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人际沟通能力的文化解读

时间:2022-10-20 05:31:50

“潮商”人际沟通能力的文化解读

摘 要: 潮汕商人的成功离不开“人和”这一要素,更离不开当地文化对其待人处事方式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角度浅析了潮汕文化中三个最显著的代表元素――侨批、潮汕话和功夫茶,对潮商建立人际网络、进行商务沟通的影响。

关键词: 潮商 人际沟通 文化元素

美国著名财经刊物《福布斯》的创刊理念就是把人性注入商业,提倡在关注商业、关注财富、关注商人的同时,应该将眼光投向深刻的人性,不断开掘商业和商人背后闪光的人性。商业的个性、商人的个性,或者某个地域的商业个性、商人个性,我们不妨统言之“商性”。对“商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工商时代人们的一大兴趣。因为研究“商性”,有利于洞察人性,从而驾驭商业。而对人性的洞察,又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商性”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铺陈商业。学者陈冠任在《中国各地商人性格特征调查报告》认为:“商性”如个性,“商性”是人性、个性在商业舞台上的自然、烙印式的展示,并会表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俗话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商。潮商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最会赚钱的商帮之一。是什么使得这样一批来自同个地域的商人可以在世界商贸的各个领域绽放光彩?

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和,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潮商似乎天生有着这样神奇的魔力,可以靠一杯功夫茶,做成一单生意。可见,潮汕商人善于人际沟通,对在商海中处理“人和”这样的问题驾轻就熟。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讲究诚信,重视团结,以和为贵。凭着这样的精神和原则,他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接触的时候总是可以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而这样的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潮汕这个地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有人说,潮汕地区是“人情”社会,这话不无道理。正是这个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使得这里的商人在人际沟通上有着某种天赋。

一、“侨批”与诚信品格

文化的表达往往需要依托具体事物,“侨批”正是潮汕地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动乱年代,在海外谋生漂泊的潮汕人将辛劳所得的钱财寄回家乡,接济、赡养亲属,侨批由此产生。侨批是连带家书,有专人带回家乡的汇款凭证。侨批投递员,身上带的不仅是海外华人拼搏的血汗钱,而且是海外游子对亲人的思念。根据考证,所有的侨批都无一不落地送到了收受人的手中。在那个危险丛生的年代,这样的行业在当时之所以可以得到发展,离不开以人格信用担保的“诚信”。可以说,侨批是潮汕文化中诚信的典型体现。

潮商对关帝的崇拜也反映了潮汕地区的诚信精神,关帝以“信义”昭著,潮商对关帝的虔诚折射出来的是对关帝重义守信人格的认同。又如,建于清初的苏州潮州会馆碑记记录:“公平处事,则大小咸宜;忠信相孚,则物我各德。”再如,潮汕的的俗语中有“老实总久在,积恶无久耐”(诚信的人做生意可以长久,使用各种伎俩获取蝇头小利的人的生意是不长久的),“老铺少绌人”(缺斤少两的生意是做不长久的)。

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于诚信,若无诚信,人际关系网络必将崩塌。潮商很早就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将潮汕文化中这种诚信为本的精神运用到商业往来中,使得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信誉形象闻名海外,为商业活动展开打下良好的信誉基础。早期的潮商,不需要书面合同,仅仅是口头承诺,即使行情突变,倾家荡产也依旧履行诺言。而当今的潮商,李嘉诚也曾经说过:“不论在香港还是在其他地方做生意,信用都是最重要的。一时的损失将来可以赚回来,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

当今世界,诚信作为无形的资产,在交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获得良好的公众评价,形成自身的优秀品质,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忠诚。只有以诚信为基石,商业中的人际关系才得以建立。潮商作为一个恪守诚信的商帮,各国商人均乐于与其进行交易,怎能不成功呢?他们以诚信为准则,坚持“无信不立”,这为他们在各个领域进行商业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诚信这个“定心丸”,其他的商业活动和关系拓展才得以顺利进行。

二、潮汕话与团结精神

潮汕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其自成体系,与广东省其他两种语言粤语和客家话都有很大区别,许多发音均是潮汕话所特有的。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潮汕人却可以将语言变成一种感情维系。潮汕人在外一听到潮汕话,就会想起潮汕话中“自己人”这一词。有这样的传闻:过去如果在外地遇到潮汕劫匪,只要用潮汕话说一声“自己人”就可以立即得到释放。又如,在生意场上,只要用乡音证明是“自己人”,便可以得到优惠。如果不能讲潮汕话,在许多潮汕人眼里都很难被当成是“自己人”。这一种独特的语言,紧密地将这个地区的人联系在一起,也显示除了其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团结。

潮商讲究诚信,与外界打下良好关系。对内,依靠母语,潮商比其他商帮更容易抱团联系在一起。当同乡人有困难的时候,其他的潮商便会义无反顾地出手相助。如新加坡的大米依赖进口,而新加坡的潮商往往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潮商的商谈取得更优惠的价格,使得其在经营上处于有利地位。又如,在企业内部,潮商重视内部环境的人际关系,强调内聚。如陈慈黉家族企业有这样的习惯,雇员家中有喜事或丧事,老板都会有一定数目的赠款或慰问。

共同语言的亲切感,使潮商之间和潮商企业内部的关系网络更易于建立起来。这种“非团结无以求生存,非互助无以谋发展”的团结互助的观念,也使得潮商内部的关系网络的巩固和稳定得到了保证;相互扶持,共同应对风险,使得潮商之间及内部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三、功夫茶与和谐氛围

功夫茶是潮汕文化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功夫茶以其“功夫”著称(“功夫”在潮汕话里的意思是繁琐复杂)。功夫茶有十八道工序,分别为:鉴赏香茗,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熏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品香审韵,高冲低筛,若琛复浴,重酌妙香,再识醇韵,三斟流霞。外人往往无法理解为何潮汕人喝茶需要历经十八道工序而只为小小的一杯茶。而这样用“功夫”冲泡出来的茶体现的是对修养的要求。功夫茶的最高境界是和、爱、精、洁、思。其中“和”为功夫茶的第一要义。“和”是喝功夫茶的目的,讲究的是人际关系的和气,追求的是茶与体内食物的调和,看重的是氛围的安静祥和。所谓茶行天下,和平天下。

这一文化特点反映到商道就是“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无论是在潮汕人家还是街边店铺,少不了功夫茶。素不相识的人,炉边一坐,几巡茶后,隔阂与疑虑顿时便随之消除。卖家与买家的交易,也就往往在一泡茶之间达成。一单生意,若无功夫茶相伴,好像交易程序缺少重要环节,难以顺利进行。潮商在功夫茶中做成了一笔笔生意,也在功夫茶中建立起了与商业伙伴的关系。而功夫茶在商场中,使得交易少了钱的铜臭味,多了朋友间的诚挚真情。

功夫茶所带来的“和”,使得潮商在进行商业洽谈和沟通的同时,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得到升温,相互亲近,进而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不仅如此,“和”也给潮商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家”的环境,消除了上下级之中的隔阂,使员工产生对老板的亲近感,企业内部的双向交流沟通更为畅通,从而更大程度上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

可以看出,侨批、潮汕话和功夫茶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潮汕地区与众不同的文化元素的集中反映。这种文化使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的个人待人处事方式受到了影响。在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往往是迈向成功的关键。潮商灵活地将该地区的文化特点转借到商业接洽沟通上,诚信为本,团结互助,以和为贵,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为自己建立了广泛而牢固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为自己商业成功创造了“人和”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叙通.浅谈潮商的自立、诚信、互助精神[N].汕头日报,2007-1-8.

[2]张彦.现代公共关系事业下的企业商誉管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3.

[3]陈友义.近代海外潮商成功原因解析[N].汕头日报,2006-9-4.

[4]王文科.潮商的文化特质与取向选择[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5]江书陆.论海外华商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9,(4).

上一篇:语言启发式教学新探 下一篇: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