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及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19 10:47:09

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及模式探讨

摘要:青贮饲料是农业作物秸秆与畜牧业生产资料实现循环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桥梁,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进一步明确和制定青贮饲料产业化生产的政策导向和扶持,探索和应用多种经济条件下的产业模式,是促进和推动青贮饲料的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稳定畜牧业生产资料成本,决定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青贮饲料;产业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063-02

青贮饲料作为草食家畜饲料,对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促进畜牧业的科学发展,扩大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循环发展农、牧业,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增收等一系列民生民计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加快,传统青贮饲料的方式和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青贮饲料产业化的发展速度,突破传统模式,打破饲料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尽早实现农业、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青贮饲料就是把作物秸秆(玉米秸秆等)在新鲜青绿时割下、切碎填入密闭的青贮窖里,经微生物发酵作用而制成的一种耐贮存的饲料。可以说,青贮饲料是农作物秸秆的初级转化产品,是农业和畜牧业实行良好循环的一个基本经济桥梁。在青贮饲料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已经由最初的解决牛羊过冬饲料,逐步发展到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多用途。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青贮饲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也已经成为畜牧产业链中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有效地解决草食畜饲料来源,节约粮食资源。历史以来,中国发展草食畜主要依赖于草原资源,但由于近几十年来近乎掠夺式的草原使用,草地生产承载现有草食畜已经不堪重负,草原地貌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据调查表明:中国年产6亿吨的农作物秸秆,是北方草原每年打草量的50倍,以此作为草食家畜的基础饲料资源,再添加一定量的其他农副产品(如饼粕类,糠麸类),可以养活中国牛羊的2/3之多,生产出中国牛羊肉的3/4。中国农区平均每667平方米(一亩)耕地可以负担2个羊单位。据此,全国一亿公顷耕地可以负担5亿头牛加5亿只羊。但是,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率十分低下,据统计,中国每年作为草食家畜的青贮饲料仅占农作物秸秆量的2%。而且青贮饲料的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大大缓解“人畜争粮”和“猪牛争料”的矛盾。据测算,中国如果每年青贮饲料达到1亿吨,则可以节约饲料粮3 000多万吨。

2.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特征就是饲料、养殖、防疫、产品加工等环节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之间的有效保障。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最终影响到畜禽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畜禽养殖业一向波动频繁、起伏不定,很难做到稳定、长期、持续发展的局面。一方面受到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饲养成本的控制,而饲料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但就青贮饲料而言,具有资源广泛、成本低廉、制作简单、长年饲喂、有利保存、营养充分等诸多特点和便利,是解决饲喂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维持饲料存储保有量的最佳饲料产品。只要有充足的饲料存量,就会有稳定的饲料价格,就会有稳定的畜禽饲养量和稳定的畜禽产品市场。从而使畜牧业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

3.提高养殖效益。(1)饲料利用率提高,饲养成本降低。青贮饲料保持了青绿饲料的鲜嫩、青绿,使菌体蛋白含量增加20%~30%,营养提高30%~35%,同时使秸秆变软,变熟,易于消化,而且有一种芳香酸味,刺激草食畜的食欲;可以有效地提高畜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据测算,用青贮玉米饲料饲喂奶牛,每头产奶牛年可多产优质鲜奶0.3~0.5吨,纯收入1 000元,加上节省精饲料成本,再去掉生产青贮玉米的成本,单头奶牛年净增收680元。(2)饲料制作成本较低,劳动力减少,劳动效率提高。青贮饲料原料充足,传统和新技术的青贮制作简单易行,机械切揉等易于操作,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劳动效率则相应提高。

二、现阶段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1.传统的农村畜禽散养生产方式制约了青贮产业化发展。在中国,畜禽饲养量主要还在广大的农村,一家一户庭院饲养一两头牛、几只羊、几头猪的传统饲养生产方式还占着主导生产地位。因此农户多是在庭院内建青贮池,青贮能力低、数量少,加之农户在“三秋”大忙季节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秸秆青贮,舍不得投入,科技含量低、技术性差、效果不佳,致使饲喂过程中腐化变质,损耗大,反而造成成本高、效益低的青贮现状,不利于青贮饲料的产业化形成。

2.青贮饲料产业化导向不明确。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必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产业化发展。现阶段各地的青贮饲料政策对象均以散、小养殖农户为主,以补贴、发放(或带补贴)机械具为主要方式,养殖农户的青贮量以满足自养牛羊为准。其实质是自给自足型的生产。相反,大多数大、中型养殖场的青贮工作则得不到政策扶持,也只能贮存满足自己生产的青贮饲料,无法扩大青贮量,形成产品,走上市场。

3.广大养殖户和经营者对青贮饲料的价值认识不足。在西方畜牧业发达国家,作物秸秆青贮的转化率已经达到90%,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青贮饲料廉价、充足、广泛、营养、方便的各种价值,而且通过生产实践已经获得了充盈的经济效益。而中国的广大养殖户还迷恋于加工饲料的价值,反而对自然的饲料价值不屑一顾,其实是舍本逐末。而作为畜牧业市场的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青贮饲料的市场价值,没有看到田地里遍地皆是、甚至是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蕴藏的巨大商机。

4.青贮饲料的新技术应用不广泛。现阶段的青贮饲料工作,还是延用传统的青贮方式,由于青贮量不大,不愿意再投入资金来增加新的技术改造和应用,饲料品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体会不到新技术制作饲料带来的养殖效益。

三、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模式

1.提高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认识和意义。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对农业、畜牧业以及生态循环经济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必须在认识和观念上着力提高。让广大的养殖户和畜牧业经营者切实认识和体会到青贮饲料的价值,并自觉自愿地进行生产,通过生产实践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2.修正和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青贮饲料的自身价值和养殖效益,通过产业化运作和市场运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政策导向上,应该偏重于大、中型养殖企业,侧重于作物秸秆产量集中和草食畜集中的地区,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加大青贮量。在满足自身畜牧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和培育青贮饲料市场,从而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局面。

3.积极推广青贮饲料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随着青贮饲料生产的不断扩大,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层出不穷。如目前已经推广应用的酶制剂添加技术、打捆包膜青贮技术、袋式灌装青贮技术以及机械加工的应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而且可以逐步形成饲料产品。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还有利于机械、劳动力的集中使用,节约劳动力,提高效率,提升效益。

4.创新模式,推动青贮饲料产业化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许多草食畜养殖大省、县通过青贮饲料的生产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不断创新青贮模式,已经形成了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大好局面。并且探索出了订单青贮、 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自贮、收贮等多种形式的青贮模式,有力地推动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1)青贮银行。“青贮银行”是以千家万户种植农户的秸秆为基础,以饲草加工企业为载体,把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生产者与经营者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关系。基本模式是:由饲草配送中心统一提供服务,技术指导。农户将收获的秸秆交给配送中心,中心统一以青贮、微贮、黄贮、揉丝等形式加工后存入“银行”,“银行”按现行饲草市场价格以货币形式办理存折,并对农户承诺以不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进行结算。对没有养畜农户可以领取现金,对养畜用草农户可以凭存折领取等价饲草。剩余饲草在县内按市场价进行余缺调剂,或向外地销售。(2)青贮合作社。青贮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经营,组建加工队,采取集中青贮和养殖农户分散青贮、固定青贮池与简易青贮池相结合的方式,由养殖户向合作社提供原料,合作社在收取加工过程中的人工、机械费用后,为养殖农户提供充足的青贮饲草。这一形式既保证了优质廉价的饲草供应,降低了养殖的成本,又解决了农户青贮饲草过程中人力、技术、机械等困难和问题,提高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3)代贮。牛羊养殖小区适用于推广代贮青贮模式,主要由各养殖农户提供原料,小区统一组织青贮,农户只需供料后就能领到优质的青贮饲草,节省了分散建池的费用,增加了养殖的积极性。(4)自贮。适用于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农户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自行种植、贮藏和使用青贮饲料。(5)收贮。收贮是饲草加工企业为获取利润进行贮草的一种模式。即扶持专业户进行饲草的加工和销售。(6)订单青贮。适用于大型养殖企业。通过订单种植,统一品种、按时下种、统一指导、定时收割,可以保证饲草原料的来源和质量。

上一篇:项目为笔,浓墨重彩绘出强农富民丰收蓝图 下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国内上市整车企业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