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和硫酸镁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1 09:29:32

依那普利和硫酸镁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和硫酸镁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的疗效。方法 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祛痰药物、平喘药物、强心药物、利尿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失衡、相关对症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和硫酸镁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程进行。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依那普利;硫酸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肺组织、肺血管等病变下导致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 使肺循环组织增加及肺动脉压升高, 从而使右心室增厚扩大而引起的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病情急, 患者的病死率高。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并参与病情发作。为了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措施, 本文选择本院此类患者, 观察依那普利和硫酸镁的联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为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所选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同时排除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心脏风湿性病变患者、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35例, 男20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63.4岁(最小年龄47岁, 最大年龄80岁);本组患者心功能均为Ⅲ级。对照组35例, 男21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4.3岁(最小年龄48岁, 最大年龄79岁);本组患者心功能均为Ⅲ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祛痰药物、平喘药物、强心药物、利尿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失衡、相关对症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和硫酸镁联合治疗:依那普利服用5mg/次, 用药2次/d;给予25%硫酸镁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给药1次/d, 掌握滴注速度。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音等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

1. 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 治疗后的发绀、肺部湿音和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甚至消失, 心功能治疗后评定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改善2个级别, 疗效评定为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有一定改善, 发绀症状较治疗前减轻, 肺部听诊的干湿音较治疗前有一定减少, 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 疗效评定为有效;治疗后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音等症状和体征并没有改善, 心功能也没有改善, 疗效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程进行。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 而此类异常是不可逆的, 在其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中, 可出现反复的气道感染以及机体处于低氧状态, 从而使机体内出现一系列的体液因子改变, 在肺血管阻力增加以及相关因子改变的情况下, 肺动脉血管发生重塑, 引起肺动脉高压, 在长期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下, 患者的右心室增厚并扩大, 引发心力衰竭。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 机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处于激活状态, 在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下, 引起外周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增加, 在醛固酮保钠排钾的作用下可出现水钠潴留, 血容量升高, 从而进一步加重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的前后负荷, 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病情[1, 2]。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探索中发现, 给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相关药物有助于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依那普利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 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的血管收缩外周阻力等作用, 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在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中较为常用[3, 4]。硫酸镁静脉给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是解痉降压作用, 通过镁离子拮抗平滑肌内的钙离子, 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血管扩张, 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5]。依那普利和硫酸镁联合应用, 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方面起到协同作用, 有助于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 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本文结果提示,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说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依那普利和硫酸镁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甘清瑞.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重度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比较.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121-122.

[2] 黄顺来.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地尔硫卓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173-174.

[3] 苏保国, 黄.依诺肝素与依那普利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的影响.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 6(2):694-695.

[4] 蔚泓.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36(1):44-45.

[5] 王俊, 张永波, 李沛臻. 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丹红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13, 6(4):1044-1046.

[收稿日期:2014-05-08]

上一篇:外科切除手术和肝动脉碘化油与平阳霉素乳剂栓... 下一篇: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