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玉石之路

时间:2022-10-20 01:17:43

和田玉器经过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帝王和贵族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

晚上10点,伊力其村已经被黑夜彻底地淹没,没有了一丝灯火。当我向伊力其村长肉孜说明我想寻找传统和田玉制作匠人时,他沉默了很久,之后笑着说带我去那依浦家。村长肉孜打着手电筒快步走在前面,我跟随其后。在经过了漫长的敲门之后,那依浦的儿子艾尔肯打开了高大的木门。

那依浦老人沉默地接待了我们,话不多,一脸严肃的表情,只有我向他询问时他才用最简单的语句来回答。那依浦的玉器相比市场中的很多玉器来看,工艺相对粗糙,也没有精美的图案。在他简单的工作室中,他向我演示着玉石制作的工艺流程。所有的工具都是最原始的,相对于现在的机器制作,无论在产量还是精美程度上都相差很多。但这就是和田玉最原始的制作方式,已经流传了成百上千年。

早在丝绸之路之前,和田的玉石之路早已横跨在西域与中原之间。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首开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丝绸。而“丝绸之路”是后来丝绸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的通道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那些温润的和田玉是封建王朝所喜爱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被赋予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而和田玉更是玉中的极品。

千百年过去,和田玉从帝王手中滑落到民间。在今天,那条隐藏于西域和中原之间的玉石之路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它早已改变了原有的目的,也丧失了原有的文化背景。玉龙喀什河疯狂的采挖揭示了人们对和田玉的狂热,然而拍卖场上的天价数字早已习以为常,玉石之路也在金钱与人们暴富的梦想中逐渐消失。

那依浦的儿子艾尔肯现在从事一些简单的玉石交易工作,同时在学习父亲的手艺。那依浦父子是伊力其村唯一的和田玉制作世家。艾尔肯与他父亲的性格不同,从事贸易工作的他比父亲健谈很多。他告诉我不要小瞧他父亲的手艺,这种原始的和田玉制作工艺不比现代工艺,难度很大,一不小心,一块和田玉就废了。我说,为什么不用安全系数大又方便的现代工艺。艾尔肯摇摇头吸着莫合烟说不一样的,但他眯着眼,说不出这种不一样究竟在哪里,但他肯定是不一样的。

近几年的和田玉的价格飞涨并没有为那依浦父子带来更多的收益。艾尔肯说谁也不明白,和田玉的价值为何会在几年之间变得这样疯狂。艾尔肯说和田玉不一样了,这里的人也不一样了。暴利时代的来临,改变得太多了,套用一句话:这是和田玉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艾尔肯说和田玉的产量很低,但现在到处都是和田玉,就像土豆一样随处可买。以前哪里听说过假玉这个词,但现在想买块真正的和田玉都变得很难了。和田玉造假的技术早已领先父亲传统的工艺很多年了,艾尔肯笑着说。

和田玉器经过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帝王和贵族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和田玉是什么?这个答案在与和田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那依浦眼中非常简单,就是漂亮的石头,可以打造成饰品的石头。那依浦说以前就是普通老百姓家谁家捡了和田玉就来找他,付点钱打造成简单的首饰而已。那时大家也没有那么讲究,所谓的羊脂玉、青玉、黄玉等都是各有所爱。在和田玉的热潮中那依浦的生意并没有更好,反而不如以前了,那依浦早已不靠此为生了。现在谁家有了和田玉都不会来找那依浦了,都想卖个天价。

艾尔肯站在玉龙喀什河畔指着那些在河滩中捡玉的人说,这里有很多人都是他们村的,都想依靠和田玉来致富。我说:“是啊,捡到一块和田玉,如果卖个好价钱就一辈子不用工作了。”艾尔肯望着遥远的昆仑山说:“父亲与和田玉打了一辈子交道了,我也与和田玉打了半辈子交道了,我们都没有发财,你说他们能发财吗?”

如今玉石之乡的和田充斥着大批的采玉工、商人或者骗子、双眼火红的赌玉人,没有人会再去关注那依浦的和田玉制作工艺。

伊力其村是一座在树林中的村落,两旁的核桃树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气。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放着一堆码得整整齐齐的石头,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更多的是绿色的。那依浦告诉我,这石头就像是商店的招牌,说明这里有玉石可卖。出门务农的农民见到那依浦,都友好地对我一笑后与那依浦握手。那依浦坐在核桃树下,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的脸上。与和田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那依浦现在很不喜欢和田玉,和田玉改变了人们千百年的传统与生活轨迹。最初,村里有年轻人贩卖和田玉发了财,人们这才发现很平常的和田玉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财富。可想而知,之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开始四处流传,各种关于因和田玉而暴富的故事成为人们最爱听的故事。很多人放下农务前往玉龙喀什河寻找那个缥缈的梦想。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没有柏油马路,都是石子土路,在那些石子中就可以找到和田玉。那个年代,人们到玉龙喀什河捡一块玉送到玉石匠人手中打造一块玉石就足够了,没有人会向玉龙喀什河索要更多。如今,这些都只会永远地存在于那依浦的记忆之中了。

如今,玉龙喀什河已经基本没有和田玉了,这条以和田玉闻名的河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那么,还有哪里有和田玉?艾尔肯说昆仑山里有很多玉,很多好玉,但是前提是要能活着回来。人们都流传着某人从昆仑山中采到名贵的羊脂玉,但没有人愿意说某人消失在昆仑山中,没有人喜欢听后一个故事。

没有人想和田玉采完之后会怎样?也没有人思考采玉对于环境的破坏。相比3000年前的玉石之路,很难形容现在的和田玉。或许这场热潮过后,人们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方式,或许有一天和田玉又会找回它自己,或许那依浦的和田玉制作手艺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临走时那依浦送了我一个和田玉镯,他一改往日的严肃笑着说不值钱的,但我在这个玉镯中看到了玉石之路。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实现高效率 下一篇:追寻有情趣的课堂 让学生与语文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