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的启示

时间:2022-10-20 08:42:17

【摘要】学习是一件持久、艰苦的事情,我们不能把自觉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十岁左右爱玩好动的孩子。远大的理想抱负或近期的目标方向,这些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仍有必要向学生讲。尤其新课标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想不想“飞”,那决定着能不能“放”。

【关键词】教师;放飞;备课;机智教学

The apocalypseput to fly

Zhao Yumei

【Abstract】Study is a hold out for long time, hard of affair, we can’t aware of self study of hope complete consign in 10 years old or so and naughty good move of kid.Great ideal ambition or in the near future of target direction, although these isn’t a miracle drug wonder drug, still have a necessity to speak toward the student.Particularly new under the lesson mark of the teaching take student as corpus, the student want not to want to“fly”, that decision can “put”.

【Key words】Teacher;Put to fly;Prepare lessons;Tactful teaching

阳春三月,领全班同学到山坡上放风筝,只一刹那,天空就变得五颜六色。突然一只风筝脱离了线轴,飞出了界外,自由翱翔,千均一发之际,一个学生追获了线的末端,风筝失而复得,但这场面就更加的欢呼雀跃了。于是不少学生纷纷放了风筝,再去抓那线头,热情的浪头一浪高过一浪。看一只只脱手的风筝飞得那么自信、高远和潇洒,我的思绪不由飞入了缤纷的课堂之中。如果把学生比作是风筝,那么按新课程标准教学下的学生就应该是那放飞的风筝。

1 有了线的牵引,才有了想飞的渴望

学习是一件持久、艰苦的事情,我们不能把自觉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十岁左右爱玩好动的孩子。远大的理想抱负或近期的目标方向,这些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仍有必要向学生讲。尤其新课标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想不想“飞”,那决定着能不能“放”。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教师就得采取多种手段、技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于是一节课的引入显得相当重要,尤其在活动课前更要讲清楚游戏规则,并把活动要解决的问题详细列出,有助于活动有计划有方向的完成。相反,没有事前的指引,活动就难以达到目的。正如不用线的牵引风筝使它起飞,又何来后面的“放”。

2 精心备课为基石,胸有成竹方敢“放”

如果片面的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显然是仍以教师为中心,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象以往全在于挖空心思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妙语如珠的重重过渡和意味深长的绵绵结语,不如将这些时间放给学生质疑练习、体会方法、欣赏成功的花朵,甚至让学生自己总结延伸,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和一定知识底蕴下迸发出的创新火花。所以要真正的实现对学生的“放”,必须以精心备课为基石。

备课除了备教材的知识点、教学方式方法,还包括学生的情感与质疑处,引导解疑法和让学生储备应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基调等准备工作。除了潜心挖教材,又要有对付“活”学生的较佳办法。这样胸有成竹,无论风从哪里来,皆可为我所用,自由调控。

在“截一几何体”的教学构想中,我把学生分成5-6人小组,让他们通过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圆柱体或圆锥体,从直观印象中认识截面形状的变化,材料由学生自定,启发他们可用萝卜、番茄、橡皮或橡皮泥等原料。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实践证明,这一课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中,孩子们兴高采烈,斜一刀、竖一刀切个不停,他们对用平面切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形状有深刻的认识,也很容易理解了用平面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五边形、六边形而不可能是七边形的较抽象的问题。从玩中学的东西还真不少,只要你让学生愿意玩、主动玩。传统的教学侧重于教师言传身教,所有的知识、技能和技巧都由教师讲解,个别的实验也由教师操作,学生观摩,学生永远是被动接受,遭受疲劳轰炸。久而久之,厌学怕学的情绪油然而生,一旦学生厌学了,教师讲得如何美妙动听也是枉然。因此放手让学生活动的设计,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应削弱教师的主讲地位。

3 教育机智来牵线,把握风向大胆“飞”

新时代的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精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机智。放学生“飞”,就会面临离题与偏差的可能,面临不同“风向”带来的干扰。这时需要教育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来听辨反馈中的线索,以便“调控”那只“风筝”;需要教育者以随机应变的追问、幽默的态势语言等来平衡颠簸的风筝,抓获飞跑的线头;更需要教师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完毕,让学生在飞出又飞回的瞬间得到一种灵感的体验。

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课中,和让学生在剪和折的活动中去提出新问题,从而发现新知识,找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热情很高,提出了形形的问题,也得出了各式各样的结论,有的甚至与这节课根本无关,不管正确与否,我都会给他们以肯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在这些问题与结论中,我适时地加以引导,提炼出本课的关键所在,并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其实这大都是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的东西,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理论上结论,所以他们对老师的提问的争先恐后,整堂课充满了生气与活力。新课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通过“做一做”,然后“想一想”,最后“练一练”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把所发现的知识规律通过再实践进行检验。其中“想一想”的过程必然是天马行空,横竖不能控制的,教师放心不下就去前因后果细说一番,学生倒是茅塞顿开,原来如此这般,但后来还是不会想,也不用想,反正老师会说的。正如风筝在飞的过程中始终有一根牵着的绳子,虽然保险系数大了,风筝不易跌落,但依赖的心理也大了,等着救助的心理必然耗去了生存的本能。永远牵着绳子,风筝就永远领略不到蓝天的美丽与空旷。在学生“偏离轨道,飞出界外”时,教师更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着手适时的点拨和援助,这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线头”。

当然,每个教师均非完人,每堂课都可能美中不足,如果我们多一些预料准备,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机智的牵引,少一些绝对和武断。只要大胆尝试去“放飞风筝”,我们一定会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创新人才。

上一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现状及策略 下一篇:从择校看教育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