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板书与课件的关系

时间:2022-10-20 06:39:49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板书与课件的关系

1 引言

现代教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板书与课件的关系,是广大中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某些实验过程等,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简洁清晰的板书,二者需要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 板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2.1板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示范功能

中学物理需要对解题步骤、演算过程、图形的画法等进行讲解,这些内容都要求有规范的格式,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解题步骤等演示给学生,这样板书就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留下深刻印象。

例1 画出一个木块从粗糙斜面滑下的受力示意图。图1)

在示意图形成的过程中,老师画的每一步都给学生留下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进而掌握画图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2)逻辑性强

物理这门学科,需要具体板书的内容较少,一般只需要板书主要纲目,知识脉络清晰。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逻辑主线,也是学生记笔记的主要依据,有助于课堂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是讲授物理概念、定律、公式、解题方法、步骤等,而这些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层次感,逻辑性强,特别是物理公式的推导或证明,一步接一步,前后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因而教师书写物理板书时,纵观板面,大小标题都应清晰可见,一目了然。

例2初中《电与热》新授课的板书

(3)语句精炼、提纲挈领

设计物理板书时,要言简意赅,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文字,通顺流畅地表达出来。对于一些较长的物理概念、定律的内容只将重点部分和关键词表达出来即可,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记住关键词,从而更牢固地记住物理概念。

例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较长,可以只书写其中的重点词:“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总保持”、“或”。

(4)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与规律,如果板书设计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灵活掌握知识。

例4物态变化吸、放热的计算,在解题时往往漏掉某个吸放热过程,而通过这个板书,边画边讲,可以使学生容易记住这几个过程(如图2)

2.2板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不足

(1)费时费力

物理这门学科,需要多做练习题来巩固某个知识点,所以几乎每节课都要进行画图分析,而有些受力图几乎大同小异,这样每节课要重复画一些受力图,或者板书解题步骤,费时费力,可能导致一堂课不能讲授足够的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信息量小

有的物理内容较多,一黑板不能全部容纳下,需要擦除,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有时需要补充一些物理课外知识,也不可能全部板书在黑板上,所以黑板传递的信息量较小。

3 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3.1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创设物理情境 传统物理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也容易束缚学生的想象空间,学习效率较低。如果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运用课件创设直观、形象的场景,渲染气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5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播放“日全食”有关视频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奇妙的情景吸引,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被强烈地激发出来,脑子里立刻会产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再结合生活中其他类似实例,引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模拟实验过程 有些物理实验在课堂上无法直接演示,也有些理想实验难以被学生想象,而这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又有重要作用,这时可以用课件来模拟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学习,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6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中,初中时可以用flash课件模拟小车在不受外力,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高中时可以用flash课件来模拟伽利略理想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在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用课件来模拟实验现象,比如“布朗运动”、“磁现象中的磁感线”等,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增加信息容量

教师运用课件上课,有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上,节省了一部分板书时间,因此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教师可以讲授相对较多的内容,也不用担心内容过多,黑板容量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课件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针对物理这门学科可以展示一些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例7 用课件播放物理学家发明创造的经历,从而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3.2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不足 (1)缺乏灵活性 物理教师制作的课件一旦成型,就会在课堂上按顺序逐一放映,整个课堂井然有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物理这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总是机械地进行程式化教学,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综合素质。 (2)易产生依赖 课件制作好后,在课堂上使用省时省力,所以有的物理教师对课件产生了依赖,不再书写板书,用课件代替物理实验等。这样的模拟过程毕竟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有可能使学生养成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物理学本质,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坏习惯。而且一些物理课件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有的课件没有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缺少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提示;未对物理知识情境进行分析;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关注不够;过多注重声、光、色等形式方面的简单组合,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这样的物理教学课件试图通过外界媒体的刺激使学生被动模仿和接受物理知识,并未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4 板书与课件的有机融合

4.1用板书浓缩主题,用课件直观再现

利用课件技术可以将抽象的、静态的原理具体化、动态化,为图形与空间的教学拓展思维,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8在学习“冲程”时,课本上只有几幅图片,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以“四冲程发动机”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然后在课件中通过播放flas依次展示四个冲程过程,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因辅之以板书,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四个冲程之间的关系。

4.2用板书书写步骤,用课件展示题目

物理新授课上要做一些例题,如果让学生直接看课本,课本上的答案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将例题的题目展示在课件上,然后在黑板上书写答案,一方面可以示范答题步骤,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书写答案,大家在一起评价并纠正错误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9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这节课,教材上通过两个简单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上解析特详细,但解题步骤过于繁琐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例题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板书下完整的解题过程(包括正确的受力分析),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教师还要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强化。在大屏幕上还要补充两个典型例题,让学生训练,起到巩固的作用。

4.3用板书归纳整理,用课件拓展知识

运用课件可以方便地将一些课外物理知识资源引入课堂,扩展学生视野,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疑问,此时可以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发言和问题,然后师生逐一进行讨论,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

例10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l《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绪论课是高中第一堂物理课,也是很重要的一堂课。它给学生以第一印象,使学生对高中物理、对老师的思想情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最好提前准备好课件,精选一些课外物理知识资源,展示一些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高中物理有新鲜感,充满探索的欲望。通过课件,和学生一起讨论物理的研究范围,物理学的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等等。同时,配合板书,把简单的框架写在黑板上,加深学生的认识。

4.4用板书引导课堂,用课件具体展示

伴随着一堂课的展开,板书逐渐形成,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也将形成,此时板书的内容就成为引导本节课顺利进行的主线,同时课件播放对应主题的具体内容,这样有纲有目,说服力强。还可以巧用彩笔,在黑板上标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例11讲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这节课时,板书设计如下:

一、质点

1.概念:

2.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

3.说明:

二、参考系——定性地描述

1.概念:

2.说明:

三、坐标系——定量地描述

1.概念:

2.三要素:

板书展现了内容框架,及整节课的知识脉络,犹如课堂教学的窗口,学生透过这扇“窗口”,可以看到整节课的内容。教师讲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播放课件的内容例如:讲“质点”这个概念时,用雄鹰展翅的图片引入,播放飞机的flas,展示相应的问题:地球能否被看为质点?(配以地球公转及自转的动画),课件上用单独的一页展示重要知识点,总结给学生看,强化学生的记忆。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非常有利的。最后教师总结时还可用彩笔标出重难点内容:质点概念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

5 结束语

针对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的优缺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课件和板书都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各有利弊,不能一味地追求时髦,整堂课全部用课件,或者全部板书授课。对于二者的运用,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媒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获得更优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对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物理探究情境的创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