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前后关联交易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19 09:33:07

股改前后关联交易的对比分析

【摘要】文章在对股改前后关联交易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规范交联交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股改关联交易 对比 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打破股权流动性分裂的格局并进入全流通时代,消除了阻碍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缺陷,使得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增强,有效改善了制度环境。股改后关联交易行为和特征也随之发生诸多变化。本文选取了2000-2011年(总共12年)中国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关联交易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其中2000-2005年数据作为股改前样本,2006-2011年数据作为股改完成后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相关计算与分析由作者整理而成。

一、关联交易整体概况

其次,我们再从关联交易发生的绝对金额来看(上表2)。从2001年的最低值15.09亿元到2010年的最高值168.56亿元,整个12年间关联交易发生的平均金额呈现上下大幅波动状态,并无一定趋势。但我们能够发现其中位数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000年0.8亿元逐渐增大至2011年的4.27亿元,同比增长了433.75%。

行业

注:以上原始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作者整理而成。

根据表3-1、3-2我们能发现关联交易频率分布表现出典型行业特征,近12年主要集中于(括号中数字为平均频率比例):制造业(60.82%);信息技术业(5.78%);批发和零售贸易业(5.23%);房地产业(4.97%)。以上四个行业的发生频率合计占比高达76.8%,超过四分之三。对比来看,关联交易频率股改前和股改后有如下一些细微变化:

股改后房地产业排名由第2位滑落至第4位。从关联交易发生频率的绝对数字来看,2000~2011年属于发生在制造业的这一数字平均为15875.5次,占总次数比例高达60.8%,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行业。合理的解释是:1、截止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2320家A股上市公司中60.17%是制造业上市公司;2、制造业产业链较为完整,销相互依赖性强,无论处于哪个环节其关联交易的概率都较大。

二、相关政策与建议

股权分置改革虽实现了股票市场的全流通,修订后的《公司法》也对关联方交易进行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但对约束关联交易行为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针对新的制度环境下关联交易的实际变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一)完善市场法规制度,强化信托责任观念

监管上必须要立法为公,执法从严。正面上要引导培育大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建立信托责任观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认同;

(二)重点行业重点监管,有的放矢

统计分析表明关联交易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绝大多数关联交易都发生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和房地产业,应对这些行业加强监督和引导,避免恶性关联交易损害投资者利益;

(三)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执行与实质性核查

独立董事可以代表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发表意见等。因此应继续推行并强化独立董事制度,可适当增大独立董事比例和在董事会中的话语权,真正发挥其独立监督之职责。

参考文献

[1] 蔡奕.股份全流通后大股东行为变化及监管研究[R].深证综研字第 0157 号,2007.

[2] 吴晓求. 股权分置改革再造资本市场[J].证券导刊,2006(1).

[3] 罗忠洲,司徒大年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研究[R].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二十一期联合研究计划项目, 2010.

作者简介:刘文才(1987-),男,湖北咸宁人,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与资本市场。

上一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证券融资方式选择 下一篇:人民币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