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为命还是自断手臂?

时间:2022-10-20 04:13:12

“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注定不再是一个欧亚大国。”这句出自前美国国务卿布热津斯基的名言,成为外界持续关注发酵的乌克兰局势的重要切入口。事实上,俄罗斯目前在乌克兰问题上所采取的强硬路线,就是阻止这个面积居欧洲第二、人口4800万的关键国家彻底倒向北约和欧盟,这不仅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灾难”,同时也是正在复兴的俄武装力量的灾难。据俄罗斯《独立报》3月31日报道,鉴于俄罗斯欢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加入其版图,乌克兰临时政府打算冻结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这个继承苏联近40%军工产能的国家决心用最后一点气力,向俄罗斯发起挑战。外界认为,基辅拿军工合作“做文章”,确实会对俄军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但这只是短期行为,因为俄罗斯毕竟“家大业大”,对制裁的承受力更强,况且乌克兰赖以拿捏俄罗斯的兵工厂多在俄罗斯族控制区,基辅方面是否能指挥得动还是未知数。

俄军某些战略武器确实存在“对乌依赖”

面对俄罗斯的强势打压,亲西方的乌克兰临时政府准备解除2010年生效的《乌俄哈尔科夫协议》。宣布俄黑海舰队驻扎克里米亚系非法,同时还打算终止与俄联邦的军事技术合作制度(VTS)。尽管总管全国武器出口业务的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Ukroboronprom)负责人尤里-捷列先科表示对俄合作尚未进入“冰冻期”,但如果成真,将对俄战略火箭兵、空军和海军产生不利的影响。俄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承认俄军某些战略武器确实存在“对乌依赖”,例如像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RS-20V(北约称SS-18“撒旦”)便需要乌克兰的技术保障,这些诞生于苏联时期的超级导弹可携带10颗分导核弹头,是粉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撒手锏”。正如俄战略火箭兵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所指出的,RS-20V尽管年岁已大,但仍是俄军最强有力的反反导系统,国内外还没有类似的导弹系统存在,是维系俄美战略平衡的关键。

叶夫谢耶夫强调,位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仍与俄国防部保持密切联系,为现役战略战术导弹提供必要的商业支持和维修服务,这一点即便在2008年乌克兰插手俄格南奥塞梯战争的时候也未受影响。按照既有的合同规定,乌克兰有义务为俄战略火箭兵服务到2019~2021年,“可是今天俄乌政治关系陷入僵局,双方军事技术合作关系能否维持,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俄退役少将尤里・尼古拉耶夫认为,乌克兰冻结对俄军事技术合作,是美国巴不得的结果,后者希望在第二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谈判中进一步剥夺俄罗斯的筹码,而取消乌克兰对俄军重型洲际导弹的维护和保养,将使莫斯科的“核基石”出现裂痕。不仅是核力量,俄军事专家伊格尔‘弗罗洛夫强调,出产自乌克兰企业曙光机械联合体的燃气轮机是许多俄海军舰艇的“心脏”,俄军正在使用和订购的战术飞机、直升机也依赖乌克兰马达西奇、伊夫琴科一进步等企业的关键部件供应。尽管俄罗斯有能力自己解决上述技术难关,但毕竟时间上“缓不济急”,因为这些合作关系早在苏联计划经济时代就确立下来,要想彻底替换尚需巨大的投入和时间等待。叶夫谢耶夫表示,俄罗斯可以建立起不依赖乌克兰乃至其他国家的军工综合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现在,甚至不是今后几年,在谁也离不开谁的情况下,莫斯科和基辅保持冷静与克制,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希望”。叶夫谢耶夫强调,主管军工的俄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已向乌克兰释放橄榄枝,希望双方继续展开武器合作,要知道乌克兰在2013年的军工产值达到13亿美元,其中主要产品和服务出口都是俄罗斯,而且这一大主顾在相当长时间里是难以找到的。

据美国詹金斯基金会报告指出,在已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当权时期,乌克兰军工系统就被俄罗斯资本和订单牢牢地控制住,用前乌克兰军队总参谋长佩德琴科大将的话说:“我们已全面扩展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如果说过去我们有40场联合比赛的话,今后将有80余场比赛。”在乌克兰巨变前,俄乌军事合作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首先,俄乌开始减少在国际武器市场的竞争,基辅建立新的武器出口机构,加强总统对武器出口的控制,引导乌俄军工综合体进行资源整合。更有意思的是,出身于俄罗斯族的萨拉马京(DmitriSalamatin)领导新的乌克兰武器出口机构。其次,俄乌合资军工企业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乌克兰国营安东诺夫设计局将其资产转交给俄乌合资企业――联合飞机制造公司(UAC),前乌克兰国防部长叶热利曾披露,俄方希望全资买下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资产和技术公司,这意味着它将接管著名的安-148、安-158、安-178系列运输机的生产,势必威胁到乌克兰民族航空产业的生存。第三,俄乌加强在传统苏联武器销售市场的合作,像叶利钦和库奇马执政时期,俄乌两国分别向相互敌对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售同类武器的情况将越来越少,2010年,乌克兰向印度出售的R-27空对空导弹(供苏30MKI战斗机使用)就是由俄罗斯转交印度的。当然,一旦俄乌政治磋商与妥协宣告失败,这些“蜜月般的合作”都将化为泡影。

“俄罗斯的兵工厂”

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伊格尔。科罗特琴科指出,就全局而言,同处乌克兰航天科技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南方机械厂和南方设计局是关乎两国军工合作成败的“核心”。这两家单位主要设计生产导弹和宇航产品,年销售额4500万美元,员222.49万人。据该杂志介绍,这两家单位都是斯大林特别下令组建的,技术基础是从纳粹德国接收过来的汽车制造设备,只不过换成制造更高端的导弹罢了,由苏联两大战略导弹开发大师之一的扬格利领导,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就担任过南方设计局党和南方机械厂的当家人,他自己承认,后来他治理乌克兰国家的许多手段都来自于他管理南方机械厂的经历。

1954年,根据苏联国防部定货,南方机械厂在短短8年时间内投产了R-12(射程1500千米)、R-14(射程4500千米)、R-16(射程10000千米)弹道导弹,令苏维埃武装力量一跃成为堪与美军匹敌的世界最强大军队,南方机械厂也借此成为苏联首屈一指的导弹设计和生产中心。1971年,南方设计局在总设计师乌特金领导下,完成了第二代UR-100(轻型)和R-36M(重型)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以后又研制出第三代R-36M2洲际导弹和RT-23型固定燃料洲际导弹。在苏联存在的最后10年里,南方机械厂生产出“巅峰之作”――RS-20V和RS-22洲际导弹,前者部署在地下发射井里,可携带10颗分导式核弹头,即便迄今美国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也无法拦截,而后者不只是能携带10颗分导式核弹头,还能部署在特制车厢里,能够被火车头拉到铁路上机动发射,可以避开侦察卫星跟踪侦察。冷战时期,乌克兰军工业产值占到苏联全国的30%,南方机械厂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导弹生产企业。据统计,苏联武装力量62%的地空导弹、75%的战略导弹、59%的巡航导弹都是由南方机械厂生产的。直到今天,乌克兰凭借该厂的“厚家底”,依然稳居世界第六大战略导弹生产国的宝座。俄军试射成功的RS-24洲际导弹也是出自南方机械厂。

事实上,南方机械厂和南方设计局今天最大的客户还是俄罗斯,毕竟苏联75%的洲际导弹是在乌克兰生产的,这一传统连带使今天俄罗斯战略火箭兵现役的五种洲际导弹中竟有四种来自乌克兰。俄军装备的RS-22就是由南方机械厂生产的,RS-12M虽然由俄罗斯纳吉拉泽设计局(原莫斯科热力技术学院)设计,并在俄罗斯境内总装,但其惯性制导系统却还是在南方机械厂生产。只有“白杨”M是苏联解体后第一种完全由俄罗斯自己设计制造的洲际导弹,可是数量只有50余枚。目前,仍使用乌克兰部件的俄制巡航导弹包括Kh-35、Kh-55和Kh-59M,甚至包括俄罗斯最先进的Kh-555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它是俄军轰炸机携带的主要武器,射程达3000千米以上,它标志着俄罗斯打破了美国对远程巡航导弹技术的垄断。另外,俄罗斯海军主战舰艇都装备的3M10巡航导弹的发动机也是由南方机械厂生产的。

除了导弹外,南方机械厂的航天技术也十分了得。人类第一颗卫星“东方”号就是用该厂生产的运载火箭送上天的,之后南方机械厂还生产了“质子”号、“旋风”号和“天顶”号新型运载火箭,它们可以将数吨重的物体送上宇宙轨道。该厂还制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科学卫星,如“宇宙”号、“海洋”号和军用卫星“处女地”等。1995年,乌克兰与美国、挪威合建了国际著名的“海上发射”合资企业,利用海上浮动平台发射商用卫星,所用运载火箭就是乌克兰著名的“天顶”号运载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机械厂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国防企业。多年来,它一直在设计和生产“尤姆兹”牌农业拖拉机,已生产出近10个系列,总计200万台。为解决生态问题,南方机械厂还研制出大功率风能发电机、中央供热站、太阳能有轨电车等。从2002年起,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就从南方机械厂购买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至今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里还行驶有许多南方机械厂生产的电车。

“马达沙皇”

不仅是俄战略火箭兵,号称“雄鹰”的俄空军也离不开乌克兰的技术支持,特别在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用动力方面更是如此。据俄罗斯《航空舰队》杂志报道,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市的马达西奇股份有限公司(Motor Sich,国内媒体称“西奇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动机生产商之一,主要为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生产发动机,被誉为“马达沙皇”。在苏联时期,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出口到90多个国家,有“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之称。2012年,马达西奇公司的出口额为3亿美元,占国家航空产品出口总额的50%,位居乌克兰三大航空设备出口企业之首(另两家分别是乌克兰国营FED机械制造厂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部件厂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它包揽了俄制米8/171、米-26等直升机的发动机供应,往往俄罗斯卖出一架米8,就得分给马达西奇接近1/3的利润。除了航空发动机外,马达西奇公司负责人博古斯拉耶夫还透露,该公司研发的D-18T发动机确定安装到安-124军用运输机及其货运型安-124-100飞机上,但这种发动机能否赚钱,取决于2030年前俄空军能否购买50架新款安-124飞机。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已在国内的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之星工厂重开安-124生产线,千方百计削减对乌技术依赖。博古斯拉耶夫称:“我们独立承担D-18T发动机的所有科研费用,(乌克兰)国家没有提供一分钱,如果俄罗斯拒绝购买,叫我们怎么办?”据博古斯拉耶夫称,马达西奇公司每年向D-18T发动机项目投入约400~450万美元科研费用,这笔投入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很显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买卖关系已变成“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俄空军最先进的S-400防空系统居然也存在“乌克兰依赖症”。据俄罗斯《技术与武器》杂志披露,俄军完整的S-400导弹营需要乌克兰黄玉设计局提供的“铠甲”(Kolchuga)雷达实施目标定位,专门打击隐身目标,该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信号,而是通过接收目标的电磁辐射信号来探测目标。现代隐身飞机尽管采用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等技术,但它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隐身,因为它要飞行,要工作,它的发动机不能完全“休克”,它的机载通信、导航及其他电子系统不能绝对“休眠”。只要它辐射出一定的电磁信号,被动雷达便能探测到它,并对其进行跟踪和定位,而被动雷达还不会暴露自身位置,也就能避免遭受反辐射导弹的袭击。有“铠甲”在,S-400无需动用自己的主动探测雷达,就能在绝对的无线电静默中获取“铠甲”搜集的目标信息,从而大大提高S-400的战场生存能力。更令美国恐惧的是,S-300系统使用的第三种导弹代号为“48N6DM”,可攻击200千米外的高空来袭目标。有了“铠甲”雷达的帮助,不仅U-2高空侦察机、“全球鹰”无人机在内的高空目标都在其射程内,甚至连B-2、F-117这样的隐身攻击飞机也难逃被击落的命运。2002年10月,由13人组成的美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基辅,他们得到的答复是黄玉设计局在2000~2002年所产的76套“铠甲”雷达中,50套卖给俄罗斯,还有4套卖给中国,而后续的俄罗斯订单依然源源不断地飞来。

乌克兰自断手臂?

需要强调的是,乌克兰虽然拥有雄厚的军事基础,但它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如果基辅执意将“俄罗斯因素”从乌克兰军工产销体系中剥离,那将是一场灾难。首先,乌克兰没有足够的能源,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长期受制于人,它在政治上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的政治目标,这就使它的军事发展置于欧盟的管制之下。军队的传统优势不能保留,重新建立新的体系又困难重重,整个军队运行长期处于停顿中。其次,乌克兰原材料短缺,其军事装备制造业受到极大制约。例如,航空航天工业的合金原材料短缺,只能被动地加工俄罗斯提供原料的产品,自己的产品始终不能进行批量生产,导致成本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竞争力。绝大多数产品是样品多、产品少,批量装备的武器很少,全面生成战斗力的系统更少。所以在国际军事力量对比中,乌克兰被有些人认定处于军事力量不发达国家行列。再者,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十分严重,还在使用苏联时期留下的老系统,铁路、港口、公路、电力、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建设严重落后,甚至处于停滞状态,造成军事装备保障困难。另外,乌克兰国内政治不稳定,也影响了军队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各机构各自为战,缺乏系统的组织,只能靠企业自行寻找市场,形不成整体优势。

更重要的是,如果乌克兰自断手臂,拒绝与俄罗斯进行军工合作,反倒可能令自己阵脚大乱。专家指出,乌克兰军工综合体的精华全在第聂伯河东岸,那里早在苏联时代就以重工业和国营厂矿云集著称,偏偏这些地区历史上受俄罗斯统治最久,俄罗斯族聚居最集中,尤其是以俄罗斯人居多的哈尔科夫、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和顿涅茨克无论在沙俄还是苏联时期都算膏腴之地,苏联解体时本想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支持乌克兰独立,没想到日子越过越糟,如果受基辅拖累,连俄罗斯的生意也不能做,势必会火上浇油,加剧乌克兰内部的社会分裂。有意思的是,当年乌克兰确实和俄罗斯玩过“谁制裁谁”的游戏,结果吃了大亏,1992年俄乌分家后不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围绕黑海舰队分割、苏联外债分摊、天然气供应价格等问题频繁发生矛盾。有一次,两人甚至在电视直播里斗起嘴来。叶利钦说如果乌克兰在苏联遗产划分上侵害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就不向乌克兰提供石油;克拉夫丘克马上回敬:“你不给我石油,我就不给你粮食。”叶利钦不吃这一套:“你不给我粮食,我就不给你天然气!”克拉夫丘克回答:“你不给我天然气,我就不给你钢铁!”两人就这样“你不给我,我不给你”地斗了几个回合。把电视机前的观众逗得前仰后合。事实上,一旦这种“你不给我,我不给你”的游戏真正运作起来,双方都叫苦不迭。就影响程度而言,俄罗斯毕竟“家大业大”,对制裁和经济报复的承受力更强,而统一经济空间解体对乌克兰的打击更为致命。独立仅两年,乌克兰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就沦落到俄罗斯之下,而且接下去的几年,乌克兰经济滑坡无论幅度还是持续时间都远超俄罗斯,更超过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无怪乎它被西方经济学家视为1989年东欧一苏联巨变后国家经济转型的“反面典型”。今天,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乌克兰有无本钱“军事制裁”俄罗斯,相信基辅高层也有一番掂量。

上一篇:一个泛在学习资源自适应推荐模型的设计 下一篇:2招学会模拟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