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9 10:51:50

30例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开展常规治疗,并进行了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多巴胺、酚妥拉明等药物的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共治愈18例,10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但出院后不治身亡。结论 及早采用机械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以及使用大剂量氨溴索注射剂、糖皮质激素、抗凝剂,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儿童;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分析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儿科危险疾病[1],多发于儿童,ARDS的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及身体健康。因此,加强ARDS的临床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随着现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患儿家长的康复意识也有所增强,对ARDS的早发现早治疗,挽救患儿的生命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将湖南省张家界市某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三年间收治的30例ARDS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从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30例ARDS患儿,其中3个月~3岁19例,3~14岁11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2 方法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临床治疗,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并研究治疗持续的时间、氧合指数、PaO2/FiO2等通气指标,对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高危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除了对患儿常规治疗外,30例患儿均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将30例患儿根据是否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具体分析研究情况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数据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以P

2 结果

30例患儿共治愈18例,10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但出院后不治身亡。如表1所示,P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肺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ARDS多发于儿童,由于儿童肺部正处在发育时期,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呼吸衰竭。这些患儿需要及时供氧及机械通气,以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氧合[4]。

在ARDS确诊时,患儿ARDS当时都出现了低氧血症,但低氧血症的程度不一,虽然在机械通气吸氧后得到了改善,但患儿在分组比较中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二组的低氧血症差异的形成与血压无直接关系,与肺部病变程度有关[3],在治疗中,患儿的p/f值均明显降低,完全符合ARDS诊断标准。患病严重的患儿中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问题,这些患儿明显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ARDS确诊时,较为严重的患儿呈现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其余患儿仅表现低氧血症。主要原因是,ARDS发病时,患儿的生理变化和生理变化为肺的弥散功能障碍,并导致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的低氧血症,由于机体严重缺氧,使其代谢率增高致使细胞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大量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但此时的患儿呼吸仍是通畅的,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呼吸加快,通气量增加造成呼吸性碱中毒,由于缺氧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堆积等出现代射性酸中毒;此时患儿的肝肾代谢功能较强,出现明显酸碱失衡,最后,从血气分析结果来看,除了以上几种容易引起死亡的原因外,患儿的起病更急、发展快、病情重、肝肾代偿能力较弱或诊断较晚,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确诊24 h内的ICU救治是提高ARDS存活率的重点,如果未及时诊断,肯定就无法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死亡。而治疗效果较好,对患儿除了因为发病轻之外,其诊断及时,早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也是关键。

实际上,患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肺部仍没有停止发育,在患儿发病时,及时使用呼吸机辅以静脉用药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呼吸机通过高压气流驱动,呼吸管内有气流上升,可预防肺泡萎缩,带走过多的CO2,提高肺部功能,维持呼吸。尽管机械通气可以改变肺部实质,但随着患儿的成长,肺泡数目仍可增加。在肺部发育和肺泡形成的过程中,受损的肺部组织会渐渐恢复,因此,肺部的整体功能也能得到改善。

在医疗实践中,利用大剂量氨溴索注射剂治疗ARDS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增强心肺的收缩功能,扩张肺动脉,保证循环动力,氨溴索对肺组织具备较强的特异性,以便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和分泌,不良反应小。通过对治疗组合对照组的对比,发现治疗组的肺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有明显下降,二者对比差异显著,证明ARDS患儿经机械通气+PS治疗后,肺部功能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经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小气道阻塞与疾病本身因素及气道早期发育缓慢有关,因此气道修复较为困难。

积极治疗儿童ARDS,能降低病死率,但患儿的患病情况各有不同,还需要开展随访工作,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喻文亮,陆铸今.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6):448-453.

[2] Diebel LN,Liberati DM,Taub JS,et al. Intestinal epithelia cellsmodulate PMN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following bacteria and hypoxic challenges.JTrauma,2005,58(6):1126-1133.

[3] 崔红玉,张少丹,刘玉慧,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的预警指标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6):304-305.

[4] Jaballah NB,Mnif K.高频振荡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早期急救应用.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2005(5):164-171.

(收稿日期:2010-11-1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TNF-α和IL-8的影响 下一篇: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