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起敬的伦敦奥运人物

时间:2022-10-19 09:18:10

令人起敬的伦敦奥运人物

刘翔:伤痛的背影

2012年8月7日,在备受国人瞩目的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在第六小组出场。枪响之后,刘翔正常完成起跑,但是在用左脚跨越第一个栏的时候,右脚不堪重负,整个人意外跌倒。倒地后的刘翔坐在地上手扶右脚,表情痛苦。在同组的其他选手结束比赛后,刘翔慢慢起身,但是他的右脚已经不敢着地。在单脚跳到运动员进场通道后,刘翔又重新折回到场上,他选择在跑道外单脚跳向终点,全场观众向其致以热烈的掌声。单脚跳的途中,刘翔又返回跑道,亲吻属于他的最后一个栏架。在刘翔跳到终点时,同组的运动员也上前搀扶他,他们举起了刘翔的手臂向观众示意。刘翔用自己的坚持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解读 在亚运会和亚锦赛上捍卫王座,超风速条件下追平世界纪录,回归后的刘翔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但在最关键的奥运赛场上,他悲壮地倒下了。

刘翔为了梦想承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让我们由衷敬佩。刘翔的选择,没有失却健康的体育精神,没有丧失对运动生命的基本尊重。没有硬撑的刘翔,反倒表现出英雄自身的进步。

适用话题 荣誉与健康、选择、英雄、开始与结束、面向未来、放弃是一种美丽……

陈一冰:大将风度

伦敦奥运会吊环决赛出现冷门。最后出场的巴西选手纳巴雷特击败中国“吊环王”陈一冰夺冠。纳巴雷特的动作同陈一冰一样,难度均为6.8,但落地动作出现问题,单脚前迈一小步。结果巴西选手超过第一个出场的陈一冰0.1分夺冠,陈一冰获得银牌。“失败”后的陈一冰,微笑着举起手臂,向四周的观众挥手致意。他走到巴西选手身旁想表示祝贺时,纳巴雷特正忙着举国旗庆祝。陈一冰站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直到他结束后上去给了对手一个拥抱。颁奖时。陈一冰脸上仍然洋溢着笑容。这也打动了所有人。

解读 陈一冰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大将风度。中国体操队也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大国风范。有大将风度才有大国风范。陈一冰虽然以一块银牌告别伦敦奥运会,但世人无不知道他的表现无异于金牌,他是真正的“吊环王”。央视著名评论员贺炜表示:“在我看来,陈一冰当然应该是冠军,可这就是人生,你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但结果并不如意。此时,陈一冰的从容大度,使得他真正是冠军。多年后,人们或许会忘记金牌得主的名字,但一定会记住那个淡然接受不公的中国人自信的笑容。”

适用话题 风度、心态、淡泊、失败与成功、意外、体育精神……

帕蒂卡:乒坛“维纳斯”

2012年7月28日,被称为乒坛“维纳斯”的波兰独臂姑娘帕蒂卡,又一次站到奥运会赛场上。在乒乓球台旁边,她将球轻轻地搁在自己右上臂的关节处,手臂一甩,球被抛起,随后左手马上跟上发球,丝毫不合糊,令人啧啧称奇。她以4:3战胜丹麦选手,进入女子单打第三轮。这位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姑娘,右臂手肘以下先天缺失,7岁开始练习乒乓球。

2008年,帕蒂卡与正常人一样,参加了北京夏季奥运会。虽然在女单预赛中不敌郭跃,但在团体赛中,她表现不错。与队友一起获得了波兰国家队的历史最好战绩。“我从未有过被歧视的感受。”帕蒂卡说,“也许在看我打球的时候,观众会有些好奇,为什么我的右胳膊那么短。但就比赛本身而言,没人会好奇,不论我是赢了还是输了。”

解读 她站到了梦想的赛场,无论能走多远,其精神已赢得了掌声和尊敬。这种掌声,无关国籍;这种尊敬,无关奖牌。帕蒂卡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就像《奥林匹克》里写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是可以挑战命运;我们不能主宰命运,但是可以坚强地面对命运。帕蒂卡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适用话题 挑战命运、优势与劣势、从逆境中崛起、拼搏人生……

丘索维金娜:续写母爱传奇

熟悉体操的人都会记得“常青树”丘索维金娜。丘索维金娜在北格林尼治体育馆参加跳马决赛,这是她的奥运绝唱。6次参加奥运会的体操元老这次名列第五,没能带走奖牌,但无疑留下一个久久流传的故事。

丘索维金娜有着坎坷的人生。但非常坚强。她1997年曾经短期退出体操比赛,1998年同本国摔跤运动员克帕诺夫结婚。2002年,她的儿子阿利舍患癌症。前往德国科隆就医。“我别无选择,为了支付儿子治病的高额费用,我必须努力工作。”她说。多年以来。体操既是丘索维金娜的生活来源,也是她展示人生故事的舞台。她曾对儿子阿利舍说:“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这句母子情深的话,不知曾让多少人感动和铭记。

解读 在20岁就被视为大龄的女子体操运动上,丘索维金娜坚持这么久,让人敬仰。奖牌已经不是焦点,她诠释的奥林匹克精神才是核心,这种精神所释放的光芒也完全盖过了奖牌本身的意义。为了儿子,她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役;为了儿子,她变卖家产,移居他乡。她用母爱诠释着比金牌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爱的力量。她的执著以及人性中的伟大情感所进发出的能量,已超越奖牌的价值,放射着永恒的光芒。

适用话题 动力、爱有重量、回报、泪水与汗水、源泉、目标……

米切尔:断腿也要跑完全程

米切尔在奥运村曾经从楼梯上不幸摔倒,当时以为只是小伤,并不会影响之后的比赛,可在他参加4x400米接力赛出发100米之后,腿部的疼痛却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没有退出比赛。在那一时刻,米切尔作出了决定:坚持。最终,他帮助美国队挺进决赛。比赛结束之后。米切尔第一时间便在奥运村的医疗中心接受医生的检查。结果表明,他左腿的腓骨的确发生了骨折。“我知道,如果我能完成比赛,那么我们的接力棒就能够继续传递,我看到约什·曼斯在鼓励我,这让我顿时充满了力量,我不想让其他队友失望,让美国队失望。”米切尔说。

解读 米切尔断腿跑完比赛是对奥运精神的最好阐释。奥运精神是什么?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是“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境界。米切尔腓骨骨折仍坚持跑完比赛的惊人意志,不仅彰显和阐释了奥运精神,也激励了大家。奥运赛场上没有失败者,践行奥运精神,比获得金牌更为可贵。一个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勇于拼搏的顽强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

适用话题 坚持、动力、拼搏人生、挑战极限、支撑、奥运精神……

作者简介

王学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语文学科带头人。在《高中生》等报刊上发表各类研究文章800多篇,编著并出版《学好语文100法》《登高望月·高中作文教程》《高考作文必备素材积累与运用》等教辅用书20多本。

(责任编校/曾向宇)

上一篇:《跑过冬天——写给成人之际的女儿》赏析 下一篇:阅读现代文可从表达方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