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关键在财政和地产

时间:2022-10-20 05:22:01

稳增长关键在财政和地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于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为2016年经济工作奠定了主基调并指明了方向和焦点。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的比往年稍晚,而会议时间达4天,也比以往长,充分表明这次工作会议的重要。因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2016年的总基调仍然是“稳中求进”,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鉴于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很可能会定在6.5%。由于6.5%是实现2020年翻番目标的底线增速,会成为死守的防线。

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问题的重点显然是如何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其中的关键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会议提出了2016年经济的五大主要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并通过五大政策支柱来支持,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从短期稳增长的角度看,财政政策和房地产的去库存无疑是2016年最关键的两大政策。政策的效果如何关键还看落实。

积极财政重在减税

本轮经济调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更多依靠货币政策的放松来稳增长,而实际的财政政策并不积极。但随着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严重,货币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在减弱,未来的重心开始转移到财政政策上。

从欧美政策的经验来看,货币政策更适合经济温和下行的状况,对于经济深度而持续的下行,财政政策会更管用。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里,美国财政赤字都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正是依靠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仍然是延续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具体的侧重点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财政政策方面也强调要有力度,但并没有指出力度的着力点在哪里。而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指出着力点在减税,“实施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

过去论及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侧重于加大支出方面,而很少涉及减税。除了必要的支出外,加大支出存在投向哪里合理的问题,搞不好支出的效率很容易低下,而且与市场争利。而减税则直接给企业减负,企业接下来的行为如何,完全是市场化的。

可以预见到的是,把营改增按计划扩展到金融、建筑等行业,所产生的减税规模就不小。

最近实施的汽车购置税减半对汽车行业的回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1月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3%,而7月份还是负增长。

在财政支出方面,会议强调“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也就是说,2016年财政支出恐怕很难有较大的明显增长,增速估计大致会与2015年持平。 财政政策和房地产的去库存无疑是2016年最关键的两大政策。

2015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而财政支出则明显发力。1-11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8.9%,比上半年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1-11月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6.9%,比上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

现在大家比较期待的是财政赤字的提高。早在11月初,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对赤字率和债务率的红线标准提出质疑,指出国际上通行的3%的财政赤字,60%的负债率标准是不是科学值得探讨,两者的僵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和改革。

2015年的预算赤字率是2.3%,仅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显然2016年赤字率会进一步提高。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表明赤字率的提高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16年预算赤字率马上突破3%的概率估计不大。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当的货币金融环境”。未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2015年放松节奏的可能性较大,即全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6次。

房地产重在去库存

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字未提房地产相比,2015年则把房地产去库存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显然,房地产投资的不断下滑是拖累整个投资下行的主要原因。如果房地产能够企稳,稳增长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仅增长1.3%,比2014年大幅下降9.2个百分点;从单月房地产投资看,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负增长。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房地产放松政策,使得整体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一线城市并不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现在房地产的焦点问题是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去库存自然成为了未来房地产调整的关键。

会议提到了一些去库存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农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其二,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其三,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其四,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户籍制度改革只是三、四线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障碍,更关键的是城市能否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在经济不断下行的背景下,要逆势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恐怕并不容易。

也就是说,2016年房地产仍然是以促进销售改善为主,但房地产投资恐怕还会继续保持低位。

去产能下通缩延续

2016年另一大任务就是继续去产能,直指国企层面清理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的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去产能涉及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就业,恐怕不会一蹴而就。据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测算,目前政府明确定义的6个产能过剩行业的就业占整个工业就业的12%,如果将20%的产能进行裁减,将造成350多万劳动力失业。

继续加大去产能力度,意味着工业的状况仍会非常艰难,传统制造业还将继续下滑。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2014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未来工业很可能会长期徘徊在5%附近。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从2012年的20%以上逐步下降到目前的8%左右。

工业领域的去产能和长期低迷决定了工业领域的通缩仍将继续,而且可能进一步传导到整个经济。PPI已经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在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继续走低的背景下,短期内PPI难有改观。

上一篇:基于Wi―Fi Mesh网络构建区域通信平台问题研究 下一篇:承认人生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