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和反思

时间:2022-10-20 04:14:36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的例2及“做一做”,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和算一算等活动,理解质量相等的物体可以互相代换;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③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张百元纸币):同学们,这是什么?生:人民币。师:老师想把它换成五十元一张的,可以换几张?生:可以换2张。师:把它换成十元一张的可以换几张?那换成五元一张的呢?一元的呢?师:如果你有100元钱,老师用9张10元的找你换,你换不换?为什么?生:不换。因为我多些,你少些。师:是呀,只有钱数相等时才能换(强调必须等量才能交换)。不同数量,不同价值的两种物体,如果质量方面是相等的或价值方面相等,就可以进行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板书:等量代换)

2 合作探究,渗透思想

师:大家看,谁来了?(课件:阿凡提)阿凡提想去看望老朋友,可是家里只有大西瓜,他还想带点其他水果,于是他骑着毛驴,带着两个大西瓜来到水果市场。他想干什么?(课件播放:我想用一个西瓜换重量相等的一些苹果,可以换多少个苹果呢?)师:阿凡提想干什么?生:想用西瓜换苹果。师:对,他想用西瓜换苹果。怎么换?随便换?想换多少就换多少吗?生:换和西瓜同样重的苹果。师:说得好!阿凡提想用一个西瓜换和这个西瓜同样重的一些苹果(课件出示图:一个西瓜,一堆苹果。)假如每个苹果同样重。能换多少个?生:不知道。师: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西瓜有多重,也不知道苹果有多重。师:哦,还不知道西瓜有多重?来,我们先称一下。(出示课件:天平)师:我们用天平称物体时,通常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端(天平上出示西瓜),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端(天平上依次出现4个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一个西瓜4千克,

生2:一个西瓜和4个一千克的砝码同样重。师:说得好。请继续往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依次出现天平、四个苹果、一个砝码)生:四个苹果重1千克。(出示课件:图三)一个西瓜到底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知道的同学们不用着急,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没有想到的同学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教师举学具袋)。好,开始!(学生操作)

师:看来大家已经有了结果,一个西瓜到底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16个)师: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生汇报后演示。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生:是。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可以从问题入手,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一样重,根据已知条件,西瓜和谁有直接联系?(砝码)那砝码呢?又和谁有直接联系?(苹果)对,(点课件)那我们就可以用4个苹果换1千克砝码,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多少个苹果和这个西瓜同样重?照这样,阿凡提可以换多少个苹果。师:于是,阿凡提拿着西瓜找卖水果的老板去换苹果。可是,卖水果的老板却不愿意这样换。为什么呢?(课件:西瓜3元/每千克,苹果4元/每千克)师:请大家仔细看图。生1:因为苹果和西瓜的的价格不一样。生2:因为这样换,卖水果的老板就会亏本。师:如果你是老板,多少个苹果你就愿意换呢?(12个)为什么?大家一起商量商量。(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帮阿凡提解决了难题。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根据物品间的重量关系或价值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3.1 填一填。①1茶壶水可倒2暖瓶;1暖瓶可以倒4杯水;1茶壶可倒( )杯水。②=++;=+++;=( )个。

3.2 恭喜大家首战成功,请看第二题:(课件出示“做一做”)师: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师:两头牛的重量到底和多少只羊的同样重?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写一写。师:答案是多少?你来说。是这样吗?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师:除了这种想法,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生说)师:如果老师再加1头牛,三头牛和几只羊一样重?四头牛呢?

3.3 看来这些题目都难不倒你们,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看题。(课件出示练十四第4题“比一比”)师:1只鸭和1只鸡谁重一些?请思考!可以在一起讨论、交流。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课件)

3.4 挑战自我。6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2杯牛奶的钙含量,9杯牛奶的钙含量相当于3片钙片,6片钙片相当于多少块饼干钙的含量?(点击课件:“挑战自我”)(生读题)师:饼干的钙含量就是指饼干里含有多少钙,牛奶的钙含量就是指牛奶里含有多少钙。生汇报。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挑战成功。

4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根据物品间的质量关系或价值关系进行等量代换,解决问题,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类问题,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棒的表现。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学生有疑处入手 下一篇:如何让初中数学练习课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