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暖到群众心坎里

时间:2022-10-20 12:04:57

送温暖,暖到群众心坎里

元旦到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给困难家庭提供公益岗位、医疗帮扶、“三下乡”……各地送温暖活动举措新、亮点多,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乐呵呵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每到年关,从西陲伊犁到东海盐城,从北疆满洲里到南国海南岛,到处都有党员干部送温暖的身影。应该说这一活动形式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每到这一“常规时节”,送温暖的报道比比皆是。

然而,四川送温暖,暖到群众心坎里的新闻,却有些“别具一格”,让笔者心头一喜,眼前一亮,感到更加温暖。

平昌县启动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你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帮334人实现再就业;旌阳区 “三下乡”让专家和村民零距离,“在家门口就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太好了!”村民咨询信息的、求解种养业难题的、参与义诊义检的,将每个咨询服务台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抢”专家、“抢”资料、“抢”服务,打起了拥堂;江安县540个公益岗位安排给困难群众,公益性岗位包括城管执法协管员、市容监督员、园林工、环卫街道清洁工、保洁工等;泸县暖心窝的医疗卡送到家,截至目前,泸县已为近10万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四川各地开展的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情真意切,实实在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的实际行动。

老天无常,灾害难料;人吃五谷,疾病常有;市场无情,企业不旺。种种灾祸造成了一批城乡困难群体,他们需要得到社会救助,渴望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所以,送温暖不仅是为群众解难,也是为政府分忧,更是尽社会责任。

然而,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地方给困难群体送温暖,并非出于真情实感,只是应时、应景、应付的“格式化”,只是“例行公务”的即兴行动,只是遵命从事不得已而为之,却无“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的真情实意。这样“送温暖”,不仅无法真正走进困难群众的心中,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冷淡和反感,乃至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他们心中大打折扣,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由此可见,送温暖,也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面前,四川各地开展的多种形式“送温暖”活动,无疑交上的是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仅作出了示范,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温暖犹如阳光,它体现着关怀,催发着生机,更孕育着力量。我们给群众送去的不仅仅是一张医疗卡、一个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送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给身在困境的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精神鼓励。

送温暖就应该这样,把温暖真正送到群众心坎上,暖到群众心坎里。这样,才能体现送温暖的重要意义,取信于民,泽惠于民。

上一篇:为“两个加快”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 下一篇:为这样的发展理念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