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情怀 第11期

时间:2022-10-19 08:50:56

大爱情怀 第11期

日前,河南登封大冶镇老井村新型农村社区奠基仪式举行。按照规划,老井村的村民将在一年之后告别平房、砖瓦房,搬进通暖气、天然气,配套设施齐全的花园洋房里。整个社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计划总投资4.8亿元,刘庭杰为这个项目捐助了1亿元。

刘庭杰,既是老井村的党支部书记,又是河南锦鹏集团的董事长。

获悉刘庭杰的善举后,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欣然提笔,慨然批示:请予宣传、跟踪、总结,倡导社会力量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回报家乡。

一时间,舆论哗然,有猜疑的,有赞赏的,有睥睨的,有挑大拇指的。总之,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朝阳沟水渠连通之处、曲剧艺术的发源地、武则天登嵩山而封中岳的古老地方。

面对外界的质疑,村民们挺身为他辩护:庭杰生意都在外面,村里现在既没有煤,又没有矿,他能图我们个啥!这1个亿他可以不捐。

在郑州市直部门工作的叔叔发来短信:庭杰好,看到“小时候自己住窑洞现在村民要住高楼”的报道后,我思绪万千,心里不能平静。想起了咱老井,更想到了你这个可爱可敬的晚辈支书,还想起一句歌词“他为人民谋幸福……”干吧,孩子,为人谋幸福,自己也幸福!

看着他长大的前辈大叔深信他,但是,还有人心底问号的曲线未拉直,有人私下揽着他肩膀问:嗨,老兄,难道你真的没啥图的?刘庭杰说:“没啥图的,要说有啥,那就是希望再过几代之后,村里的后生,有人能记得刘伯伯或者刘爷爷帮他们建过房子,再有就是我的后代能记得,他的父亲或者是爷爷做了他想做的一件好事,而且做成了。”

因果相依,大关注背后,必有精彩的故事。

带着疑问和寻求精神富矿的心态,4月22日,记者与故事的主人公刘庭杰促膝长谈。历经48载的修炼,他谦逊、淳厚、不事张扬的内在,高大、疏朗的外貌,略带书卷气的谈吐,尽显人格魅力。这种天然的流露,让人深信:巨资回报,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从大冶镇老井村走出去的山里娃。

大爱无形,没有炫耀,没有自矜,平静的语气,平凡的谈吐,却有着无形的力量,从这个嵩岳的山坳飘开,远去……

刻在年少岁月里的饥饿、老井和山路,让刘庭杰在辛酸中懂得珍惜与感恩

又是人间四月天,坐落在嵩山东南一片山坳里的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满眼桐花绚烂,恬淡而热烈。

而40年前的这个季节,一个山里娃并没有因这大自然的馈赠而感到高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肠胃给他发出的求救信号:饥饿。

今天,站在小时候居住的三孔半残破的窑洞前,已经身家数十亿元的刘庭杰恍如隔世,回忆起当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放开肚子吃顿饱饭。山坡上,残存的一孔孔废弃的窑洞,也正像一张张幽幽巨口,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

为了找吃的,刘庭杰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摘野果,一个失手摔了下来,下巴鲜血长流,他捂着伤口,慢慢地爬起来,硬是倔强地没掉一滴眼泪。他在用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他与贫困的抗争。

抗争也只能以无助而终结。这是个有着九个孩子的家,除去一个早夭之外,刘庭杰在所有孩子里排行老五,靠后的排次,并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礼遇,甚至连他的生日都在父母饥饿的恍惚中忘记。家里的每个人,都在那个年代里挣着自己的一口饭,能够允许他上学已经实属不易,虽然,到三四年级时,他的学业已经被一口井吞噬得面目全非。

这是一口老井,老得村中的老人都记忆模糊。据说是清朝前期所建,井沿上被吊桶的麻绳溜出的道道槽痕,默默地述说着它的沧桑。全村300余户人家祖祖辈辈人畜日常用水都靠这一口老井维持,村子也由此而得名。

在他记事的时候,老井承担着村里2000多口人的吃水,慢慢地只承担起1000多口人的吃水,不是井老了,而是村里人少了。一句顺口溜道出一个心酸的人口外迁的事实:“老井吃水贵如油,好小伙娶不来赖媳妇。”

老井离学校有500米,离刘庭杰的家有1000米,所幸的是,老井居在中间。从三年级起,开始挑水的他,为了学业便开始步量起了这艰难的1.5公里山路。

每天上学,除了背着书包,他还要担着水桶,途经老井时,把水桶排在“水桶的长龙”里,因为已经早有村民把水桶拎过来排队打水。每天上午,如果中午不想挨打,他必须要担两趟水。等第一节课下课的铃声在忐忑中响起,他便冲刺到老井旁,看水桶是否被好心的乡亲排到了井边。

限于体力和身高,他只能打起两半桶水,把扁担钩子在扁担上绕一圈,担起水急忙往家赶。当年的那条小道,如今已经掩映在灌木丛里,好几个山坡几近陡立,男孩子的水桶便在几个起伏里前磕后碰,打湿了裤脚,打滑了山道。而当他重新把水桶带回老井排队回到学校时,第二节课已经上了一半,而这才是第一趟。于是,因罚站而带来的自尊心的挫伤便成为他永远的痛。

老井旁,山路上,留有太多的苦难,也成为刘庭杰不悱不发的源头,至今仍被他打趣:我的学业就葬送在这儿。但是,他从没在心里厌弃过老井,这口数百年的老井像一个启发他的智叟,反而使得他在饥饿、屈辱、挨打的苦难漩涡中,感恩这生命之井。

有经验的水手都知道,一艘航船要想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必须要承载足够的重量,方能从容抵御风暴。一个人亦然,要想走得远,心灵里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这个承载物就是苦难。源于此,刘庭杰早年发迹便不难理解。

初中毕业的第三天,16岁的刘庭杰就必须独自谋生活了,他尚显稚嫩的肩,担起的是黑黑的煤炭。接下来的八年间,只要是干净的钱他都挣,卖过油条、贩过化肥。苦难的童年练就了他灵活的商业头脑,他把登封的煤炭贩到周口等地,再把当地的西瓜拉回登封销售,两头赚钱,曾为世人倾慕的“万元户”,刘庭杰这时候轻松入列。

顺风顺水的刘庭杰回马老井村,为政乡里,变小富“万元户”为大富“万元村”

4月的嵩山,郁郁苍苍,峰峦叠翠。五岳之中的位置,赋予了它雍容而宽厚的气质,也使得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化育出山一般的仁厚性情与大爱情怀。

这个昔日的山里娃跑到了致富路的前头,看着古老的老井村仍然像一头老牛拉着一辆破车,不急不躁,慢慢悠悠,刘庭杰发急了。

上一篇:交通疏导:“协管”还是“邪管” 下一篇:“十二五”专项规划目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