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时间:2022-10-20 04:14:28

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摘 要】 破产程序能否公正、高效运行,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管理制度的设置及管理人是否认真履行职责。在现代各国破产法当中,管理人都处于程序中心的地位。我国企业破产法引入了破产管理人制度,但是对于破产管理人的刑事法律责任只作导向性的规定,我国刑法缺乏直接针对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使破产管理人权大于责,不利于破产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有关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立法,将其纳入现行刑法有关破产犯罪所规制的主体范围之内,同时规定自利交易罪和私分费用罪等新的破产犯罪,使破产管理人制度责权统一,使企业破产法能够更好的实施。

【关键词】 破产管理人 刑事责任 破产犯罪 职责

破产管理人,是指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指定的,接管债务人财产并负责债务人财产管理和其他事务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可以由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者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也可以在征询有关社会中介机构的意见后,指定该机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管理人。 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的关键角色,如果破产管理人不适当和不合法地履行职责,将会侵害破产当事人利益和影响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各国破产法都以对破产管理人规定确切的义务为基础,明确和加强对破产管理人法律责任的追究。本文以下针对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有助于完善破产管理人法律责任制度,有助于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和破产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

1 设定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制度的重要意义

破产管理人作为管理、处分破产财产的法定机关,其职责是独立完成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分配事务,但破产管理人必须对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且受债权人会议的监督。我国2007年施行的《企业破产法》最大的亮点是在破产程序中引进了管理人制度,使我国《破产法》突破了清算组公法性职务的界限,与世界破产法接轨。我国现行《破产法》突破了旧破产法的只有国有企业具有破产资格的局限性,扩大破产主体范围至企业法人和企业法人以外的组织。破产管理人从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之日起便介入到破产程序当中,并且《破产法》赋予了管理人极大的权力,负责债务人的财产的管理、处分、变价、分配、并拥有待履行合同的选择权、有关破产财产不当行为和违法行为的申请撤销权和申请无效行为确认权,以及追回权等等,也就是说管理人能够决定债务人资产的命运,掌控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就需要法律加强管理人责任制度的规定,从而加大其违法成本。而以违法成本的极致——刑事责任,作为最后的法律防线无疑会起到很大的预防和威慑作用,否则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建立只能导致另一种权力寻租空间诞生。

2 我国法律关于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规定的现状

2.1 我国现行《刑法》中与破产有关的罪名的分析。我国《刑法》对破产犯罪的罪名规定得比较少,只有五种罪名。这五种罪的规定没有把破产管理人作为犯罪规制主体对待。我国现行刑法及其修正案规定五种破产犯罪:妨害清算罪,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造成破产、亏损罪,造成破产、亏损罪,虚假破产罪。但是我国刑法有关破产犯罪的罪名所涉及的主体一般是公司企业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没有涉及管理人主体的规定,按照我国的罪行法定原则,由于《刑法》中欠缺相关具体规定,导致《破产法》中针对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法律适用的导向性规定有始点无终点。

2.2 在直接针对管理人的罪刑规定出台前,可依照现行《刑法》规定追究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现有的五种罪名主要是针对引起破产原因的犯罪规定,而对破产进行过程中的罪名除“妨害清算”外,基本没有规定,对破产管理人的犯罪行为更是缺乏直接规定。但是,由于破产管理人地位和职责的重要性,决定其在履行义务过程中的非法行为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其职责的宽泛性蕴含着多方面犯罪的可能。

3 完善破产管理人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3.1 完善现行法律有关破产犯罪的罪名。由于我国是在2007年的《破产法》中引入破产管理人制度,因此现行《刑法》对破产管理人缺乏相应的规定,鉴于管理人介入破产案件的时间及《破产法》赋予了管理人相当的权力,建议将管理人纳入现行《刑法》中有关破产的罪名所规制的主体范围。因为一旦企业被人民法院受理破产,企业的财产基本在破产管理人的控制之下,那么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所为违法行为与破产管理人所为的违法行为所得到的法律制裁应该是一样的,否则就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理相违背。与此同时,还要针对法律赋予破产管理人的权力,创制与其有关的罪名,例如参见美国《犯罪和刑事程序》中规定,引入进行自利交易和拒绝有关人员检查文件罪、私分费用罪等。

3.2 明确破产管理人的犯罪主观心态界定。我国刑法对犯罪人的主观状态,一直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而故意犯罪一般主要针对作为犯,而现行《破产法》赋予管理人的绝大多数是需要破产管理人有所作为,因此,针对管理人的刑事责任立法应考虑到,一旦管理人主观故意不作为给相关利益主体造成严重损害时应如何定罪量刑。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若因破产管理人的过失造成破产财产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参酌其他国家的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制度,笔者建议在破产管理人制度运行之初还是不要在刑事立法上对破产管理人的过失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责任制度否定性评价过大,也可能导致人们规避该制度,而畏首不前。

3.3 明确界定破产管理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危害行为。破产管理人的客观危害行为达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纵观我国新破产法,该法明确规定破产管理人在履行职责时的义务是必须尽到勤勉尽责和忠实执行职务。针对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的追究,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两个义务的违背,当然违背义务还需达到刑法所要求的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这两个义务归纳起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权的实施;二是程序权的运用;例如,破产管理人在行使取回权、归入权、撤销权、选择权等实体权时是否给破产财产造成达到刑事责任界限的损失。破产管理人在变价、清算过程中是否达到刑事责任界限地损害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3.4 明确破产管理人构成犯罪所应受刑罚的程度。刑罚是刑事责任的实现。破产管理人所为的行为或造成严重损害的不作为,对利益相关人造成多大损害才能承担刑事责任?笔者建议,今后刑法立法修改,直接针对破产管理人规定罪名时,应参照贪污罪的有关规定,根据破产管理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以及其犯罪行为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的程度设定罪体与刑罚,为执法者提供具体直观、可资操作的量化标准,减少执法的难度,避免出现“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刑罚用词。因为何谓严重,不同的法官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就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个案件,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刑罚的结果,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

综上,法律不能穷尽所有的社会现象,因此,在立法上创制一个适法主体时,就必须考虑到其它法律制度是否有相应配套的规定,以便减少法律滞后性的危害。我国《刑法》应尽快规定与破产管理人相配套的有关罪名,并对适用《刑法》现有罪名追究破产管理人相关刑事责任的实践操作做出执法引导。

参考文献

1 王新欣等主编.破产法论坛(第7辑).法律出版社,2012.11

2 李永军.破产犯罪的比较研究,中国法学,1995(2)

3 刘宪权.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评析[J].法学,2006(2)

上一篇:新形势下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