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一些想法

时间:2022-10-20 06:09:50

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一些想法

【摘要】招投标程序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建设单位通过招标、评标以及定标来确定最为合适的项目施工单位,降低了工程实施的管理难度,保证工程质量,对建设工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施工企业通过展现企业素质向招标人表达中标的意愿。但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程序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正视的漏洞,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适当的对程序进行改进保证招投标工作的有序发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下面我们就工程招投标管理程序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是市场开放、引入竞争机制、维持建筑工程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制度。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以后,有效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为建筑工程行业提供了一种比较可靠的环境,但是,这个行业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太过完善,有一些漏洞总是被一些腐败分子利用,破坏秩序。所以对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系统有效的透明化、风险管理变得特别重要。

一、分析影响建筑工程招标的不良因素 1、招投标机构的不良因素

首先,招标单位是在招标人授权委托的情况下展开招标工作的,其工作的性质就决定了他们的独立决策性和公平决断性容易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招标的过程容易出现受委托方意识的干扰,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或者违规进行暗箱操作,控制评标程序产生中标单位。其次,机构容易受到招标人的制约,做出一些向招标人意志偏离的行为;甚至有的招标人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强制机构作出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机构也不会过分反抗。最后,机构的人员配备及素质严重不足,管理混乱。有的甚至不能完整执行招标程序,不具备招标的能力,仅用三两人,填写一些表格就算是程序完成了。

2、招标人(业主)存在的不良因素

首先,招标或者伙同单位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用貌似合情合理的手段减小项目规模,规避招标,不顾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条文,肢解发包。其次,需要走公开招标程序的项目,行政监督部门会要求招标信息的渠道及公布的天数,然而,有些招标或者单位限制信息渠道缩减招标信息公布时间等方式,设置限制条件限制潜在投标单位的参加。再次,有些招标人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意向投标人中标,会通过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件等方式(如不合理的资格预审、提高投标资格、制定具有倾向性内容的招标文件等),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限制投标人数量,为自己的意向投标人中标提供优势。最后,也有相当一部分招标或者机构不顾法律法规的要求改变招标的程序,随意设置利于招标人中意单位的投标要求。

3、投标人存在的不良因素

首先,投标企业为了业绩信誉资质等符合条件会采用挂靠高等资质企业参加投标,建立投标优势,虽然在《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假借资质或以他人名义参加投标,但是,实际情况是相关企业借助漏洞,采取了这种投标方法,而这种挂靠在项目开工后问题才暴露出来,这个时候招标单位才发现管理的难度有多大,管理的成本有多大。其次,相当一部分投标企业行贿监督机构及评标专家,从而建立不公平的投标优势,不利于招投标市场的有序发展。再次,在投标过程中,还有一种“围标--陪标--串标”的现象,也就是说几家投标方在进行投标之前,这几个投标单位先确定谁能中标或者不管谁中标,其他几家进行陪标,最终中标的企业按照几家约定支付相应利润,他们之间形成利益链。最后,通过转包、违法分包等方式获取不合理利润,有些企业会直接将中标的工程转包或者是非法分包给其他的资格不够或者没有资格的企业,不履行管理责任而收取管理费用,采用以包代管的形式,这样那些不符合条件的施工队伍进入施工现场,留下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扰乱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最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实际上发生的情况是以上多种情况共同混合发生的,施工单位交不了合格的工程拿不到足够的工程款,建设单位加大管理投入,延长项目建设周期,这样的恶性循环交替发生,甚至工程半途搁置,甚至出现诉讼纠纷。

二、提出如何解决建筑工程招投标程序中产生的不良因素 1、政府要重视执行监督职责,加重监督力度

我国现在的招投标程序经常会出现各种违法行为,究其根本是政府监督力度不够,才使得招投标各参与方敢于违规,违法违规的成本又足够低,再加上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到的经济利益又非常可观,巨大的利益使得很多人禁不住诱惑而通过违规操作牟利。所以政府监督部门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和监督力度,依照法律对招投标各程序进行监督,禁止招投标过程中不公平竞争、腐败交易、违规招标等行为,一旦发现类似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相关人员以严厉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求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另外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要细化监管制度,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另外还要强调招投标过程各参与单位规范自身的招投标行为,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进行竞争,对于建设单位尤其要控制其在招标信息和资格预审阶段的招标行为,防止其通过违规手段刻意的排斥潜在的投标人,破坏公平竞争环境。对于投标人则要严格控制其在投标过程中的报价以及行为,杜绝行贿事件的发生,在评标过程中要加强对于评标委员会各人员的监管,提高评标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2、造价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自己的监管责任

造价监管部门对于建设单位的设计概算的审批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在国有资产或者是国家融资的项目中,确保国有自然的合理化使用,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造价监管部门的职能是批准设计概算,而招标或者招标机构就是依据设计概算制定招标控制价或者标底的,为了投标单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创造社会效益,造价监管部门也要审核投标报价。如果施工企业低于成本报价而建设单位又为了寻求最大利益而选择这样的企业的话,那么势必会造成工程质量无法控制,招投标控制程序也就成了笑话。

3、各参与方要重视招投标程序中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入招投标程序前,招标或者招标单位、投标企业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前者需要自行或者委托设计单位绘制设计图纸并据此编制工程量清单,进而确定设计概算并经过造价监管部门批准向投标单位公布以设计概算为基数的控制价。后者更需谨慎准备,依据招标或者单位的招标信息和设计图纸和现场踏勘信息分析研究项目的特点,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争取在投标文件中做最好的技术方案。考察当地材料价格水平和当地造价的造价信息并依据本企业的定额水平编制报价部分。在商务部分中更需谨慎小心,响应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防止废标情况的发生,满足评分要求的同时要彰显企业风采。

对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出具有针对性问题对策,从根本上遏制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不良风气。市场稳定繁荣才能够保证企业发展,企业员工的利益才有保障,不要因为个别人的利益而置企业利益于不顾。

结束语

工程项目招投标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制约施工企业实现企业效益和建筑市场稳定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机制的健全,政府加大对招投标程序的监督力度,招标单位或机构的内部控制等,多层次采取措施提高招投标管理的效率及各参与单位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1王凯.我国工程招投标监督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15):147-148.2张金鸿.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7):69-71.3韩俊鑫.建设工程招标标中最低价中标刍议[J]安徽冶金报2011(13):227.

上一篇:盾构隧道施工管理探讨 下一篇:关于建设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