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的佛毯,展开的色拉寺

时间:2022-10-17 09:27:57

2008年8月30日,雪顿节。雪顿节展佛是拉萨最重要的法定节日,全市人民放假七天。清晨五时,我和藏族朋友拉巴顿旦顶着小雨前往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南麓,欣赏一年一次且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展佛。

色拉寺的展佛没有哲蚌寺闻名天下,不过没关系,对我来说,看展佛之外的串串人文历史访古才是真正目的。

色拉寺展佛的时间定于清晨9时30分。

经过特许,色拉寺同意我跟拍他们展佛的全过程,我完全与他们零距离,观看到了巨大的佛毯是如何被悬挂起来的:

当时针指向8时,几十米长的巨大经幡带已由僧人呈“八”字形在展佛台前拉开;9时08分,朝佛的群众和操着各种语言的观光客聚集在展佛台前;9时10分,离铁定的展佛时间不到20 分钟,法号开始长鸣,长长的佛毯由数十位喇嘛抬到展佛台前。此时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风,瞬间尘土飞扬。5分钟后,巨大的佛毯开始徐徐由喇嘛自下向上拉,佛帘逐渐升起,时空仿佛停滞了,只听见轻轻的风声。当大佛展现在我眼前时,天空放晴,阳光灿烂。

这使我想起了2006年雪顿节哲蚌寺的展佛,那天天空同样下着中雨,但展佛开始时,天空同样逐渐放晴,阳光同样破雾而出。

铁棒喇嘛――爱国寺庙上演的两传奇

展佛正式开始,二十多个僧人身穿盛装席地而坐,嗡嗡的颂经声依然是常见的“主课”。中间有两个举着大棒的喇嘛,留着大胡子,他们就是色拉寺的传奇角色――铁棒喇嘛。

在一本百年前的英国著作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色拉寺之军人僧侣组织(铁棒喇嘛)十分奇特,彼辈日常功课,内容繁杂,或吹弄笛、琴、箜篌等乐器;或击鼓;或供奉神佛;或搜集牦牛粪以供燃料;或投石演习打靶;或轮执守卫……外貌虽似粗率,信心却远过一般贵族僧侣……

而正是这些英人眼中“奇特粗率”的铁棒大胡子,曾经写下抗英史上血性的一笔。那是1904年8月,当英军第二次入侵驻留拉萨时,色拉寺一位铁棒喇嘛怀揣腰刀,只身闯进今天拉萨东北郊的慈松塘英军驻地,愤怒地杀死了一名英国军官和数名士兵,壮烈殉国。

色拉寺喇嘛被英军杀害之事引起拉萨僧俗的不满,反英情绪更为高涨。我曾经在历史档案馆找到过当年街上的传单,上面写道:任何人不得去英军的营地附近出售肉、菜、柴草;任何人不得和英军往来。在1985年内部发行的《文史资料选辑(七)――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专辑》中,我还看到了当时张贴的一张用藏文书写的反英标语:雄鹰展翅慈松塘,侵藏鬼子刀下亡;格萨尔勇士今重现,袈裟豪杰赴国殇。

我突发奇想,同一事件,当年的英国侵略者又是怎么书写的呢?我找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印的内部资料《英国侵略史》,作者荣赫鹏,1904年英国武装第二次侵略的策划者和指挥者。荣赫鹏是这样描述的:“余因欲藏方保障各僧侣不再有非法行为,要求藏政府及三大寺各送喇嘛一人为人质,该四名喇嘛于24日送交余处,彼等恐慌之状,令人鄙夷,似觉其生命之丧失即在顷刻间也。同日,藏政府布告拉萨居民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涉外籍人士,兼以前日殴辱我军官之僧侣亦经绞杀,其结果大足以阻遏一切挑衅之行为。余以条约签定后……释放留质之僧侣,彼等得庆再生,喜出望外,遂与吾人握手言欢,吾人亦优礼之”。

如此南辕北辙。如此黑白颠倒。我直担心:倘若身边这位大胡子看到如此荒诞不经的表述,会不会再次怒举手中铁棒?

僧众“顶”书――另一种传承千年的尊重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其实在乃至整个藏区,尊重文字是所有百姓的遵守,那高高的大殿上一格一格地堆放着数以万计的经书,流传千年不腐不烂……

色拉寺是三大寺最出学者的寺院,与其他寺院不同的地方是在集会的最大殿堂摆放着一部自明代京城带回的《大藏经》:色拉寺的修建人释迦益西第一次进京时,正巧赶上有史以来第一次印刷藏文版《大藏经》,明成祖朱棣下诏用最好的宣纸、精工刻印。当释迦益西准备返回时,成祖皇帝将刚刚印就的第一部《大藏经》送给了他,这套《大藏经》于是成了目前色拉寺最珍贵的文物。

展佛结束后,我看到了这部经书。它一共用了108个长方形木匣封装,里面还绘有1000幅彩色佛画像。

拉巴顿旦还告诉过我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老喇嘛尊重文字的故事。老喇嘛非常喜欢读藏文报,每读完一张,就认真保留一张。有一次徒弟上厕所取了一张,老喇嘛勃然大怒,因为他认为文字是圣物,亵渎有圣物的报纸,也是一种大罪孽。

在大殿,我看到信众们绕着经书架用头不断地“顶”书,以此显示对书的尊重。这让我想起转经轮,无论谁的手中有转经轮,轮里面必然要放置几页经书,转一圈,就是读一遍,不停,读经不止;我又想起了五色的经幡,无论哪一面,都印上经文,风吹一下,就能读一遍,风不止,读不尽。

在和喇嘛的交谈中,我还知道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另外两座是哲蚌寺、甘丹寺)最出学者的原因,因为这里曾经为中央王朝输送过六个国师。著名的爱国活佛热振,就出自色拉寺杰扎仓。

千年兵器――马头金刚殿的降妖驱魔法器

用了一个小时排队才来到马头金刚殿,我发现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兵器。拉巴顿旦告诉我,这是盔甲、那是弓箭、这是盾牌、那是战帽……

原来这些兵器都是吐蕃第九代王子布迪贡杰时代留下的实物,他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内地的东汉时期,距今近2000年了。这个布迪贡杰被称为“贤人”,就是因为他改革了吐蕃的农具,并在第一次运用冶炼的方法从矿石中提取金银铜铁,改进兵器……

这些被喇嘛们保存下来的兵器,在接受百姓的朝拜时,更多的是被当作降妖驱魔的法器。色拉寺保存了如此多的穿越两千年的兵器,堪称中国保留最长久、最完整的兵器“博物馆”了!

参观完寺院后,一个那曲地区索县的喇嘛和我们同行下山。他曾经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读过,他跟我说了这样几句话:

我们那些循守着传统生活方式的众生,并非就是落后;那些大城市里为钱疯狂的现代文明人于廉耻不顾,并非就是进步。

说话时,正值12时,法音的厉叫声告诉我一年一度的展佛结束了。

而他的话语,似乎盖过法音,一时竟让我发聋振聩。

Tips

色拉寺全名为“色拉大乘洲”,由于山下修寺时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玫瑰“色瓦”而得名。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弟子之一、曾被明朝封为大慈法王的释迦益西(1354~1435年)于1419年建造而成。

色拉寺依乌孜山山脚走向因地制宜而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114964平方米,殿宇错落有致,重楼叠阁、金碧辉煌,甚为壮观,体现出藏传佛教寺院依山式建筑的鲜明特色。1962年被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年都乎村“於菟舞” 下一篇:阿拉玛斯,每块羊脂山玉都有他们的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