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10-20 02:09:55

宣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宣威市2010年~201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掌握宣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预防控制水性疾病和应对饮用水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可靠依据,并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进行检测。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对2010年~2012年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采样检测的宣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饮用水合格率67.05%,2011年合格率为61.25%,2012年合格率为53.75%,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99.11%,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99.84%,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79.82%。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宣威市目前农村饮水卫生的主要问题,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加快农村改水步伐,加强饮用水的消毒是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

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切实做好农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掌握宣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2010年~2012年结合云南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项目,对饮用水质进行采样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012年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集的生活饮用水水样408份。按无菌操作采样,每份样品采集2000ml。

1.2方法 所有样品均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1.3检验项目

1.3.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1.3.2毒理学指标3项:氟化物、砷、硝酸盐氮。

1.3.3细菌学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1.4评价标准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水质检测项目以不超过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限值为准,如有一项不合格,该份样品品即判定为不合格。

2 结果

2.1分年度饮用水监测结果比较 见表1。

2.2分项目饮用水监测结果比较 3年饮用水监测,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99.11%,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99.84%,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79.82%,三者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7,P

3 讨论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宣威市2010年~201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59.56%,低于2007年全国饮用水监测合格率(88.58%)[3],监测的三类指标中,毒理学指标监测合格率最高99.84%,其次为感官性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99.11%,合格率最低是微生物指标79.82%,可见微生物指标是影响宣威市饮用水合格率的主要指标,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及铁等。我市农村改水设施大多受益于20世纪90年代初,大部分供水管道年久老化有渗漏,且目前供水主要方式是一村一水塔的直供式集中式,这些饮用水没有经过处理就供给农户饮用,水质易受污染。

综上所述,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善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整合农村现有集中式供水资源,在加大农村改水力度,提高自来水入户率的同时,积极引导现有水厂实行并厂联网,增添消毒设施和更新管网的二次改水工程。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落实检测经费,配备必需的检测仪器,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使农民能真正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参考文献: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沈月芹.金湖县2006年-200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J].江苏预13号医学2009,04:44-45.

上一篇:探讨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对母婴造成的影响及... 下一篇: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