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以下逆规散光性弱视儿童视知觉疗法与传统疗法不同时段疗效比较

时间:2022-10-20 12:50:13

8岁以下逆规散光性弱视儿童视知觉疗法与传统疗法不同时段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视知觉学习疗法与传统疗法治疗8岁以下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不同时段的疗效。方法:将158例(315眼)8岁以下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分别行视知觉学习(98人,195眼)和传统疗法(60人,120眼)治疗2年后对3月、6月、1年、2年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知觉学习组的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在治疗后6月、1年、2年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传统疗法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逆规散光;弱视;视知觉学习

【中图分类号】R4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40-01

在人类视觉发育期,因为形觉剥夺、单眼斜视、双眼高度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临床检查未发现存在眼部器质性病变,经功能训练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的称为弱视。在儿童弱视诊断中,我们应该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采用不同的视力参考值下限:3岁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如果幼儿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两行,但临床未发现形成弱视相关的,如上睑下垂、单眼斜视、、屈光间质混浊、双眼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屈光参差等因素,不宜诊断为弱视,可随访观察[1]。在普通人群中,弱视的发病率约2.8 %,儿童约占25 %[2]。

关于弱视的研究比较多,但都强调弱视的严重性[3,4]和屈光不正类型,很少考虑到散光类型和其治疗方法对弱视治疗结果的影响。为了比较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视知觉疗法与传统疗法不同时段疗效的比较,我们对158例(315眼)8岁以下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进行视知觉和传统疗法的不同时段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应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2010~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诊疗的8岁以下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随机选取其中的两个月(2010-01和2011-12)的患儿158例(315眼),其中在视知觉疗法组和在传统疗法组分别为:195眼和120眼。

1.2方法:所有病例初诊检查排除外眼器质性病变,治疗前、后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及眼位。所有儿童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根据屈光和眼位情况佩戴合适眼镜。在视知觉疗法组:采用视知觉学习对弱视患儿进行视功能检查,再根据视功能检查结果对弱视患儿按缺损类型和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辅以遮盖视力较好眼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每天训练2 次,每次2 个训练内容(程序),每个训练内容10 min,40 min/d,训练内容之间要求有10 min 左右的休息间隙。每月定期复查双眼视力及其各项视功能情况,并根据复查结果继续原或调整治疗程序。具体方法:①视力0.2以下: 主要以刺激为主,以激活视觉通道。②视力0.3~0.6:仍以刺激为主,以激活视觉通道,增加双眼视细胞训练以提高双眼视功能,并增加修复性训练开始对大脑视皮质功能的修复。③视力0.6~0.8: 刺激还是需要,以激活视觉通道,增加大量双眼视细胞训练以提高双眼视功能,并加大量修复性程序以修复大脑视皮质功能。④视力0.8 以上:以修复性训练和双眼视功能恢复为主。在传统疗法组:患儿进行包括红光闪烁仪训练、双眼交替遮盖、并强迫弱视眼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如穿针,穿小珠子,描图等。采用上述两组治疗后,诊治患儿每3个月复查1 次,根据眼位和屈光程度情况调整眼镜度数。观察2年,然后在视知觉组和传统组患儿中各选取3月、6月、1年、2年作为疗效观察点。

1.3疗效评价标准: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 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按弱视疗效评价标准,比较8岁以下逆散光性弱视患儿视知觉学习与传统疗法不同时段疗效的比较,发现在视知觉疗法组中6月、1年、2年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传统疗法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人眼具有复杂的光学系统,即便在生理条件状态下,眼球各屈光成分的每条径线上的屈光力不全相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没有散光的眼睛。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其散光性弱视患者占大多数,多达86.9%[6]。其实散光是由于在屈光介质中各径线上的屈光力不等,不能形成单一的焦点[7]。正常眼角膜垂直径线曲率半径通常小于水平径线的曲率半径,合乎这个生理惯例最大屈光力主径线位于180°,两侧范围不超过±30°称为逆规性散光。

上一篇:MR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 下一篇:胸痛108例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