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之――欢歌笑语进课堂,伴生成长为骄子

时间:2022-10-20 08:20:06

创造教育之――欢歌笑语进课堂,伴生成长为骄子

【摘要】 自学习了新课标以来,我们曾经的"安静、有序、阴冷"好课堂的标准受到挑战,教学过程盎然生机,充满了平等的交流、对话,充满着争辩、讨论,充满着反馈、答问、欢笑,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的。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堂 平静 笑声 活跃

课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课堂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是学生武装自己的阵地,更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增长智慧、探究真理、接受新知识、陶冶情操的集中营。

"钉铃铃,钉铃铃……."只见抱着厚厚一叠书的老师大踏步的走进教室,环视一下喧闹的教室,面色阴冷,低吼一声:"上课".同学们如掉进冰窖,赶紧收拢放飞的心,也面色阴冷地僵硬的站了起来……. 这就是曾经的课堂的开场白,我们就是把"安静、有序、阴冷"当作好课堂的标准,上课安静是一种尊重其它人的表现,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有活跃思维的学生,如果一节课堂上有学生热烈的参与、积极的、争先恐后的、前赴后继的,那么此时要求他们安静确实是对他们积极思考,努力渗入的一个打断,很多心灵的火花,富智慧的转瞬即逝的灵感便被扼杀在启蒙阶段。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学理念日新月异的转变,我们要对此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课堂有时候也需要一些"热闹与笑声"。

"钉铃铃,钉铃铃……."只见一个老师好象还哼着小曲,一手拿了本书,另一手拿了形如小"打火机"的U盘,兴高采烈的进了哄笑的教室,有学生看见老师进来,好奇带调侃的问,"老师,你又要放什么歌?""谁来帮它唱个歌呀?"老师摆着手中的小打火机问,"我来"有一学生与老师一样的声调大声答到,教室上空飘荡着整齐的笑声。"来吧?" "上课了,"一问一答,还是一样的声调。笑声再一次响起。"好吧,今天学…"这次老师的话被整齐的,约带笑音的的回答淹没了: "……."

前者的课堂是教师主体性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主导的封闭的,但课堂中又存在安静学生的沉静思考,学生们孤独的探求。后者课堂是典型的学生主导确的体现,是灵活的,是开放的,因此师生之间充满了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充满了讨论与争辩、,充满欢笑与答问、师生共同双赢。那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哪一种形式更适应现代的教学?新课标下,哪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实,我认为有笑声的课堂总比沉闷、死寂的传教式的教学要好。话又说回来,对于教学中不同的课型,有是也需要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课堂教学目的,也要不同的教学形式;面对不同阶段的发展中的学生,更需要各种各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有欢笑、活泼、激情的课堂象欢畅流淌的溪流,能随时的冲击出跳跃的浪花;那安静、阴冷的课如平缓无声的江河,在其平静的表面之下固然还是存在冲刷和旋窝,有股暗藏的力量。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都投身大海,找到自已的归属――大海。

在新课标的大好形式下,在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大家普遍追求有欢笑的课堂,而对死而静的课堂摇头。在现代人们的认识中,活跃、热闹、带欢笑的课堂尽显老师专业化程度,会调动学习兴趣,会激发学习激情、同时张驰有度、收放自如。问问答答,师生配合默契。笑笑闹闹,双方平等双赢。平常上课如此,这叫课堂控制力;上公开课也是这样,这叫个精彩。而在一些比赛中获奖的示范课也是有这特点。其实,死寂的教学课堂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控制好的。它同样要需要我们教师有精深的专业水平、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否则,不会营造出充满激情的教学环境氛围。

当然,热闹、喧嚣、笑声乱串的课堂很容易陷于浮华、肤浅。在教师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实际情况。学生每个闪亮登场,就象赶集一样。这样无效果、无目标的所谓开放课堂,只是披了一层"笑声"的外衣,学生们对于学习内容只能是猴子搬包谷,至于能力锻练最多也就是点到为止。而平实无华的课堂,如果缺少了思想与内涵,就只能是阴冷与僵硬。而处于课堂中的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睡意朦胧了。

真正充满笑声、张驰有度的课堂,是激情四射、思维火花四处飞溅、灵感处处、创造性思维高潮叠起的双赢课堂。

我们老师上课如果二者兼顾,欢笑时如沸水一样蒸腾,平静时,如水面一样如镜。如此一笑一动,也就让课堂有了灵气,有了活力,也就成了课堂师生共同双赢。

可见,是有笑声还是要平静,两种课堂同等重要。但笑声更让教学充满生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情,去营造,去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要贬此褒彼,更不要取此舍彼,正确认识,要多种方式有机的结合才是最佳。至于创设的前提、标准主要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智慧大门,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方法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堂是否一定要形式热闹》 中学数学网 2010年5月

[2] 《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会 2002年2月

[3] 《欢歌笑语进课堂》 北京市外事学校网络文章 时间: 2012-3-12

(接上页) 时间弹指一挥间,今后的路还要踏实的走好。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工作,无私奉献,不断探索班主任的新经验、新方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我有信心去得到更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也由衷的感谢所有爱我支持我的孩子们,只要你们需要,老师一定永远伴你们左右。

参考文献

[1] 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郭黎岩主编《教师心理素质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

[3] 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章永生著《教育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4] 李天风《从案例看教师心理素质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载《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

[5] 丁永建《论教师良好情感智力的培养》载《黄河科技大学》,2002(6)。

上一篇:基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几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