画一幅油画,而画布正是他自己的脸。这幅“画”的色彩十分浓烈,鲜艳的草绿色占据了脸庞的大部分地方,更衬托出鲜红的嘴唇、浓黑的眉眼以及额头上的红黄标记。贴在他脸庞两边还有两只纸做的大“盘子”――一旁解说的男子说,这竟是夸张、虚拟化的络腮胡须!

那一边,一位演员仰躺在地上,由同伴为他上妆。这个黑底的大花脸妆,最奇特的莫过于鼻子上那朵大白花,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竖在他鼻子上,近4厘米高,花瓣绽放,好一朵奇葩!

化妆用的是矿物石颜料。化妆前,将石头在地面打磨成粉,再加入椰子油,混合均匀,就成了鲜艳的颜料。颜料都盛在椰子壳里。喀拉拉邦盛产椰子,就连卡塔卡利也处处有椰子的影子。妹尾河童在《窥视印度》里写道,连眼睛的眼白部分也要涂成红色,而维基百科说,那其实是用某种植物燃烧的烟将眼睛熏红的。我觉得后者的说法比较合理,在眼睛里上色?太可怕了!

绿脸的贵族

化妆好看但时间很长,正好有闲暇读节目单上的介绍和听解说。卡塔卡利的人物角色大致可分为Pacca、Katti、Tati、Kari、Minukku五种。跟京剧脸谱一样,卡塔卡利也以面部妆容的颜色来表现人物身份与忠奸。

那位绿脸大白胡须的兄弟要扮演的可不是普通人。在卡塔卡利里,绿色通常是贵族男性角色使用的颜色。不过分忠奸两种:忠角叫Pacca,代表人物有毗湿奴(Vishnu)和罗摩(Rama,《罗摩衍那》的主角)。除了画绿脸,通常还戴着巨大的冠状头饰;而奸角则叫Katti,也就是恶魔和坏人,比如说诱拐悉多(Sita)的魔王罗婆那(Ravana),他们的脸也是绿色的,以显示他们的高贵地位,但用鼻子和前额的白点来显示他们的邪恶本性。

至于黑底花脸的那位,则是Tati,未经教化的、粗野的猎人或动物,比如说猴神哈努曼。Tati的胡须有黑色、红色、白色三种,白胡须用于猴神哈努曼。那位演员扮演的是野人还是动物神,尚是个悬念,但无论如何其地位远不如绿脸,这方面恰恰与黑脸忠臣的京剧脸谱相反。

此外,还有Kari即女恶魔,脸谱全黑,黑胡须、尖牙、脯,比如罗婆那的妹妹首里薄那加(Shurpanakha)。而Minukku 是仆人(通常是女性)或苦行僧,服装简朴,黄色妆容。

以上五种是基本角色及其对应的脸谱,还有些例外的,比如说湿婆神脸谱是一种特别的淡黄色。

虽然这些陌生名词让我有些头晕,但剧院的安排还是让我很欣赏。来看的国外游客之前对卡塔卡利一无所知,所以,剧团特地将很有看头的化妆环节搬在舞台上公开,又加以文字和口头解说,让观众先有个大致了解。反观我们的京剧乃至昆剧、粤剧,即使游客被热闹的音乐、眼花缭乱的脸谱、漂亮的服装和身段吸引住,看完仍是茫然不知所云。其实对行家而言,京剧化妆并无秘技,但对外行观众充满神秘色彩,想象一下,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公开贴片、描丹凤眼,那是多么迷人的场景!

会说话的脸

草席和颜料撤去,好戏即将开场。舞台上点着一盏约1米高的油灯,叫“跳舞灯”――从前,卡塔卡利通常在寺庙、贵族人家中和宫殿里表演,总是点上一盏灯来照明。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几个上身、裹着长裙的男人上台。一个背着腰鼓,一个唱歌,皆穿白色长裙。第三个人穿金色长裙,脖子上挂一大串缀到腰间的珍珠项链,脸涂成淡黄色,黑色眼线和眉毛、血红嘴唇是脸上最突出的部分。显然,他才是主角,但他只是翘起手坐在高脚凳上。

Lonely Planet上说,Katha的意思是story,Kali的意思是play。卡塔卡利怎么演绎故事呢?那就看这位仁兄了。

鼓点响起,歌声响起,全场安静下来。咚咚咚,他紧闭上眼睛。咚咚,他睁开了双眼。咚咚咚,他的眼睛睁得滚圆,眼珠子都放光了。眼角翘起来,嘴角翘起来,他很快乐。眼睛微闭,嘴角下垂,他很痛苦。惊诧、愤怒、畏惧、英勇、厌恶、平和、幽默、在恋爱中……自始至终,这位演员没有说一句话,情绪却都写在了脸上。

鼓点越来越快了,他的眼珠子朝左、朝右、向上、向下迅速移动,悲喜表情瞬间变换,令人拍案叫绝!

卡塔卡利艺术最大的特色,就是演员从来没有台词,只是用手势、面部表情和有韵律的舞蹈来代替对话。演员的表演总是伴随着打鼓和歌唱,虽然剧本由歌手唱出,最扣人心弦的剧情还是由演员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现的。所以,虽然听不懂歌手在唱什么,却毫不妨碍我们理解演员要表达的情绪。

而正式演出的剧情纲要和主要台词,都写在节目单上了,对外行和游客,剧团确实考虑得很周到。

超级奶爸

方才演员表演的是面部表情(navarasams)的9种情绪,这只是小菜一碟。卡塔卡利的手势(mudras)更多达24种。

挥手,快走开,招手,过来,这样的手势太没难度。两手十指,竖起几根手指,收起几根,都有特定的含义。程式化的表演跟京剧有些相似,但光做手势始终太抽象,我很难记住。聪明的演员当然不会把表演变成枯燥的讲课,他奉上一出默剧,让观众了解手势的精妙之处。是什么剧情?奶孩子!

清晨起来,穿衣服,梳妆打扮。突然,孩子大哭起来。走到摇篮边轻轻晃动摇篮,孩子仍是哭闹不已。于是,解开衣裳,抱起孩子,把放入孩子口中。嗳哟,孩子竟然咬起牙来!疼,又不能用蛮力拉开,只能又气又无奈地瞪孩子一眼,轻轻拍他,哄他放开……这一段如此传神的表演,几乎让我们忘了台上的是一个大男人,他手里也根本没有抱着孩子!可你看他皱眉、看他微笑、看他一脸柔情……

孩子喝饱了奶,不哭了,他把孩子放回摇篮。穿好衣服之前,他夸张地把右手在身前划一个半圆收回胸前,兜起“左乳”掂两下,左手也依样画葫芦,敢情这位“妈妈”身材还很丰满呢!

“前菜”都已这么精彩,我开始期待头盘。

印度式变脸

演员要上场了,却是被一块帘子遮挡着走出来的,帘子不大不小,刚好露出演员一双赤脚,脚上的铃铛叮当作响。

几分钟后,演员终于从帘子后现身。这位绿脸贵族我们早已在化妆时见过,令人惊艳的不是他的脸,而是巨大的头饰和裙子:圆盘形的头饰金光闪闪,璀璨夺目,彰显他的贵族身份,而裙子虽然以白色为主色调,裙摆却被撑得非常夸张,直径超过一米。妹尾河童经“窥视”后揭秘说,那是用许多个麻袋撑起来的,敢情方才演员就是在帘子后撑裙摆吧。这一招,竟与明星开演唱会最富噱头的“当众更衣”不谋而合,真是吊足观众的瘾!

绿脸演员饰演的是阿朱那(Arjuna),Pandava(班度族)的三王子,著名的弓箭手,非常以他的箭术为傲。他祈求湿婆神赐给他最神奇的箭Pasupatham。但湿婆神觉得阿朱那太自大了,于是化身为一个森林猎人来点化他。这位猎人就是之前见过的黑底花脸、鼻子上插一朵白花的那位演员。

猎人戴着很有土著酋长风的大头饰,虬髯,耳鬓还插两朵黄花与鼻子上的白花相呼应,服装则是又黄又蓝又黑的,从头到脚都显得相当粗俗。猎人的妻子――其实是湿婆神的妻子、女神帕尔瓦蒂(Parvathi)则是绿脸金衣,全身挂满金饰,头上插一朵娇嫩的黄花,与猎人显得很相衬。

突然冒出一个无名山野猎人,阿朱那根本没放在眼内。然而,这个猎人竟然和他同时射中一只野猪,公然挑战他的权威。“你敢挑战我?找死啊?湿婆神是我的保护神!”舞台角落里的歌手唱出台词。阿朱那怒目一睁,与猎人争执乃至打斗起来。这段武戏很快将剧情推至高潮。鼓点越来越紧,两个演员嘴里“喔唑喔唑”地叫着,手执弓箭,在舞台上团团打转。自然不是真打,而是跟京剧如出一辙的“耍花枪”。京剧演员耍花枪时转得身后的大旗和翎子翻滚,卡塔卡利的演员耍花枪,则转得胸前的丝带和裙子飘扬,看得人眼花缭乱。

阿朱那确实了得,将猎人射得全身是伤。女神帕尔瓦蒂及时显灵,将阿朱那的箭都变成万寿菊,于是阿朱那射向猎人的箭雨,都幻变成“天女散花”, 洒满猎人全身。精疲力尽的阿朱那跪倒地上,既深感挫败,更充满不解。

这时候,帘子又出现在舞台上,遮起了猎人夫妻。这回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

帘子撤下,粗鄙的猎人恢复湿婆神真身!头饰、发型、耳饰、服装都变了个样,脸从黑底花脸变成淡黄色了,虬髯变成八字胡。川剧变脸只在眨眼间,卡塔卡利的变脸要两分钟左右,但变化比川剧大得多,从头到脚都大变样!难怪要用帘子遮起来了,就如同川剧变脸的瞬间,总要背转身子或是举手遮脸。川剧变脸的秘密大概在于面具脸谱,但卡塔卡利的脸妆,观众有目共睹,是用颜料画在脸上的,费了一个多小时才花好,分明不是可以揭下的面具呀!

变身后的湿婆神一脸庄严宝相,恍然大悟的阿朱那拜倒湿婆神脚下,忏悔不已。湿婆神欣然将Pasupatham之箭赐给阿朱那,他成为了最神勇无敌的弓箭手。这个变身与降伏故事,能在《西游记》里找到许多类似的情节,因此我全局看下来,丝毫没有理解障碍,反而觉得熟悉亲切。

但若没有丰富的“前菜”和介绍到位的“菜单”(节目单),我这个外行可怕就只能对花花绿绿的脸妆和服装赞叹一下,谈何理解剧情和卡塔卡利表演的精髓呢?

谁更幸运?

第二天,我竟然在路上碰到扮演湿婆神的演员。他叫Kom,才22岁,但已经在卡塔卡利中心剧院学了10年!

Kom告诉我,传统的卡塔卡利表演是通宵达旦的,但现在通常被浓缩到三个小时之内了,剧情只选取其中最具戏剧性或者最受欢迎的小故事,因而更加吸引观众尤其是外行观众,而外国游客的门票收入又成了剧院的一大资金来源,这样的良性循环推动着卡塔卡利艺术的发展。

我不由得很羡慕。如果一位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读到Lonely Planet上的介绍,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按图索骥去到剧院,他能得到英语剧情介绍吗?他能看到演员化妆吗?他能理解演员的程式化表演和耍花枪吗?他显然没有身在印度的我这般幸运,于是我们的京剧乃至粤剧、川剧等地方戏,也就没有卡塔卡利这般的幸运。

上一篇:当喇嘛们还是小喇嘛 下一篇:谁是谁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