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范进展

时间:2022-10-20 05:17:53

俯卧位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范进展

摘要:俯卧位相关并发症包括压疮、呼吸循环系统变化、周围神经损伤、眼部受损、生殖器官受压等。其预防性护理方法包括辅助器具的使用、摆放方法的改进等。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患者的配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关键词:俯卧位;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俯卧位是骨科、神经外科手术的常用,但该在临床应用中又极易引起患者损伤和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科学的手术摆放要求将患者安置在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生理功能的位置,同时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现将有关俯卧位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防范进展综述如下,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借鉴。

1 俯卧位常见并发症

1.1压疮 据郭月[1]等对手术室患者压疮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中指出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最高,构成比占65.22%,俯卧位时身体的着力点是颜面部,前额,颧骨,肋骨,髂前上棘,膝盖,胫前,足背等部位,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出,肌肉脂肪薄弱,长时间受压会引起皮肤压疮。

1.2呼吸、循环系统变化 俯卧位患者胸部、腹部受压,引起通气不足,腹腔内容物对横膈膜的挤压,进一步加重困难,膈肌活动受限,导致难以纠正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腹部受压使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血压下降及手术创面失血量增多。

1.3外周神经损伤 全麻后患者运动感觉和保护性反射消失,长时间俯卧位会使四肢和颈部由于受压及牵拉、旋转而发生神经损伤:主要有尺桡神经,臂丛神经,N窝神经,足背神经,皮肤神经等。

1.4眼部受损 全身麻醉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神志消失、肌肉松弛无力,保护性反射作用大部分消失或减弱,基本上失去了自主调节能力。实施全身麻醉时,70%的患者双眼不能完全闭合,导致双眼球外露,角膜干燥,加上手术前30min应用抑制腺体分泌的麻醉辅助药,可加重球结膜的干燥,致使术后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等眼部并发症的病例高达40%~66%[2]。另外长时间俯卧位引起眼压及头部静脉压增高,头架等外部机械性压力直接压迫眼球;术中贫血和低血压以及患者自身高血压、糖尿病及视神经解剖结构因素与缺血性神经病变等都可引起眼部并发症[3]。相关报道显示脊柱手术后视觉损失是一种罕见,但破坏性大的手术并发症,其发病率为0.017~0.1%[3]。

1.5与外生殖器官损伤 俯卧位时要对女患者的双侧重点保护,因为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时易引起损伤,因此摆放时,注意双侧不受挤压。男患者在俯卧位时要注意保护外生殖器,避免和阴囊受压,并确保尿管无扭曲\折叠和脱落。

2 俯卧位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1术前患者的评估与训练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评估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皮肤情况、关节功能情况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方式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摆放方法、器具、皮肤保护措施及术中术后的干预措施。

2.1.1制定术前访视手册 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知晓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循环消化系统疾病。

2.1.2 运用图卡 杨明招和范美华的调查发现应用标准图谱后,患者对术前访视满意度由原来的80%上升到95%,患者对更有安全感和舒适感。结合图谱,说明该的安全性及其注意事项。避免了单纯理论沟通说明的抽象性、单调性,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

2.1.3 进行俯卧位训练 让患者试睡俯卧位,可以让患者充分感受的舒适程度,表达其需求,有利于护士为手术预备足量的、合适的衬垫,了解舒适度,询问有无特殊要求。

2.1.4压疮评估 Waterlow量表的应用可以筛查压疮的高、中、低危患者,为手术室护理工作和质量检查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钱维明等研制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依据患者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三个指标创建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使得手术室压疮护理工作有了一个更加准确、实用的评判工具,更加方便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预防患者手术压疮的产生[4]。评估压疮风险,按照分值的大小判定风险等级,并制定压疮预防措施。

2.2护理人员的培训 根据唐h等对手术室护士手术安置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发现:临床工作中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不足,对手术安置呈积极态度,有比较恰当的手术安置行为。由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主管护师担任培训老师,培训老师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安置技能。培训中采取角色互换模拟教学,护士更容易掌握标准舒适的摆放要领。

2.3 PDCA循环护理的应用 张艳等引入PDCA循环管理,在120例手术患者中的手术安置中,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安置效果满意,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99.8%,医师满意度100%,麻醉师满意度100%

2.4辅助器具的应用

2.4.1垫的使用 陈蕾等采用高分子凝胶嗜喱垫(有槽头圈,俯卧位枕)用于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它能减轻对患者皮肤的受压程度,缩短了患者手术摆放的时间。

2.4.2"T"型海绵面罩的应用 叶红等于2012年7月开始使用Allen spine system脊柱安置系统"T"型海绵面罩,结果显示应用Allen spine system脊柱安置系统"T"海绵面罩能在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对面部皮肤的保护优于传统的马蹄形头架,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4.3 海绵约束带 廖春花和何国花的海绵约束带具有表面平整,光滑,不起皱的特点,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2.4.4水凝胶眼疗贴 据陈晓清术中采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保护眼部,282例颈椎损伤后入路手术及109例颅内病变手术的患者观察结果,术后随访未发现因原因而引起眼睑红肿、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失明等眼部并发症发生。

2.4.5金霉素眼膏 易凤琼等在金霉素眼膏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皮肤保护中的应用中显示涂抹金霉素眼膏能降低手术患者受压皮肤压伤发生率,是有效的皮肤保护方法。临床上可参考使用。

2.5摆放方法的改进 鲁琳在《不同俯卧位摆放方法在脊柱手术中的比较研究》表明,患者接进入手术间后不立即移至手术床上,将推床与手术床平行摆放,推床固定于手术床边,巡回护士将术前根据患者体型大小,已选择好的一体成型垫,放于手术床上,垫表面平整的铺上床单,将手术床的高度调至低于推床2~3cm。麻醉医生在推床上完成气管插管及深静脉置管后,即可摆放手术[5]。先将患者水平移动至推床靠近手术床的一侧。然后由麻醉医生扶头,保护颈椎及气管导管,一名手术医生站于推床侧,将患者双下肢交叉(若向左侧翻,则右脚在上左脚在下,反之亦然),两手分别作力于躯干上下侧,翻动患者呈俯卧位并自然置于手术床中央,此过程麻醉医生需同时随躯干运动转动头颈部,另一名医生站于手术床对侧辅助保护并接住翻过身的患者,让患者的身体与垫充分接触,巡回护士微调垫摆至最合适的位置。利用约束带加强固定,保证手术切口的充分暴露、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注意在患者身体转动的短暂过程中,医护人员采用轴线翻身法,防止发生副损伤;随后理顺各路动脉、静脉、气管导管、尿管等通道,并放于适宜的位置。这种摆放方式即简化了繁琐的操作步骤;节省了人力资源,省时又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又降低了麻醉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2.6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 术中注意各项指标的观察,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有无较大波动,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术中要保持手术野周围干燥,避免术中冲洗液、血液、体液等刺激皮肤,及时更换敷料。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按时对颜面部按摩,适度活动肢体,并注意液体的补给,保暖情况等。加强巡视。检查是否移位,肢体末梢循环、皮肤温度是否良好。

2.7避免患者肢体受压 术中妥善放置物品,如手术器械、托盘等,避免这些物品压迫患者;手术人员规范操作,避免身体依靠在患者身上给其造成人为压迫。双臂自然弯曲置于头两侧的托臂板上;膝关节处垫以软枕,大腿与背部呈20°角,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20~25°角,足背偏上位放置薄软垫,双足悬空避免脚趾受压,约束带固定于臀部及腿部。

3结论

传统俯卧位摆放方法易导致压疮和眼部受损,术后容易发生与摆放相关的并发症。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俯卧位的摆放方法和护理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在俯卧位的摆放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人体力学知识和解剖知识,在术前还须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垫及摆放方法,降低俯卧位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月,余云红.手术室患者压疮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24):36-39.

[2]肖莹,李虹彦,曹红十,等.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8):48-49.

[3]毛爱娟.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0-81.

[4]杨明招,范美华.手术示意图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0):53.

[5]李雪云.脊柱矫形手术术前访视中的摆放训练[J].护理学杂志,2010,25(14):92.

上一篇:骨科四号洗药配合针刺腕骨阳陵泉穴治疗冻结期... 下一篇:PICC置管术后导管堵塞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