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能力困扰财险商

时间:2022-10-19 07:54:18

过度投资是险商陷入偿付能力不足窘境的主要祸首。要真正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是不要过度的扩张,其次要改变投资权重,第三是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

过去的一年,对于保险市场上众多的财险公司而言,日子并非好过,中国保监会一纸又一纸监管函让已经深陷盈利困境的财险公司雪上加霜。

1月5日,由于偿付能力不足,总部在上海的天安保险在上海、湖南等五省市的非车险业务再次被叫停,保监会开出的罚单具体生效日期是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而这也是继去年7月份大地财险被中国保监会暂停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5个省、市的非车险业务之后,国内财险市场上第二家被保监会公开暂停非车险业务的公司。

本刊了解到,尽管大地财险已经在去年十二月份通过其母公司中再集团的21亿元注资,解除了偿付能力危机,其五省市非车险业务正常开展。但巧合的是,遭保监会叫停业务的财险公司总部均设在上海,而且其总部所在地也相隔不远,而其业务被叫停的原因均是偿付能力不足。

1月12日,上海一位财产险市场资深人士告诉本刊,从表面上看,财险公司是由于近年来过度扩张,因而导致偿付能力不足,但是深层原因却恐非如此,综观这几年的财险市场,由于车险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使财险公司占大头的车险业务陷入亏损境地,且难以自拔,而诸如大地、天安等中型财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和规模,不得不通过规模扩张来达到保费增长的目标,而这些公司另外还通过价格竞争在“圈地”,但是去年国内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汶川地震,这些公司的赔付自不必说,同时经受了2007年一年的牛市,财险公司更多的保费资金还留在资本市场中,被深度套牢,保监会举起监管之剑,也是无奈之举,想要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

一罚刚平一罚又起

去年10月,已被停了数月的大地保险终于得到保监会的“赦令”,由于得到中再集团21亿元的注资款,其资本金大大充实,偿付能力已经达到保监会的要求,所以被叫停省市的非车险业务可以正常开展。获悉,大地的其他中小股东9亿元增资也陆续到帐,这使得太地的资本金已超过50亿元人民币。

但是财险市场却并未就此平静,三个月未满,总部在上海的天安财险再度接到保监会的“红色监管文”,同样的原因:偿付能力不足,且未在去年12月31日前达到保监会的偿付能力指标,天安财险的5省市非车险业务被暂停。

一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早在天安“事发”之前,天安保险的财务就已经出现问题。“公司的账目很乱,无法看懂,早晚会有事情发生。”上述知情人士如此向本刊表示,但是令这位人士没有想到的是,“罚单”竟然来的这样快。

1月14日,这位人士向本刊记者感叹,该来的还是要来的,现在总公司上下正在寻求解决之道,准备在几个月之内完成增资,尽快解除这些省市的非车险业务“禁锢”。

但是在分析天安“出事”原因时,一位市场人士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去年财产险行业整体经营都并不理想,天安保险业务没有出现高速发展的情况,也未出现由于业务摊子过大而导致大量消耗资本金的现象,偿付能力不足只能是另有其因,而该人士的观点也正应和了本刊了解到天安公司内部财务过乱的情况。

本刊也了解到,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天安自己向保监会反映的情况是“由于2008年初冰冻雨雪灾害赔付较多等所致”,但保监会则认为,除了赔付增加这个原因外,天安保险本身还存在一些内部问题。据了解,就在保监会下达“限业务令”之后,天安保险被叫停的五个省市地方保监局也与天安保险当地分公司高管进行约谈。

“现在的问题不是讨论被叫停的原因时。我们还是希望总公司能尽快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资金一日不到位,我们的非车险业务就无法展开,时间拖的越长,对公司的总体业务发展越不利。”1月15日,天安保险上海分公司一位人士向本刊表示。

而本刊也向天安总部进行求证,公司总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天安会在几个月内进行增资扩股,夯实资本金,尽快解除偿付能力危机,增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原有股东增资,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吸引新的投资的。但是对于具体的时间期限,该人士表示尚不知道,只是会尽快。

“天安增资会遭遇一些困难,它和大地不同,大地的背后还有一个中再集团大股东,而且中再集团本身也在准备整体上市,虽然获得40亿美元中央汇金公司的注资后,中再集团有钱了,但是由于它之前迟迟未给大地财险注资,所以大地被叫停非车险业务只能是‘咎由自取’,天安的股东主要是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些股东,实力上比不上大地,所以它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不得而知。”1月16日,上海另一家中资财险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

行业通病

大地和天安只是被保监会明着点名受罚的两家中型财险公司,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偿付能力不足却是一个通病。

本刊了解到,去年6月底,针对个别财险公司业务增长过快,导致阶段性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况,保监会就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目前偿付能力不达标的财险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或采取加大分保等措施化解风险。

“但是很多公司都没有当一回事,尤其是大地财险,非得等到东窗事发时候,保监会举起监管之剑,各家财险公司才开始真正动作起来,所以保监会才要‘杀鸡给猴看’,但是天安保险还是在年前没有完成增资目标,无奈之下,保监会不得不第二次‘祭藩’。”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如是分析。

但是据了解,其实在财险业,偿付能力不达标的财险公司还有几家,而这些财险公司基本成立时间都在三到五年之间,业务规模不大,却急于求成,一面通过发售新型产品增加保费,一面又在牛市中过度投资,而在去年的熊市中却惨遭亏损。

本刊也从保监会获悉,今年1月1日,保险业分类监管制度正式实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将在每年初根据上一年度审计后的数据,对所有保险公司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分类,决定对各公司采取的监管措施。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季度的数据评估一次,对年度评价结果和监管措施进行相应调整。2009年上半年,保监会将根据保险公司2008年末的数据进行首次分类评价。”

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称,这预示着不久之后,可能还有更多的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被曝光亮相,整个财险业到底有多少家财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就会被整个业界关注,现在各家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都在紧急行动,各显神通,寻求增值之道。

多管齐下寻解决之道

多家财险商的偿付能力不足,也引起了保险专家的重视。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表示,财险公司要真正解决偿付能力不足,首先是不要过度的扩张,其次要改变投资权重,第三是财险公司必须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增强偿付能力,关键是压缩那些占用资本金较多的在银行渠道销售的投资型险种。

据本刊了解,在多家偿付能力不足的财险公司中,过度投资是个别险商陷入偿付能力不足窘境的祸首之一,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因过度投资,个别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随着资产缩水而下降。

“从对保监会不久前下发的红头文件的理解来看,保监会已要求超比例投资的保险公司必须调整资产结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遭受保监会处罚的公司来讲,整个财险业务要获得发展,显然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现在我们就在看天安保险是如何解决增长困境的。”一位业内人士最后对本刊表示,“保监会冀望通过收缩业务来稳住这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一旦偿付能力达标,保监会就会解除警报。”

大地和天安只是被保监会明着点名受罚的两家中型财险公司,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偿付能力不足却是一个通病。

上一篇:吴定富定调:真正的考验在2009 下一篇:外资攻略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