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结构:我国特大城市的未来形态

时间:2022-10-20 12:19:09

多中心结构:我国特大城市的未来形态

【摘要】为缓解中心城区拥挤压力,打造以郊区新城为支撑的多中心空间格局始终都是我国特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然而现实的

>> 多中心结构:我国特大城市的未来形态 我国特大城市的消费结构研究 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举措 特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分析 生态文明视野下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优化 未来的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产业升级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理论探讨 “两规”协调下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划定研究 我国特大城市金融业发展路径研究 特大城市的门槛 新阶段我国特大城市提升金融辐射力路径选择研究 我国特大城市CBD建设投融资方式及存在问题研究 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刍议 美国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启示 “减量发展”:中国特大城市的新信号 建设重庆特大城市的几个重点 宝鸡建设特大城市的战略构想 特大城市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 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 乌尔帝国阿马尔辛王的贡牲中心结构和总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年7月2日。

Garreau J., Edge city: Life on the new frontier, New York: Doubleday, 1991.

[美]爱德华・索亚:《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张莉:《尔湾:解读美国后大都市时代城市发展》,《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第3期,第80~84页。

[英]彼得・霍尔、凯西・佩恩著:《多中心大都市――来自欧洲巨型城市区域的经验》,罗震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孙斌栋、魏旭红、王婷:《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地理科学》,2015年第4期,第402~409页。

[美]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梁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Fujita M, Ogawa H., "Multiple equilibria and structural transition of nonmonocentric urban configurations",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82(2), pp.161-196.

Lee B, Gordon P.,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6th Annual Meetings of the Western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at Newport Beach, CA. 2007.

Meijers E J, Burger M J., "Spatial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10(6), pp.1383-1402.

孙斌栋、张婷麟:《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基于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区尺度的实证研究》,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2013年。

孙斌栋、李琬:《城市规模分布的经济绩效――基于中国市域数据的实证研究》,《地理科学》,待发表。

孙斌栋、潘鑫:《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出行影响研究的进展――单中心与多中心的论争》,《城市问题》,2008年第1期,第35~37页。

孙斌栋、涂婷、石巍等:《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交通绩效检验――上海案例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第2期,第63~69页。

Bindong Sun, Zhou He, Tinglin Zhang, et. al. "Urban Commuting Duration and Urban Spatial Structure: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C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ation, forthcoming.

王颖、孙斌栋、乔森等:《中国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战略――以上海市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2期,第17~23页。

责 编M马冰莹

上一篇:重庆金佛山养佛性天成,抒人性自然 下一篇: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