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分析

时间:2022-10-19 07:27:23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分析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国家进步离不开创新,教育教学更离不开创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创新教育。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新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教学过程、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将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等方面来开展创新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展开研究。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通过儿歌来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歌谣有浓厚兴趣,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拼音字母的发音、记忆,如果能够用歌谣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字母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字母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就是创新教育的有利表现。

(二)开展游戏活动,在愉悦中学习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游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该将游戏融入到其中,通过学生动手动口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游戏教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质疑,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锻炼。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创新教学离不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通过发现问题来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例如,对于“拔河、打球、拍皮球”这些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有哪些特点,学生会发现这些词都用到了提手旁。同样“跑步、跳高、踢球”学生会发现都用到了足字旁。通过教师的引导自然会加深学生对于识字的认知力。另外,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创新教育的手段,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通过质疑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识字学习的好奇心,为创新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高学生联想力,激发学生想象力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尤其是学生展开联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教师要呵护好学生的思维意识,鼓励学生意识中所体现出的新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记忆字形。教师要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在生动、形象的过程中进行识字。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促进他们思维发展,提高阅读质量。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创设愉快、和谐的阅读氛围,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保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一种民主、宽松、相互尊重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让他们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已经不容易了,因此,首先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只要教师善于激励,正确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反复阅读,或者让他们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学生就会学得更活更广,学生的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地展示,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创新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二)捕捉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候就是一刹那间产生的,这就是所谓的灵感。对此,老师要及时捕捉,因势利导,学生的想法,使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本,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肯定,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学生一旦树立了创新意识,教师就应加强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必需。努力挖掘教材中活动因素,精心设计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有趣,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化阅读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重视学生对本文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基础的教育学科,它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字书写,还要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文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理解文本,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主要对语句或者段落进行分析,忽视学生对本文的综合感性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情感体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可能充分地阅读文本,阅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语文教学忽视了其人文性,忽视了学生的感情熏陶,那么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就不会深刻理解,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这一要求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语文的每一个因素,切实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殷雅玲.循着文本经历过程习得方法培养能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得意得言得法的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10).

[2]陈海波.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感悟的方法[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4(12).

作者:李振启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镇史村学校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实践 下一篇:创新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