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东之三二一

时间:2022-10-19 06:54:51

从“胡三炮”,“中国乔丹”在场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到“胡指导”,“老大”在场下指挥若定运筹帷惺,胡卫东正在完成从球员到教练的转变。2005年“五一”长假,刚结束赛季征战的胡卫东为了备战亚锦赛也没闹着,以国家队教练组成员兼球员的身份,又回到了久违三年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天坛公寓。训练了一天的胡卫东毫无疲态,一点也不像一个35岁的“高龄”球员。

散光·伤痛·三分球

得分。抢断、助攻……年轻时几近全能的胡卫东在江湖上最威风八面的绝技还要算他的三分球,每每到比赛的关键时刻,总是他的三分神射帮助球队,或稳定局势.或扭转乾坤:曾有央视名嘴评论,胡卫东打球多是靠天赋用不着太努力,他的训练只是为了把天赋发挥出来而已。

可胡卫东自评天赋最多占两成.八成要靠苦练。通常在高强度的奔跑和对抗之后,体力已达极限时,他才开始练习10个一组的三分球,而且要连中10个才算成功-因为体力已到极限时练出来的三分球在比赛中发挥更稳定而且只有在连中8个三分球后把最后两个都投中 才算顶住了心理压力,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中八九,胡卫东都难说满意。

熟悉胡卫东的人都知道他的视力只有区区0.4,比他的投篮命中率低得多。胡卫东曾经误把没进的球当作进了直到看到对方球员已经拿球快攻才意识到没进;也曾把进了的球当作没进,投完篮赶紧退守时才发现对方正从底线发球。许多球迷认为胡卫东是故意不戴运动眼镜或是隐形眼镜,可其实多年来老胡从来没有放弃过配一副能让自己明明白白的眼镜!因为他戴着散光隐形眼镜打球“犯晕”。近视眼看东西是模糊,散光眼看东西是重影。对于近视150度,散光350度的胡卫东来说,睁着模糊的双眼看着“两个篮筐”在三分线外练远投,其实无奈。当记者把《新体育》杂志赠送给胡卫东时,忘记戴眼镜的他只能低下头眯起眼睛看书,给人的感觉倒像是一个视力不好的学生。

与胡卫东如影随形的还有他一身的伤病。从头到脚浑身上下,就没有一处痛痛快快舒舒服服的地方:颈椎、肩关节、肘关节,手指、腰伤,膝部半月板、脚踝再加上其他各处顶撞的硬伤,胡卫东至今仍然被当作球员而不是伤员,也真让人慨叹了,这其中最严重、对胡卫东影响最大的伤病,还要数他右脚踝和膝盖半月板的两处伤。对轻伤不下火线的胡卫东来说,这两处伤也是因为到了“不动手术就打不了球”的地步时才开刀的。

在胡卫东右脚白皙的皮肤上,两道深褐色的伤疤甚是扎眼。左边那条长达六七公分的伤疤是第一次手术为取出脚踝里的碎骨时留下的,那次取出了四块:右边那条也有近5公分长是第二次手术留下的,那次又取出来三块碎骨两次手术间隔一年时间。其实现在靠近脚后跟的地方还有一块碎骨没取出来,只是因为暂时还不会影响到打球。因为骨折而形成的碎骨游移体不光是疼痛难忍,一旦卡在关节里,就会连动作都做不出来,若要勉强做动作,就会脚打软,站都站不稳。手术结束后,看到那些指尖大小的碎骨,胡卫东也会发出“不容易”的感慨-而那些“造孽”的碎骨,如今已经静静躺在特殊容器里,被老胡永久保存了起来。

睁着眼睛“瞎”投,加上挥之不去的伤痛,这就是胡卫东在放出一个个冷箭时背后的故事。在记者看来,老胡颇有点像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能用病入膏盲的身体,祭出天下无双的独孤九剑。如今的老胡已经不能独步武林,但是面对曾经给他辉煌的赛场,总决赛一场比赛还能拿下27分的胡卫东仍然难说别离。“只要球迷需要,领导要求,我就再拼一年!”

妻子·女儿·两块宝

笔者第一次和胡卫东取得联系是在本赛季CBA总决赛失利后的第三天下年。那时的老胡正与胡夫人带着女儿逛商场。老胡两岁的小女儿还得由两口子弯下腰牵着双手慢慢走。逛累了。老胡就索性一把将乖女儿抱在怀里……一家人其乐融融,全没了二天前总决赛最后一场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可能正是有了妻女,胡卫东才能迅速走出失利的阴霾,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胡卫东对这位贤内助有说不出的爱慕和感激。多年来,胡卫东家事基本不干。孩子基本不管。赛季中家基本不回。对此,妻子于晖早就习以为常,悉心帮助胡卫东调养身体的同时,她更“烧得一手好菜”、最让老胡回味的几样是红烧排骨、粉蒸肉,菠萝饭。一边说着这些美食,老胡还一边咂了一下嘴,让笔者不禁羡慕他的口福。老胡常夸夫人“厨艺很精妙”,可惜“后果很严重”——经常会有南钢队的队员慕名前去“蹭饭”;蹭顿饭不要紧,当真是“一传十,十传百”,有口皆碑,每逢周末,老胡家绝少有“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况,却多了“门庭若市”的热闹场景。

不懂篮球的于晖却呈十分析家。赛季初带领江苏队取得20连胜时,于晖就提醒胡卫东要对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存在的问题考虑得清楚一些。风头正劲的时候,要想想自己也挨过骂成绩不好的时候,要想到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竞技体育的“唯成绩论”,于晖看得很淡。她总是提醒胡卫东要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比赛。能在这个层面上与老胡交流的人,恐怕也真是寥寥无几了。

胡卫东自评不呈一个浪漫的人,因为“浪漫不起来”。作为球队的核心,他要以身作则,与队员作息时间一样,吃在队里,睡在队里。随着赛程越来越紧,老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呆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前每周好歹能回一次家,后来一个月也就露两次面。于晖曾经开玩笑说:“胡指导,麻烦你以后弄个日程表,方便我们预约!”对于浪漫的文人,老胡心不愧疚却也无奈:“唉,连家都回不去,何谈浪漫,”

两个人的恩爱在圈子里早被传为佳话。诸如:相识之初于晖对篮球一窍不通,对胡卫东的大名毫无耳闻;结婚一年于晖才真正了解到她的老公是多么有名;胡卫东困难忍相思之苦从南京专程跑到上海去看于晖,离家时每天定时的三通电话;老胡不善撒谎却善于认错.从不吵架的“传奇”……一转眼,夫妻俩已经共度了7个年头。如今,把爱妻当作宝的胡卫东,已经有了另外一千宝贝——女儿胡雅琪。

两岁多的琪琪已经长到了一米多高。虽说不愿让女儿再受打篮球之苦,老胡却心口不一地从美国买来一堆还不及自己手掌大的耐克球鞋给女儿穿。

据说于晖曾经“狠狠”地告诉记者:“唉,自从有了女儿,我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下降。”记者在向胡卫东求证时,老胡没有正面回答,却很是“不平”地说:“我在家里的地位也直线下降了啊!”的确,母亲在家天天带孩子,父亲在外天天想孩子。绝少回家的胡卫东总是不忘给琪琪带一大堆好吃的。不过,家里添丁却没有影响到胡卫东的篮球事业,这都要归功于于晖的辛劳。有了宝贝女儿,父亲胡卫东责任感强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而胡夫人更是转移了“工作重心”。其实两人都是同一条心,那就是让孩子过幸福的生活。

球员·教练·一肩挑

胡卫东的篮球生涯无疑是辉煌的。他得到过不计其数的“第一”、“最佳”1991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最佳前锋、1999年度亚洲最佳前锋,2000年得分王、远投王、最有价值球员……如今,成为球员兼教练的胡卫东也创造了多项“第一”:中国职业篮球史上第一位身兼队员和主教练的球员第一位全明星赛队员兼教练;第一位国家队队员兼教练,更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又都发生在他成为教练员的第一年。

纵观整个赛季,老胡的执教风格完全可以套得上说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主教练兼队员的身份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会无往而不利;处理得不好,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甚至会“鸡飞蛋打”。胡卫东坦言,要一边管理球队。制订计划,一边坚持训练,保持状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为此,善于动脑子的老胡在队里设了三名助理教练,一个专门负责体能,一个专门负责技术,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有伤病的队员没有伤员时就协助其他教练训练,至于临场指挥.胡卫东也很重视助理教练的意见。所以一旦老胡上场打球,“当局者迷”,助理教练徐强就成了执行主教练:布置战术时,胡卫东大多数时间也只有听的份儿。只有战术分歧大的时候,才由胡卫东拍板定夺。

老胡执教的另一千特点就是“没大没小”。无论是年纪稍大的张成,还是未满18岁的队员.都把胡卫东叫做“老大”不光因为胡卫东是江苏队“元老级”的人物,更因为老胡会尽其所能为队员解决困难,颇重义气。南钢队的基地在南京,大年三十也不放假,许多家在苏州等地的外地队员“有家不能归”,胡卫东就把他们邀请到自己家吃年夜饭:“都是一帮孩子父母把他们送到这儿,让他们漂在外面肯定不放心。不能让人家说到了我们队里,就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要让他们感受到在队里和在家里一样的温暖,”平时和队友称兄道弟的胡卫东,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颇有长辈照顾孩子的风范。“队里的核心后卫胡雪峰 年纪都小我一轮。我们队的易立,他父亲原来是和我一起打球的,你说,我该不该照顾他们,”

不过,照顾归照顾,老胡对队里年轻球员的要求还是很高:“思想上决不能犯错误,放开手脚打出水平就是了。即便在技术上,同样的错误决不能犯三次。一旦有了第三次,就说明他不动脑子,我就换他下来让他好好想想。”

一个赛季下来,老胡最无奈的地方莫过于,每到关键时刻,南钢队还是要靠老胡这根“定海神针”。关键球还是要交给他处理。“我又何尝不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呢?其实成功是经验,失败也是经验。我时常想,下个赛季我们放弃成绩 就要把新人锻炼出来。”

也许是造化弄人。江苏篮球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作为球员和教练拿到的第一个总冠军、第一位执教仅一年就拿到总冠军的教练……胡卫东离这些第一只差毫厘。只差一步捧起总冠军至尊鼎,让老胡这个几近完美的赛季有了一个极富悲壮色彩的结局。很多人认为,老胡一定“很受伤”。可其实除了当晚和张成出去喝酒之外,胡卫东很快就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之中。看起来颇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天性豁达,有一个良好的心恋,也许正是胡卫东成为篮坛常青树的原因。

三、二、一……乍听起来仿佛是给胡卫东的球员生涯倒数计时。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优秀教练辉煌历程的开始呢?

责编/柏 强

上一篇:中美田径,零距离接触 下一篇:翻江倒海六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