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江港堤白蚁防治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10-20 07:52:03

泰兴市江港堤白蚁防治的几点体会

摘要:本文根据现阶段白蚁对泰兴江港堤的危害,通过调查研究白蚁的活动规律,掌握控制白蚁的理想方法,为本市长江江港堤的安全渡讯起到应有作用的体会。

关键词:白蚁危害防治体会

千里江堤,溃于蚁穴。白蚁一直是危害大坝的重要隐患之一。泰兴地处长江下游扬中河段左岸,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非常适合白蚁生存。通过翻阅资料发现,我们先后采用过挖沟切道、追挖蚁巢、烟剂熏杀、渗药灌浆等方法治理,其效果甚微且对大坝坝体破坏性较大。后来我们采用了灭蚁灵系列药物重点投放诱杀的方法,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显著,有效地控制了蚁源的蔓延与发展。

泰兴市江港堤南至七圩镇界河港与靖江毗邻,北起马甸养殖场与高港接界,长江干堤总长 24.2 公里,港堤长 13.34 公里。江港堤堤顶高程为 7.0m 一8.0m (废黄河高程,下同),顶宽为 5.0m 一 7.0m 。由于背水坡种植意杨、杂树和枯树根、枯树枝较多,加上以前在背水坡埋坟堆、葬棺木等,这些都给白蚁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非常适合白蚁做巢、繁殖。治理前,白蚁危害比较严重,从七圩镇的界河港到天星镇的芦坝港的江港堤都受到白蚁的危害。近几年我市开始对有白蚁危害的地段进行治理,采用“灭蚁毒饵诱杀法”,经过连续几年的治理,白蚁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在九圩港口桥段成功破获白蚁主巢一个,捕获蚁后两只。为我市长江大堤的安全渡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白蚁防治的一些愚见。

1、根据白蚁活动规律进行季节防治

白蚁活动迹象的检查是白蚁防治中很关键的一道环节,它直接影响白蚁治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只有做好白蚁活动迹象的检查这项工作,才能及时发现蚁害,及时投药,准确而有效地杀灭白蚁。每年4-10月份为白蚁采食活动期,主要查治季节为4-5月和9-10月份,这一时期气候、温湿度条件均适宜于白蚁活动,为白蚁活动高峰期。尤其4-5月份植被刚开始发芽生长,白蚁进入采食高峰,迹象明显,易于查治。6-8月进入梅雨季节,植被茂盛,白蚁活动隐蔽,检查投药非常困难,一些投药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因药物与饵料的霉烂而废弃,这一期间应抓住雨后各食药点周围死巢指示物的查找。9-10月份是白蚁活动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期间堤防环境高杆杂草陆续被枯萎,蚁迹充分暴露,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强灭蚁。有些白蚁可连续在一棵树上采食10天之久,高达5米以上。进入10月底白蚁活动逐渐转入地下,主要对堤坝发现的蚁巢解剖、回填夯实,消除隐患,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编、汇总、归档等各项工作。

按照《江苏省堤坝白蚁防治暂行办法》 的规定:白蚁活动迹象的检查即蚁害的普查有地表活动迹象查找和利用引诱物查找两种方法,地表活动迹象查找主要是在林木、枯树枝、枯树根等处查找泥被(线)、采食迹象以及分群孔;利用引诱物查找是在堤坝坡面上设置引诱桩、堆、坑,然后查找其被白蚁采食的情况。地表活动迹象的查找中泥被、泥线的检查是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工作之一,因为泥被、泥线是白蚁为采食而修筑的“桥梁”,只有通过修筑泥被、泥线白蚁才能到地面采食。所以,当发现白蚁筑的泥被、泥线时,应该在泥被、泥线的周围或前方设置引诱堆,而这样设置的引诱堆是白蚁采食率最高的一种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杀灭白蚁。然而白蚁外出采食的时间是很短的,特别是一些幼龄巢,白蚁筑的泥被、泥线只要用上两天左右时间,实际采食的高峰期为一天左右,如果错过了白蚁采食的高峰期,即使发现了泥被、泥线,也无法采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消灭它。因此,在查找泥被、泥线时一定要做到正常天气勤查勤看,特殊天气要突击检查,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只有做到勤检查,才能及时发现蚁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准确地灭杀白蚁,达到控制蚁害的目的。

二、普遍埋设与重点投药相结合,以重点投药为主。

根据 《 江苏省堤坝白蚁防治暂行力法 》 的规定,灭蚁灵等药物诱杀袋投放方法有:重点投放、普遍埋设、先引后投等。一些白蚁采食还没有达到大面积能力的危害堤防,应采用普遍埋设诱杀的方法。对于一些白蚁危害较重的堤防如果采用普遍埋设的方法,其食药率差,效果不明显,在正常的防治中,应采用重点投药,用药量小,食药率高,而且便于查找指示物。重点投放法是在白蚁采食活动前方或四周投放诱杀袋;普遍埋设法是在设置引诱堆、坑时,将诱杀袋夹人引诱材料内;先引后投法是经常检查设置的引诱堆、坑,发现白蚁采食.及时小心投放诱杀袋。我市江港堤白蚁防治基本采用普遍埋设法,具有采食面广量大的优点。而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白蚁危害的严重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重点投放法,在经常有白蚁活动的地段,设置少量的引诱堆,然后常常检查白蚁活动迹象,发现白蚁的泥被、泥线就在其四周及前方投放诱杀袋,这样不仅提高了采食率,而且还能节省药物。如我市七圩镇段江堤上共发现白蚁危害两处,分别在界河闸至汽渡、汽渡至八圩港,蚁害比较严重,即采用重点投放法,根据白蚁活动的规律、季节,通过泥被泥线、分飞孔、清杂割草、设置诱桩、诱堆等方法开展蚁害普查,共设置诱桩 580 根,诱堆 1527 个。如二00二年九月八日至十日长江高潮位时,在七圩镇九圩村口桥段出现内坡堤脚漏水,同时因之前该处白蚁采食现象比较频繁。经专业人员确定该段存在蚁巢,于二00三年四月对该段进行了破巢治理,成功捕获蚁后两只,挖出的主巢空腔 1M , ,菌圃 165 个,主蚁道 25 米,同时还发现有分飞孔、分飞蚁。由此可见,重点投放法是现阶段我市白蚁投药的最理想的方法,同时,该方法又是技术难度较强的一种方法,因为发现白蚁正在采食,采取在周围投药既要达到引诱它采食,但范围又不能大,以免白蚁受惊吓而弃食引诱堆。

三、有效、反复的灭杀是控制白蚁危害的理想方法

白蚁危害长江大堤主要是在大堤内筑成巨大的蚁巢以及四通八达的蚁道,当长江处于高水位时,水流就会进入蚁巢和蚁道,形成管涌或散浸,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塌堤垮坝等重大灾害。白蚁危害长江大堤具有隐蔽性,即白蚁危害初期是在大堤内,不易被发现,只有当危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显露在地面上,而此时白蚁危害已相当严重了,只有通过有效的灭杀,才能控制白蚁危害的进一步蔓延。为此我们认真抓好复查工作,结合白蚁采食药包情况,有的放矢地查找地面指示物。从复查结果来看,一般施药一个月后或第二年同期,蚁害地表特征明显减少,说明灭治已有效果。但停药二、三年后由于幼龄群体的繁衍扩大,泥被泥线等地表特征又会明显增加。因此,防治土坝白蚁必须坚持连续几年施药,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蚁害的目的。

以上充分说明白蚁危害的反复性,我们在治理白蚁的时候,一定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反复灭杀,这样才能控制白蚁危害,确保长江大堤不因白蚁危害而出险。 我们的白蚁防治工作已经落到了后面,“千里之堤,溃于一穴”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务必要对此项工作具备责任心、事业心、荣誉心;务必在工作中要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唯有如此,全区的白蚁防治工作才能更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浅析医院基建项目管理策略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