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办?

时间:2022-10-20 04:38:44

宝宝得了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办?危害?妈妈们是否知道如何不使宝宝患上中耳炎?

伯伯很喜欢笑笑,可笑笑却不喜欢伯伯抱,她怕伯伯的大嗓门。笑笑妈也很奇怪大哥的大嗓门,和笑笑爸爸说道:“真是一娘生九子呀,你说话声音一般,可你哥却是大嗓门,有时我都会被他吓一跳,难怪笑笑都不让他抱了。”

“哦,你不知道,我哥有一只耳朵什么都听不见。他另一只耳朵听力也不好,他总以为别人听不见,所以嗓门就特别大。”笑笑的爸爸解释说。

“是吗?是先天的还是意外的,”

“都不是,是因为他小时候得了化脓性中耳炎没及时治疗,留下了后遗症。”

不问不知道,一问全明了。笑笑妈事后咨询了当医生的老朋友周玉,了解了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的前前后后有关事宜。宝宝因何患上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是小儿的常见病之它的成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从解剖结构上看,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及内耳组成。儿童中耳周围骨壁薄,有的部位还有未完全闭合的骨缝,它通向咽部的咽鼓管,与成年人相比,婴幼儿的咽鼓管短、粗、直,这些结构上的弱点使婴幼儿更容易患中耳炎。另外,从病理上看,当宝宝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受凉、受潮或患有上感、心脏病、肾炎,结核,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都可诱发中耳炎。

引起中耳炎的病菌多为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菌侵入的途径通常有三个:

1、由咽鼓管进入最多。幼儿患各种急性传染病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如鼻炎或鼻窦炎,抠鼻孔方法不正确,洗澡或游泳时呛水等,病菌都可通过咽鼓管侵入这一途径诱发小儿中耳炎。

2、由破裂的鼓膜进入。这是细菌侵入中耳的第二个途径,婴儿平卧吃奶时,乳汁流入耳中通过破损的鼓膜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3、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这类情况多见于败血症,特别是脓毒败血症患儿。

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中耳炎就是中耳长了脓包,脓包未破溃流脓之前,脓液积存在耳内,患儿疼痛明显,疼痛可放射到同侧额部,颈部、头顶部、牙齿或整半边头面部。具体表现为:

患儿哭闹不安,烦躁,拒绝吃奶;

发烧;

有时可发生耳后部红肿且因疼痛不让触摸。

一旦脓包破溃,脓液可由外耳道流出,这说明鼓膜已发生穿孔,排脓后疼痛可缓解,小儿不再哭闹。因此,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当宝宝出现不明原因哭闹或发烧而找不到原因时,都应想到有患中耳炎的可能,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中耳炎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针对化脓性中耳炎,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不能症状消退或稍有好转后就立即停药,以免转成慢性中耳炎。同时可适当应用滴鼻药物治疗。也可采用如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方法,有助于消炎止痛。同时要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不及时治疗有危害

可引起急性乳窦炎

可引起颅外及颅内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常见的有耳后骨膜下脓肿、颈深部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颅内并发症 如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耳源性脑积水、脑室炎及脑疝等。

可引起传音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预防中耳炎

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免疫抗体,能提高宝宝机体抵抗力,增强其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能力。

喂奶时姿势要正确,应让孩子半坐起来,采取倾斜喂奶。

加强锻炼,进行适量户外活动,避免宝宝经常性感冒。感冒会导致咽鼓管阻塞,因而容易引起中耳炎的发生。

给宝宝一个无烟的环境。被动吸烟会增加儿童上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可能,进而导致中耳炎发病几率的增加。

洗澡。游泳时避免呛水,避免耳内进水、小虫或其他异物。

宝宝如患上鼻炎、鼻窦炎后应及时就医治疗以防感染到耳部而引发中耳炎。

宝宝患上感有鼻涕时,要帮助或嘱咐宝宝将鼻涕擤出来,而不能使劲往里吸鼻涕,否则也容易引发中耳炎。

上一篇:上班妈妈母乳喂养全攻略 下一篇:我和日本婆婆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