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理先生VS不讲理太太

时间:2022-10-19 07:01:07

急诊诊断书

姓名李燕 44岁 职员

自述 可以给我老公起个名字叫“真理”,因为他动不动就跟你讲道理,什么事他都要说出个道道来,而且永远都是他有理。跟他,我就像跟一本冷冰冰的道德词典生活。

姓名高天 47岁 公务员

自述 我老婆那就是胡搅蛮缠的典范,不论什么事,你跟她永远都说不通。你说东,她往西,你讲理,可架不住她不讲理啊!现在,我真是彻底头疼了!

诊断 讲理老公高天和不讲理老婆李燕的生活在道理的交火下,可谓是一团糨糊。斗鸡一样互相指责的两人,也许没有发现,他们用错了规则。在婚姻里讲理远不如讲情,情感是婚姻的基础。

咨询师 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 候文君

人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在一个地方行不通,那就是在婚姻里!

李燕和高天吵着架就进了咨询中心,助理闹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回事,又怕打扰了其他咨询者,就先把他们请进了一间咨询室里。

我隔着门就听到了他们的争吵声:

李燕:“你别说了,你别跟我说话!”

高天:“唉呀,你这人怎么就是不讲理呢?这话一到你这儿就说不通了!”

李燕:“哼,我不讲理,就你正确成了吧,你是天下第一对!”

高天:“谁说我都正确了,咱这不是分析嘛,什么事总得讲理吧?你总是断章取义,完全跟你说不通嘛!”

李燕:“说不通你别跟我说啊!谁求着你跟我说啦!”

高天:“得,算我多事!跟你,我也没话可讲了!”

趁着这小段停歇,我敲敲门走了进去。

夫妻俩各自憋着气,谁也不理谁了。我坐到他们对面,问了一个很简单但却很有效的问题:“我是你们的心理咨询师,请问你们谁先咨询?”

两个人迅速指向对方:“他/她!”

“好,我再问一次,你们谁先做咨询?”

两人互瞄了一眼,几乎同时说:“我。”

很好,至少他们的僵持打破了,波动意味着改变的可能,很不错的开始!

这次我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望着他们。我仍然希望用沉默搅动他们之间的互动。

终于高天望了李燕一眼:“我吧……”又望了望李燕,“嗯?”

李燕虽然没说话,但也没反对。

胡搅蛮缠,他和她有理说不清

高天一走进咨询室就长长叹了口气,满脸的疲倦和无可奈何。

“我们结婚这么些年了。其实要说感情呢一直都还不错,就是无法沟通,你一跟她说什么事,就难了去了,准是牛唇不对马嘴。你说东,她说西,你说得对,她偏不按你的来,你能怎么样?真是有理讲不清。现在我就少跟她讲话,我们还少点矛盾,要不然一天就是吵不完的架。”

“就拿今天这事说吧,他们单位给她调了一个新职位,实际上,有点明升暗降的意思。说实话,在社会上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委屈事,你要全把这当回事,那就没法过了。我就跟她讲这个道理,让她想开点,告诉她也许在新职位上还能遇到新机遇,心态总要调整好嘛。再说了,孩子就要考大学了,换个轻松的岗位,也可以多照顾照顾孩子、照顾照顾家。虽然这几年我的事业发展不太大,但收入稳定、家里也不愁吃穿,而且李燕和孩子都能高高兴兴的,我也就满足了。这不是个正理吗?”

“可偏偏跟她说不通,一说她还急,说事情没摊在我头上,我当然不难受,还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只要我一提到照顾家,她就说我自私,说我想把她拴在家里伺候我。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没办法,我觉得什么都不能说!”

“唉,这日子怎么就过到这般地步了……”

束手无策的高天陷入了沉默。

相信听了这席话的人,都会对李燕形成一个类似的认知:这个妻子有些胡搅蛮缠、不容易沟通、听不出好赖话等等。

然而,任何一个家庭治疗最应该避免的,就是仓促地认同家庭成员中的一方;保持一个观察者的位置,对咨询师来说有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给予高天一定的理解和共情,引导他跳出事实描述,以便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刚开始我们进行得很困难。当我问:“妻子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什么感受呢?”

高天皱着眉说:“这话就说得不讲理!我怎么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事啊,我不也挺过来了吗?怎么就她一肚子委屈。她不高兴、闹脾气有什么用呢?事实就是事实。人要面对现实,成年人就得有这种自我控制能力。再说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可我说这些,她根本听不进去!”

这一大通话,看似有理有据,却不是我要问的答案,于是,我再一次问道:“等一下,请你听清我的问题,我在问,你妻子这样说,你听了什么感受?”

高天有些迷惑了:“感受?我就是这样感觉的啊?”

仿佛若有所思,高天试着再一次表达:“嗯,她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特无奈……”

“好,无奈是你内心的感受了!”

“我……我特想说她不识好人心。”高天琢磨了许久,有些不好意思,仍然用老模式说了自己的意思。

我并没有责怪之类的反应,因为这个训练的过程在咨询中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同时会是一个不断引导、反复试练的过程,一个学习的过程。咨询师既不能放弃,也必须拿出足够的耐心。

“没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是什么情绪使得你想说妻子不识好人心?”

“我的关心,她不能理解,是吧?”高天边说边向我求证,“有点失落,还有点着急。我想帮她,可她不理解,我就着急了。”

我笑着点点头,

终于表达出自己情绪的高天显得松了一口气,之后,他陷入了一阵思考的沉默。我没有打扰他,这是一个突破的关键时刻。

“其实,我心里还是渴望能和妻子有一个亲密关系的,只是,我理清自己的感受都这么困难,那么理解妻子的可能会更难。”

“你习惯用讲道理的模式来跟妻子相处,我想问,在你的生活中,有谁会用讲道理的模式来跟你相处?”

听了我的话,高天使劲儿想了很久:“你这样一问我才发现,生活中我好像总是在跟别人讲道理,不仅仅是对妻子。而跟我讲道理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父亲,他从小跟我说什么都是用讲道理的形式。”

“当父亲跟你讲道理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呢?”至此我终于找到了可以问关键性问题的契机。

而听了我的问话,高天面色有了明显的变化:“我特烦,觉得就是在指责我!”这样的体会促使高天开始重新思考夫妻关系。

头头是道,她与他无法交流情感

与李燕的咨询其实是和高天的咨询交替进行的。这也使得我能够收集全面的资料,并且在互动中做及时的调整。

在这个案例里,李燕几乎是站在了高天的对面。

“我跟他生活太难受了,你说哪对夫妻在一起不唠个嗑说个话啊,可我跟他就没办法说话。你一说点啥,他就开始给你讲道理,好像你啥都不懂似的。有时候心烦了,想和他说说,那更了不得,他就直接给你分析上了,说这点做得不对、那点做得不合理!我是傻子啊,我自己不知道吗!我跟他说:‘难道是为了听你给我讲道理啊,你就不能说点我想听的。’我感到看见他,就好像看见理大全似的,他根本不用准备,说话就一套一套的。可是,我心里就跟掉到冰窟窿里似的,瓦凉!”

“这次我实在是忍不了了,所以来咨询。我最近遇到点事,工作本来做得好好的,却突然就把我调走了,表面上好像还挺风光,可我心里有苦说不出,所以只能回家跟自己的丈夫说道说道。谁知道跟他说还不如不说,我刚开了个头,他的大道理就来了,说我应该乐观,可我能乐观得了吗?我要是有好心态,还用得着跟他说,我就是想让他理解理解我,可他倒挺乐观,说我这回可以有时间在家里伺候他们爷俩了!难道我是老妈子吗,我的事业就不是事业啊!就他这样,我哪儿敢依靠他生活,要真花了他的钱,他还不得可劲儿使唤我,人都是自私的!”

李燕似乎已经完全愤怒了,我发现和不善表达情感的高天不同,李燕更容易把许多情绪混乱地粘连在一起,最终得出一个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就像刚才这样,把高天不恰当的开解话语,最终归结到了“人都是自私的”结论上。而这种结论是真正具有伤害性的。

因此,就像为高天培训情感表达一样,我需要为李燕补充一些理智的控制。

“在你心里,期望高天说些什么呢?”

“嗯,比如说……”李燕发现还挺难想象的,因为两个人在固有的模式里已经太久了,跳出来时有些困难。

当然,我仍然会坚持让她去做。

李燕也很积极地努力着:“就是说我心里的话!我觉得愤怒,觉得被不公平对待很委屈,希望他能了解我的感受。”

“好,那么你的想法,告诉他了吗?”

“啊?!”被我的问题轰炸到,李燕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或者说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进入过她的大脑。“他……他是我丈夫,他还不知道?”当她找回一些感受,立刻开始反驳我。

“那你丈夫为什么总是讲道理,你知道吗?”

李燕摇摇头:“也许是他有问题啊。”

“那,你是他的妻子,他有没有问题,你应该知道啊!” 为了让李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面镜子,希望她能通过我看到她自己。

果然,这次李燕没有很快接话。她微垂着头,默默思考着,“你是说其实他不知道我需要什么。”

我点点头:“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了回应。”

“我一直觉得他好像总是在批评我,所以心里就特别不舒服。嗯,我现在突然有一个感觉……”

“什么感觉?”我期待着她的回答,这意味着我的咨询是否有效。

“他可能也是想要关心我、劝慰我,不过,他的话让人想发火。”

太好了,能有这样一个自知,我终于看到了这次咨询的希望。李燕更进一步说:“那我们这些年的矛盾不是太冤枉了吗?”这样说着,脸上已经露出了松弛后的笑容。

而我从这笑容中清晰地感受到李燕愿意改变的动力。

幸福良方,家里讲理不如通情

做好了双方各自的调整,我意识到是该做一次家庭治疗了。

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一段咨询历程使得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些交流,因此,坐在我面前的两个人既没有剑拔弩张也没有尴尬无措,反而是一种带着期待的心情。这真让我高兴。

不过,说到具体以后该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模式,两个人又向我表达了迷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模式的改变需要当事人付出足够的努力才可以。

我想,在问题层面的沟通应该是第一步,于是我将一个团体咨询中的游戏应用在这个咨询中。

首先,我发给了他们一人一张白色的A4纸,然后要求他们闭上双眼,按照我的话来做。

我的指导语是这样的:“现在,请把你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在左下角撕下一个三角,再将纸对折,在右下角撕下一个扇形,继续对折一次,在右上角撕下一个圆。”

“好了,现在请你们睁开眼,打开你们手中剩下的纸,互相比较一下。”

李燕和高天将两张有窟窿的纸放在一起,结果一目了然,完全相同的两张纸,在完全相同的指导语下,却被撕成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夫妻二人沉默了。完全一样的前提,却得到了千差万别的结果,不能说不让人诧异。

“人家老师不是说左上角吗?你怎么撕在这里了?” 李燕比较着两个人的结果。

一向理性的高天,紧皱着眉头,说:“我当时是这样拿的,当然这里就是左上角。”

“哦。”李燕想了想,确实不能说丈夫是错的。

“你看,咱俩开始还是一样的,可越到后来就差得越远了。”

“真是啊!”李燕也在琢磨着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他们俩有点愣神儿,我不失时机地点拨道:“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尽相同的,按照同样的指令撕出来的纸会有不同的图案,同样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与处理方式也会有各自的角度,你们说呢?”

这时李燕似乎突然有了觉悟:“其实你看我不高兴,也是想劝劝我的,只不过你讲的道理,我都听成了教训。”

高天被妻子的话感动了:“我现在能更多地体会你的心情了。你心里难受,我应该安慰你才对,可我一着急,就开始给你分析情况、摆道理。”

“是啊,其实我们的心是往一块想的,可惜没对上,徒增了许多烦恼。唉,真是冤枉。”

高天握着妻子的手,说:“不经历这些,我们也不会走进咨询室,以后,我们好好过不就行了吗。”

李燕含泪点着头。

“非常棒的一次沟通!”看到这些,我立刻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继续引导,“就像我在和你们的单独咨询中做的,心理咨询不仅是一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咨询过程中会结合实际做大量的练习,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成现实中的改变。”

两个深有体会的人点点头。于是,我们在咨询室里做了一次心理剧式的演练,中心事件仍然以李燕调职为例。我要求李燕和高天互换角色,即高天来扮演李燕,李燕来扮演高天,这个过程将帮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心意。

高天:“唉,这次调工作我真是心烦,跟别人也不能说,只能跟你说,我真需要有个人能理解我现在的感受啊!”

李燕:“我知道,你心情肯定不好,你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公平啊?我看到你这么多年为这个工作付出了很多,现在却是这样,你一定挺寒心的,我也替你委屈。不过,你不要太难受,还有我在不是吗?我陪你一起共同度过!”

……

对话就这样继续着,虽然扮演着对方的角色,我却不时地看到他们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们一定在想:原来他(她)是想我这样说啊!有趣的是,在这种顺畅的沟通模式里,他们彼此的体谅更多了,道理却不见了踪影。

相信经过这样的磨炼,这对冤家夫妻会迎来幸福的生活。

专家的话

1.成功的沟通重情不重理

像李燕和高天这样的磕绊夫妻,相信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丈夫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如何与妻子进行沟通。当然,在一些家庭中也存在相反的情况:妻子偏重理性,而丈夫渴望情感沟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沟通实在是一件重情不重理的事情。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是常有理,而另外一方却总是处于被动无理的状态,该是一件多么难受的事。当他(她)如此难受的时候,你又怎么能期望自己的大道理被对方接纳呢?

2.幸福的家庭讲理不如通情

当一方不断用“道理”的尺子衡量另一方时,就阻断了情感的沟通,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认为维系家庭的纽带是讲道理。既然情感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那么没有情感沟通的家庭当然不会产生幸福感。

忠告各位“常有理”,也许只有当你不再讲理的那一天,对方才会开始接纳你的道理,因为你抛开道理开始情感沟通时,对方才会感受到你是柔软的、温暖的、活生生的、可以交流的。

E-mail:

Tel:(010)51026392或89822482

上一篇:几次婚外情,却依然爱妻子 下一篇:谁害死了我们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