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

时间:2022-10-20 08:27:41

小学语文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焕发 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那么怎样才能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能呢?

1 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思考。由此,我们在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味。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创设问题情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和“落花生”意见相反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同时学生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也都流露出来了,个性得以张扬。

2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状态中。

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 精讲善问,鼓励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维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教师可以抓住题眼,或者是提挈全文的关键字词、句子发问。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想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质疑能力”。教师还应当将发问权归还给学生,抓准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

4 要精心设计读的形式,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层次,引导学生细心默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或对话较多的课文,要进行分角色朗读,对于句意连贯的句式或段落,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让学生能“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放手,“有扶有放”“有错有纠”,让学生在“多读”中领悟文章的内容,学到知识。从学习过程来讲,读可分为:初读、细读、品读、诵读阶段;从形式来讲,有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可谓形式多样。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起来。

5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质疑、讨论、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学习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是否处理恰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喜悦,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实施。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