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人的“前世今生”(下)

时间:2022-10-19 05:41:17

“我坚信心脏是有记忆的”

与换心人老杨聊天,他滔滔不绝说起的,都是这些年来发生在他身上的奇妙变化。以前他讨厌任何激烈的体育运动,现在他喜欢看拳击、足球,而且越激烈越爱看。他迷上足球,是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始的。由于没有时差,那届世界杯上的大部分比赛,他都看了现场直播;今年德国世界杯,老杨为了身体,没有熬夜看直播,但是白天的重播他基本场场不落,而且不允许别人事先告诉他比分,他要的就是这份“刺激”。

老杨还注意到口味上发生的改变。现在老伴给他买鱼,他总嫌腥,吃一口都恶心,淡水鱼一口不吃,海鱼还能勉强吃一口。可是他过去绝对是一个钓鱼迷啊,钓鱼回来,自己收拾鱼,又是开膛,又是去鳞的,然后自己亲手做熟,与家人一起美美地吃上一顿,对他来说,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了,怎么现在不喜欢了?

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杨孟勇都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态势。换心后的老杨就像“变”了一个人,过去他穿着随便,现在却追求起了品牌和时尚,穿衣服喜欢浅色、鲜亮的;过去他脾气秉性温柔内向,现在却变得外向、易怒、冲动。更令妻子李广平尴尬不已的是,她与杨孟勇一起出去,别人看他们的眼光都不“正常”,甚至对他们的关系产生怀疑。李广平讲了发生在他们身上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往事:换心后的第二年,他们坐火车回佳木斯农场老家探亲,李广平为照顾杨孟勇,让他睡下铺,自己睡上铺。晚上列车员来查铺,看到李广平费力地爬上爬下,就责怪杨孟勇:“你们是娘俩儿吧!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让老人家睡上铺呢!”听了列车员的话,满头白发的李广平红着脸低下头,杨孟勇不得不向列车员说明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两人的真实关系。

李广平对笔者说:“那还不算最难受的呢,也是那次探亲,回哈尔滨时我们改坐长途汽车,前面坐着的是母女俩,她们总回头看我们,还不停地交头接耳说着什么,那感觉还不如像那位列车员明说出来,我更好受一些呢。”

换心的丈夫变得如此年轻,两人明显地“不般配”,让李广平第一次对婚姻产生了危机感,从那以后,她拒绝与丈夫共同出现在公共场所。李广平说:“我的危机感并不是因为他变年轻了,而是在他的强烈对比下,我突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换心后的杨孟勇,真正成了广告词中说的那样: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随着身体的好转,他变得活跃起来,写诗、作画,参加文坛聚会、沙龙,还喜欢上了卡拉OK。而在家里对待李广平,杨孟勇则变得缺乏耐心,常常三句话不来就乱发脾气。

对于换心后杨孟勇的一系列变化,人们迷惑不解:这是置换心脏本身造成的,还是心脏置换的事实“影响”的呢?对此,杨孟勇本人坚持认为,他性格和爱好的改变,和换心手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国内有医学专家则认为:人的思维是受大脑控制的,换心后“心理”发生变化,并非换心手术本身所致。人在生命垂危时,理想和愿望都已经降到最低点,只剩下为生存而战,其他任何想法都没有了。可一旦转危为安,重拾健康,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不可避免地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以前不敢想的事,现在敢想了;以前不敢做的事,现在敢做了。人有很多“潜能”,只有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出来。

杨孟勇在接受心脏移植前后,都曾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暗示”,这些暗示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譬如有人告诉他:你移植的这颗心脏是一个年轻人的心脏,这就“暗示”了他,今后的生活会发生一些改变。由此可见,杨孟勇“变心”的罪魁祸首并非换心手术本身,而是换心后的心理变化所致。

但另一种说法却完全相反:据某法裔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心脏与大脑是相通的,心脏是一个“情感脑”,人的胸腹部有第二“大脑”,里面的神经元、“脑”细胞,并不比头部里少多少,人的脊髓腔里也发现了类似大脑细胞的神经元,最近又在心脏内发现类似物质。中医把心和思维看作一个系统,看来人的思想意识,肯定和心脏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对于外科临床手术来说,心脏是作为一个“泵”来对待的,是从人体解剖学方面来研究的。可是心脏置换之后发生的种种变化,对外科专家就无法解释了,显然,这需要医学界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我坚信心脏是有记忆的”,看过这些科研资料后,杨孟勇茅塞顿开,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奇妙”变化,他不再恐惧,而是积极应对和研究,他愿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人类的科学和进步作出贡献,他觉得这是他作为中国年龄最大“换心人”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年龄最大“换心人”的幸福生活

杨孟勇说:“那天晚上我上床睡觉,把被铺好,枕头一拽,非常轻松,感觉太幸福了。那是一种只有经历过绝望痛苦之后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早晨起来,看到阳光从窗户透过来,伸个懒腰,全身每个汗毛孔都舒服,那种幸福感,真的是没法形容。人不经过灾害,不经过生死,不能理解这种心情。我相信很多人比我健康,但是他们在吃喝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消耗着自己的健康,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在失去以后才懂得拥有,要不怎么有‘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老话呢。人在健康的时候,是不会知道得了疾病以后是什么样的感受,所以人在健康时是很难主动珍惜自己的,可是到了失去健康时,想要珍惜却已经晚了,这是人生的最大矛盾。我对此深有体会,大病来了之后,才后悔过去怎么不懂得好好珍惜。医生说,我真是太幸运了,血液配型合适的几率是十万分之一,而真正寻找到合适的供体,机会更是百万分之一。如果不做心脏移植,我的命早就没有了。我就像无价之宝失而复得,现在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最幸福的。”

杨孟勇不但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还比普通人更注重健康,甚至也比普通人更“健康”。从2004年开始,他迷上了长跑。这还要从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脏器移植者运动会说起。那是2004年在武汉举行的一场特殊运动会,参赛选手都是国内心、肝、肾等脏器移植者,举行比赛的目的是考查他们的身体恢复情况。本来主办者要设立男子组2000米比赛,可是担心大家吃不消,出问题,才临时改成800米。杨孟勇参加了800米比赛,虽然没有取得冠军,但是他的成绩相当不错,与小他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从武汉回来后,他浑身上下有说不出的轻松,感到特别有力气。回家后,他就对老伴说,早晨要出去长跑。开始,医生、老伴和孩子都不同意。在杨孟勇一再坚持下,大家勉强同意了。没想到这一跑,就养成了习惯。老杨现在每天早晨5时多起来,然后在外面慢跑约2000米,晚上10时前准时上床睡觉,非常有规律。长跑让老杨受益匪浅,现在出门坐公共汽车,眼看着车马上就要开了,离100多米,老杨冲刺过去,都能赶上,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还有一次他给一位朋友送书,朋友家住12楼,那天不巧停电了,他就徒步爬上12楼,60多岁的人,一点儿都不上喘。到朋友家后,面对朋友瞠目结舌的样子,老杨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容易就上了12楼。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自从获得“新生”后,老杨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他基本上一天两顿饭,早晨吃得香,中午吃得也香,晚上基本不吃什么东西,就吃点儿水果,睡前喝一碗豆粉。这样的饮食习惯,为老杨保持健康起了很大作用。

除此之外,乐观、自信的心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中之重。2003年“非典”期间,老杨开始也很害怕。因为对他们这些换心人来说,最怕感冒发烧。那段时间,起初杨孟勇压力也很大,担心谁咳嗽一下,飞沫弄到他身上,后果岂不很严重?他也和大家一样,带了几天口罩。后来就将口罩摘了。那段时间平安度过后,杨孟勇对自己的身体更有自信了。

还有一次,杨孟勇一颗牙活动了,他也非常紧张,因为怕拔牙出血,引起感染,他一直不敢到医院去,就用舌头舔。后来都快要舔掉了,他才在征得哈医大二院医生的许可下,来到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老杨首先将自己的情况向大夫作了说明,大夫听说杨孟勇是一个“换心人”,开始也很紧张,后来一看,杨孟勇的牙马上就要自己掉了,用钳子一碰,牙就下来了,一点儿血都没出,用药棉花一堵,老杨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杨孟勇说,手术完的头三年,他的心理压力还是蛮大的,怕这怕那。总担心万一感冒了怎么办,万一感染了怎么办?现在顾虑几乎没有了。手术三年内,去医大二院的定期检查,现在也基本停止了。因为心脏移植可能出现问题的时间段,就在手术后头三年,老杨已经平安度过了。

杨孟勇对笔者说:“我感觉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太大了,运动太有好处了。头几年我不爱出门,老伴就对我说,天这么好,你总躲在家里。我那时就在家里看点儿书,写点东西,画点儿画。从2004年以后,我开始运动,画画也不像以前坐着。我觉得书法和画画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我现在画一张画能够一口气站四五个小时,原先站半小时,我这腿就直突突。现在站5个小时之后,腿还一点儿不软,反而感觉比以前结实多了,有劲儿多了。要不书法家、画家,他们的寿命都长呢,因为在写字绘画的过程中,人会得到难得的身心锻炼机会。身体舒服,心里高兴,身心都愉悦。”

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杨孟勇一天天好转起来,出院后他们在哈医大二院旁租了一间小房,杨孟勇开始了小说《活下来再说》的创作。不久,为了写书和治疗方便,李广平又建议卖掉佳木斯的房子,在哈尔滨彻底安家。

杨孟勇说:我这条命来得太不容易了,所以我要想尽一切办法珍惜。不是为我自己,是为家人、为孩子,为哈医大二院的恩人夏教授,我要好好活着。人常说要为自己活着,这种说法没有参照物,很笼统。在我的理解中,我现在已经不是给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活着,是他们给了我新的生命,让我能够尽情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我怎能辜负他们。

前不久,杨孟勇的儿子结婚了,农场的亲朋好友都来到哈尔滨,大家相见,感慨万千。说到未来的生活,杨孟勇表示,乐观、自信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是他现在最大的追求和幸福。

面对丈夫越来越“年轻”、自己却领先一步进入老年的事实,杨孟勇的妻子李广平看得很开。他对笔者开玩笑说:“自从老杨换心变年轻后,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他从年轻时就没跟我体会到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现在他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比我年轻了许多,我应该放手让他去寻找本该属于他的幸福。如果有一天他离开这个家,与别人重组家庭,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因为这是他应得的。他不是写书了嘛,如果有哪个女性读者爱上了他,我可以帮他把把关,然后主动让贤。”

说到此,杨孟勇连忙打断贤妻的话头,笑着回答:“我怎么能做出那么忘恩负义的事呢。”夫妻二人相视一笑,默契在两人的眉眼之间流淌。如今,作为中国年龄最大的换心人,杨孟勇已经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名叫《活下来再说》的书,并出版发行了。在书中,他写下了换心前后对人生的感悟,也表达了由此带来的种种困惑,他愿意把自己的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上一篇:如何选择生态食品 下一篇:除锈高手――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