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信雅达

时间:2022-10-20 12:10:52

乱世焚书坑儒,盛世则大行儒道。中国的市场秩序走到今天,企业管理是不是已经从"草莽"阶段跃出,并开始走向"文治"之道呢?

郭的一大爱好是读书,古今中外都看。据信雅达员说,郭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经常向员工兜售的军事理论和佛家的“悟性”思想。郭认为二者对于办公司,借鉴价值很大。信雅达的初创期,对付竞争对的策略之一就是的游击战16字方针。

对于大多数IT产业公司而言,2001年在其发展历史上都是个艰难而充满痛苦回忆的一年,当然,也总会有少数公司在艰难时世中依旧平稳前进,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少数之一:

2001年,这家主要从事电子文档影像、电子商务及信息安全等软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9亿元,比之2000年的1.09亿元增长45.7%,利润总额则从2000年的2800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3600万元,增长幅度达到37.34%。

因此,这家位居浙江省软件十强榜眼位置的软件企业,也理所当然地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并在今年加快了自己在国内A股的上市步伐。"一切正在运作之中,"信雅达总裁郭华强对上市一事讳莫若深,不过从郭本人于今年2月份在其公司内部报刊《信雅达庭院》发表的"2002,信雅达品牌年"一文中,所提出的结合资本运营提升企业品牌的计划来看,显然对上市工作颇有信心。

从1994年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的351人并逐步跻身国内主流软件开发商之列,信雅达快速成长的秘诀何在?

工作乃是一种艺术

信雅达能取得当前业绩,当然因素众多,比如其所服务的市场增长速度较快,一直与金融证券业有着良好关系等等,不过"信雅达"这一公司名称本身,或许才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据信雅达总裁郭华强回忆,这个名称是他在某天早上5点钟看着太阳升起之时,突然冒出脑海的灵感--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外语翻译讲究"信达雅",郭认为很好记,知名度也很高,而郭则从办公司的角度对之进行了新的诠释,为了音节上更为通顺,将之改为"信雅达",其含义则为"诚信、文雅、速达",郭认为这三点代表了自己办企业的理念追求,而原来的南天金融电脑公司也就更名为"信雅达"公司。

诚信与速达,很好理解。诚信经商、快鱼吃慢鱼等,已经普遍为商人们所接受。但作为一家技术型软件公司,"文雅"则让一些人不以为然:"软件公司更讲究创造力与项目的管理能力,对那些程序员何必强求文雅。"但郭华强则坚持倡导公司所有员工都要有意识地养成文雅的做派。

所谓"文雅",按照郭华强的说法,就是要教育员工的形象、谈吐、举止都要有档次,体现一流的形象,一流的品质和一流的服务,同时要像制作艺术品一样对待工作,把工作当成创作,把产品当作品。"市场工作要做得文雅、像艺术品,管理工作也要做得规范简洁,有层次。"郭华强说,"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艺术来处理,如此,做工作才会乐在其中,与客户交往才会让对方其乐融融。"

郭对文雅的强调给很多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信雅达质量管理部副经理施宇伦说,自己以前从事研发工作,对衣着不太重视,有时候郭华强就会走过来对他说要注意个人修养,不要太随便,"比如说曾经提醒我衬衣领子、扣子要体现档次,妥贴大方。"郭对此的解释则是"档次体现于细微之处",郭坚持认为做人体现于细节中,在管理上小处也不可随便。郭认为强调文雅与鼓励创新相辅相成。"如果作风文雅,就会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愉悦地体验着为人做事的美丽。这有利于人的创造。"所以,信雅达的员工经常在内部会议上听到郭对"文雅"的反复强调,产品包装、画面、菜单的可操作性、与人交往的时的衣着与谈吐等等,"都要讲究文雅"。

文化之治

所有一切都与郭华强所追求的"文治"有关。

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有个特点,以"小商品,大市场"模式、从事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居多,公司创业者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据一项统计,85%的企业最高层文化层度在大专以下,"这些企业普遍并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杭州一位管理学者说。一些在营业规模10亿元以上的浙江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士,也反映这些企业文化力不强,进入之后,没有什么文化向心力。

而郭华强则与之大为不同。郭本人出身书香门第,颇有儒商做派、文人风范,酷爱书法,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公司前台的"诚信、文雅、速达"就是由其亲笔手书。而且郭所创办的信雅达,毕竟是高科技的软件公司,所以更加注意文化的塑造。信雅达现有员工351人,人员规模不算大,营业规模也不算大,但公司却已经在总结整理"信雅达文化手册",并打算近期向全公司所有员工。"总共十几万字,郭的意思是有了手册,可以让每个员工更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文化理念,形成一支有共同价值观、目标和使命的队伍。"公关策划部经理孔明说。

所以这么做,源于郭本人的"文治"追求。郭认为,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升华至"文治",文化之治、文雅之治乃管理的最高境界。"对于你的文化,一定要反复灌输,这样才能形成文化力,培养一个具有忠诚度的队伍。"这种努力,使得上到郭本人,下到新进入公司的大学生,都能脱口而出"诚信、文雅、速达、团结、创新"这10个字的公司核心理念。

施宇伦1995年就来到公司,因为"郭的这套文化教育的确能够给人以期望",所以尽管公司经历了不少危机和困难,却一直愿意跟着郭。据他多年的观察,"信雅达的员工跳槽率在杭州软件业中算是低的。"而曾自己创业受挫后又来到信雅达的信雅达北京分公司的行政经理徐勇也向记者透露,本来还想创业的自己,在这里干了两年多了,之所以一直留了下来,就是觉得"郭华强有自己的追求,而且能同化大家,这样的公司让人感觉有前途。"

中国市场经济的不规范,造就了不少靠"野路子"制胜的企业家,不过从信雅达的个案来看,"文人"的"文治",也是个路子,也许其生命力还更为长久。

郭华强的办公桌

以记者的观察,一个300多人的公司老板,往往即使不是事必躬亲,但一般也要在内部管理的具体事务上花很大精力。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对郭华强两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他说了一句话,“你看,我现在没多少具体事情了,这么长时间一个打电话找我的人都没有,公司内外有事一般不会找我了。”郭华强对自己工作状态的形容是,公司内部管理基本放权给各主管,自己如果到公司来上班,就是看看财务报表,到各部门走走看看、与员工交流,进行惠普公司倡导的走动式管理。“所以,你看看我的办公桌,很干净,根本没什么文件,就是财务报表。”

对于很少有人打电话或当面来找,郭承认自己一开始的确有点失落,不过作为CEO,应该有所不为。回顾自己的发展,郭认为自己创业起初阶段是在小舢板上划水,忙于活命;小有发展后,自己则像船长,保证船行稳定,方向正确;而现在,则要努力当好舰长,让整个船队保持正确航向与行进的平衡。“所以,虽然公司还不大,但也依靠制度来管理。”1999年,信雅达专门请了清华、浙大的管理学专家,组成了制度委员会,为信雅达制定了一套非常详细的制度体系。制度开始执行后,郭终于逐步脱离具体事务,把主要精力用于上市、业务发展战略等。郭华强指着公司展览室的一套制度文件说,“就是这些文件让我的办公桌变干净了。”

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对于这家目前规模只有300多人的企业而言,这一点难能可贵。

上一篇:北大纵横:做先驱,不做先烈 下一篇:华旗打造“三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