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两种解答技巧例析

时间:2022-10-19 07:06:11

小学数学应用题两种解答技巧例析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小学生对此一筹莫展。应用题本质是通过特定的情境将数量关系描述出来,要我们求未知量。小学生做不好应用题,实际都是理解不到位,没能掌握和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条件的关系,对解题思路无法理顺。鉴于此,我这里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两种应用题教学方法。

一、理顺思路,摸清数量关系

思路清晰是解决应用题的根本途径,是理顺数量关系的基本线索。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就得让他们学会理顺思路,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用方程解应用题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一块地里有168棵树,其中杨树是槐树数量的3倍,请问槐树、杨树分别是多少?”该题猛一看数量关系很混乱,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孩子们理顺思路:先用如下问题来启发思考“地里有槐树42棵,杨树是槐树数量的3倍,那么地里一共多少棵树?”让孩子们通过对比来分析数量关系,如果槐树数量看做“1”,那么杨树棵数就是“3”,那么地里总树数量就是“4”。然后按这个思路再看原题,我们将槐树棵数定为x,那杨树就是3x,那就有x+3x=168,如此一看题目数量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二、对比问题,寻找优化方案

对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还要注意在解决问题过程避免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我别出心裁设计了通过让学生对比从而优化解决问题方案的教学方式。

以最常见的工程类应用题为例。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工程类问题的优化解决途径,我通过如下例题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一个工程有土方400方,小李开车需要10天挖完,小张开车需要8天完成,如果他们一起完成需要多少天?”针对这个典型问题,学生一共给出了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这样通过对比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比抽象出更简洁更方便的解答方案,有效完成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理顺思路,寻找优化解题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解题技巧。

上一篇:让导学案成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好“抓手... 下一篇:接待好来访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