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构建绿色生态环境绿色食品总产值全国第一

时间:2022-10-20 04:17:57

黑龙江省构建绿色生态环境绿色食品总产值全国第一

摘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总体状况稳定。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时期,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课题。

2014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对全省257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征收了排污费,其中34家企业被停产或季节性停产。重点湖泊治理全面启动,获得国家资金1.12亿元。黑龙江省13个省辖城市完成了水源地水质全分析。

哈尔滨市2013年达标天数过半处于全国中等偏上

哈市为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第一阶段实施城市,2013年全年达标天数为239天,达标天数比例为65.5%,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他市(地)达标天数与同期基本持平,伊春、黑河等北部市(地)明显优于南部市(地)。但是,2013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同比略有升高。

2014年上半年,全省地级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9.3%,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哈市达标天数比例为66.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达标天数为120天,同比增加1天;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为19天,同比减少6天。超标天数中,仍然以PM2.5为首要污染,其次是PM10和臭氧。

为让黑龙江省的天更蓝,黑龙江省近年来拔除小烟囱2198根,注销和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20万辆,2014年还出台了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

禽多达34种,种群数量超6000只同比增加30%以上

2013至201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自然保护区面积保持稳定。全省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224处,总面积672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14.8%。主要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数量稳步增长。其中,野生东北虎活动区域扩大到10个县,野生丹顶鹤10年内增加了300余只。2014年3月,科研人员对保护区鸟类繁殖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监测,结果显示,鸟类的种类及种群数量与去年同比明显增加。尤其是国家级湿地公园,监测到丹顶鹤7只,白头鹤5只,白枕鹤22只,大白鹭31只,海鸥500只,白鹅雁3000只。经多年保护,三江平原野生东方白鹳数量已由2000年的100余只增加到400多只,约占世界的1/7。此外,水禽种类多达34种,种群数量在6000只以上,同比增加30%以上。

绿色生态环境下的绿色发展路

小鸡蘑菇炖粉条,五花肉血肠酸菜混在一起的杀猪菜是不少人对黑龙江的美食印象。黑土地上,半年的休耕期,农药化肥用量低,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引人关注的背景下着实赚足了眼球。大米、豆油、木耳、蘑菇、蓝莓、蜂蜜……黑龙江的绿色食品在“领唱”现代化大农业的同时,也让百姓吃下了一颗食品安全的定心丸。

黑龙江的绿色食品安全吗?来自黑龙江省社科院的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5)给出了这样的回答: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粮食大省、全国第一绿色食品大省、全国第一无公害农产品大省、全国第一食品安全大省。

食品工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具潜力的工业四大支柱之一。绿色食品国家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以上,龙江的米、奶、肉、油早已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代名词。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如此迅猛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给出了清晰的设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300万亩。这一鼓舞人心的数据也让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阎仲黎很受启发,他认为黑龙江理应占领绿色食品高地。

众所周知,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地缘优势对俄合作风生水起。在黑龙江省两会上,来自黑河代表团的人大代表王军对绿色食品发展与对俄合作的结合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产业应该借助中俄之间的农业技术合作做大做强。

在黑龙江省两会上,有代表认为,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巩固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使绿色食品产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和突破,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主要课题。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曲之平认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市场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大生产、小市场”的现象比较突出,绿色食品独特的内在价值在市场上体现得还不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在完善市场体系、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品牌等方面下功夫。

上一篇:使虚假广告无处遁形 下一篇:北大荒适应新常态抢占全国绿色食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