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写作模式欣赏

时间:2022-10-20 03:10:34

《散步》写作模式欣赏

《散步》的写作模式非常好,通俗、精致、实用。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典型的“切入”式开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轻点一笔”。作用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呈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补说、解释,可以说是“交代一笔”。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笔触主要指向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显现美好,用景物显现氛围,用景物显现生命之力,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叫“穿插一笔”。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一段回到故事的主线,与第一段连了起来,开始出现“镜头”。从表现的手法来看,这是“点染”;从记叙的方法来看,这是略写一家人的“散步”,这叫作“简叙一笔”。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两段是文章的详写,写了一家人散步之中的美好“分歧”。由于有了“分歧”,就有了散步中的“故事”,就有了故事中的“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作“巧折一笔”。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一段既抒感、表达感受,又透露意蕴,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作“深化一笔”。

所以,从学写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启迪: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代一笔――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选自《这样教语文》,余映潮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本刊有改动)

上一篇:写作是语言艺术 下一篇:《灰姑娘》: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