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争相“炒剩饭”:微视频成移动社交新宠

时间:2022-10-20 10:34:09

巨头争相“炒剩饭”:微视频成移动社交新宠

微小精悍的视频正被一些大佬打造为移动社交的新吸睛点。

9月27日,腾讯微视频应用“微视”正式上线,其定位是基于开放关系链的8秒微视频分享社区,用户可将拍摄的微视频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腾讯微博。据了解,在该应用后,不少明星、模特纷纷入驻,微视受关注度快速上升,上线不到两天,在App Store上就跻身社交类免费应用排名的前十,超过了近期上线的阿里巴巴社交工具“来往”和网易与中国电信联合打造的“易信”。

腾讯旗下已有主打长视频的腾讯视频,此番再度涉足微视频应用,概因其概念正被市场重新拿出来热炒。在美国,“嫁”给Twitter的Vine,还有被Facebook收购的图片流应用Instagram,以及从YouTube破茧重生的MixBit,形成了移动端微视频分享平台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Vine已有4000万的用户,正受到广告商的欢迎。

在国内,新浪秒拍、乐播、趣拍、微拍等数款应用也在模仿国外产品后逐渐兴起,其中,乐播以“视频版微博”的产品诉求来开拓市场,赢得不少用户。乐播CEO高嘉希向《IT时代周刊》表示,国内微视频应用即将迎来爆发期,这个时间点大概是半年或者一年以内。

作为社交之王,腾讯的布局或将开启这个领域发展的爆点。行业人士分析称,微视具备“社交、用户生成内容(UGC)和移动端”等多种属性,且微视与和微信之间的关系天生就十分暧昧。自微信5.0版以来,业界对微信整合视频功能抱有无限期待。

但尽管如此,微视频应用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网络流量、内容质量等都成为制约微视频应用发展的阻碍因素。

微视频亟待爆发

微视频并非新生事务。

2002年,YouTube初创视频网站业态之时,其商业模式即为用户生成内容(UGC)的视频分享。但是,在PC端上,微视频的竞争力远不敌以影视剧为主的长视频。当Hulu在2007年推出正版长视频模式后,微视频逐渐式微。

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适合占据碎片化时间的微视频在移动终端上找到了合适的生存土壤。因此,微视频概念再度被业界拎了出来,并被赋予了社交元素。

第一个“炒剩饭”的Vine成立于2012年6月,是一家只有3名员工的创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是“通过iPhone拍摄及分享视频的最佳方式”,尤其擅长时长只有几秒钟的超微视频。四个月后,Twitter将Vine收购,让这家名不经传的小公司名声大噪。

2013年1月24日,Twitter正式推出iOS版视频分享应用Vine,用户通过该应用可以拍摄6秒的视频并且分享。随后几个月,Vine成为了新兴视频明星和粉丝追捧的火热APP,用户增速快如火箭,目前注册用户已达4000万。而Vine产生的内容占Twitter整个信息流的2%—3%,并且后期开发了分享Facebook的接口,对Facebook的贡献也很大。

Vine依托社交平台Twitter的崛起,让社交大佬们看到了视频领域里新的增长点。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旗下Instagram也增加了视频分享的功能,YouTube则推出全新的微视频应用MixBit,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用户可以编辑视频,拥有更大自由度。

国外微视频应用的蓬勃发展让后知后觉的国内创业者再度跟了过来。乐播CEO高嘉希今年只有25岁,原本打算做一款基于LBS的应用,但在一次偶然试用Vine后,他“感觉十分震撼”,决定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微视频应用。今年4月,乐播正式上线,除了与Vine的基本产品功能类似外,高嘉希还增加了视频评论的功能:即用户拍摄一段视频对原视频进行回复并进行互动。“视频回复功能上线的第一天就达到了20%的回复率。”由于较早进入市场,目前乐播用户积累到10万,其中iOS用户群占了90%以上。

高嘉希对本刊记者谈道,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用户时间碎片化等让微视频分享应用有了发展的好机遇。

网络流量和内容两道坎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在手机上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1.6亿,手机视频的使用率为34.4%,仅低于手机游戏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手机视频领域有着诱人的市场前景,因此多方巨头都纷纷涉足。

尽管如此,产品要真正“红火”起来,还需要经过几道坎。

全球CDN 服务商 Akamai 的 2013 年第二季度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网络宽带平均速度为3.3Mbps,中国大陆的平均网速为 2.8Mbps,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近两年来,我国相关部门虽然提出“宽带中国”的战略要求,但“宽带不宽”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由此可见流量对于视频行业的发展仍是一个制约因素。

此外,目前来看,不管是Vine还是国内的微视等同类应用,大都强调自身的社交性,而优质的内容则是用户之间互动、分享的基础,如何保证内容的质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针对这一行业性困惑,腾讯推出的微视即做出了新鲜的尝试。微视将内容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是主页只关注原创作品,保证纯净;第二是动态,只有用户关注的人对其他作品的转发内容,这是基于熟人关系链;第三个针对非熟人关系链,微视在发现一栏中,提供了热门、创意、名人、美女、各种萌和搞笑等内容,用户可以分类点击观看。

虽然如此,腾讯的尝试能够带来怎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UGC模式一直不温不火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借鉴YouTube模式后,中国的视频分享网站起源于2005年,56、土豆是最早涉足者,但UGC模式一直没有迎来爆发。个中原因是,国外的用户个体意识强烈,鼓励并尊重个人意见表达,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应用能够迅速兴起,微视频社交也延续了这一需求。而中国人更为内敛含蓄,个人表达意识不强。如果这个最为棘手的问题不解决,那么,“炒剩饭”也只能火一时。

商业化摸索中

尽管微视频仍属发展早期,但国内外的企业已在进行商业化摸索。Vine视频广告因其“微小精悍”的特点,正成为广告商的新宠。

美国出版集团西蒙舒斯特很少投放视频广告,最近却破天荒地在Vine上推出6秒钟的广告视频片段,向用户展示其即将出版的新书。而丰田西班牙分公司曾了一段精巧微小的汽车广告视频,在其8万粉丝当中大受欢迎。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Vine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机会,让品牌可以放开手脚去测试营销速度和灵活性”。

营销网站BRANDS ON VINE联合创始人迈克尔·利特曼将Vine广告称为是“品牌光点”,他认为它们是一个强大的内容营销媒介,因为“就当用户在看与不看的问题上徘徊时,这些视频广告早已一闪而过” 。

Vine已经在商业化的路上迈开了步子,而国内的微视频企业也在尝试。

乐播CEO高嘉希谈道,与长视频内容相比,微视频在盈利模式上更有优势。传统的视频广告大概是30秒,乐播如果通过多个6秒的广告来表达相同的广告诉求,张力也许会很大。在高嘉希的构想中,通过设置“6秒电影节”或选秀节目,不仅可以聚合人气,也可将平台扩大,为商业化提供可能。

上一篇:蓝筹票务:伟大并购的开始 下一篇:小市场孕育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