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梦想教育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19 05:02:37

班主任梦想教育经验交流

“早晨,是一天的希望;春天,是一年的希望;教育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教育,我愿意做一个梦想的教育者。因为梦想让教育和中国熠熠生辉。教育是需要梦想的,这就像人需要精神一样。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功业,同样,一种没有梦想洋溢的教育也不可能成就民族的文明与未来。”

——题记

“20__年,已故著名教育家商友敬在人生最后演讲中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没有梦想的教育是黑色的教育,没有梦想的教师是可怜的 ‘口力劳动者 ’。 听过之后,我在自己的本子上工整记录下:没有梦想的儿童是失败教育的最大牺牲品。”校长的心语对于梦想教育提到这样的理念,并在老师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积极的响应。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开始计划着在我的品德课中如何将这个“梦想教育”实施和展开并落实到每一个孩子心里。很快,机会来了。有一天早上,孩子们走进教室,非常开心的问我:“老师,门口的那棵大树是要干什么的呀?”我望了望外面,原来孩子们说的是门口的那棵“梦想树”。我就告诉他们,这是用来“种梦想”的。孩子们可好奇了,问我梦想是可以种的吗?我就卖了个关子说,待会你们就知道了。学校正在开展“我的梦想”的一系列活动,我正在思考怎么将这个主题放到我的品德课中,如何针对孩子的年龄段,设计好这堂梦想课。习字量的有限以及注意力的不易集中,得在多样性上下功夫。最后,我将这次课程分成了两次,并且最后将成果在学校和班级进行的展出。

说到梦想,孩子们会谈得比你更好。尤其是像我教的这些低年段的孩子。纯净透明的心,可以将梦想描绘得超乎想象的美好。不过,我同样认为,适当的引导和划定范围的想象,会让梦想开出更美丽的花朵。在引导的设定中,我想到了不久前区里的一次新任班主任提高班里,我听到的一则故事——布罗迪老师。一位退休老师在寄回孩子们当年的梦想卡片时,欣喜的发现,当年自己班上的一位学生,盲童戴维,真的梦想成真当上了英国内阁大臣,在给老师的回信中,他写到: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你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童年的梦想。

当我把做好的数字故事ppt配上音乐,展示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都目不转睛的等待着小戴维的出现,当知道他梦想成真的时候,孩子们都开心的鼓掌。最后,屏幕上有一段话:谁保持梦想,谁的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由这个故事,我将孩子们的梦想设定在了,自己最最感兴趣的方面和通过书本的认识和实际生活的接触,确实知道这个东西,或者说是职业,到底是什么。然后我设计的是自由问答,自由展示的方式,让想好的孩子口头表达,在我的聆听和提问中,以确定了孩子们确实明白了老师引导的这个梦想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口头语言的组织能力,绝对优于书面的表达能力。所以,在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我让孩子们开始动手写。这里有两项准备和一个注意。两项准备指的是:1. 设计爱心形状的梦想卡片,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2.在黑板上以填空的形式,将句式写好,孩子们可以直接填写。一个注意是指:在动笔写之前,并不设定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环节,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时间短和随众性的问题,讨论的环节会产生一个答案的结果,这种结果就叫做“被偷走的梦想”。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

当孩子们都写完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步骤,等孩子们自由讨论结束,可以将书面的句式延长,让孩子尝试说说原因,即选择这个梦想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延展出很多的对话,这样可以在展示环节,让个人展示的可能性增大。这个环节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我意识中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尤其是对自我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在对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可以延伸出自我需求,于是,在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认可的需求,进一步对社会自我的认识。这个展示,可以说从一定程度让,让低年段的孩子获得自我认知和他我认知,对后期产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有很好的基础作用。

这个年龄段孩子,表达内心世界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方式,就是画画。这个阶段的设计,我是直接放在了另外一节课上进行,将这节课基本设计成了一节美术课。由上节课的小卡片开始,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将来会成为的样子,用手中的画笔,五颜六色的呈现出来。当然,针对低年段的孩子,如果一节课是没有任何指引的天马行空,反倒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让他们各自准备好相关的照片或者图片,孩子们可以对照着这些图片进行,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无目标的浪费时间。当然,在这节课的时间之内,孩子们可能无法很好的完成一幅完整的梦想作品,所以,基本上这节课的任务,后来是当作家庭作业布置下去了。

孩子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逐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种认识逐渐内化为自己心里的认识,将形象的外部世界内化为一种抽象的心理图像。这种抽象的心理图像,又会通过孩子的画笔,以一种具体的书面图像呈现出来,在这其中,就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对于知觉感知的整体性、选择性和理解性。在小小一张a4大小的白纸上,将自己心里所有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整体构图,需要取舍,需要在色彩上有侧重和突出。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结合上个阶段的自我认知的实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把握更上了一个台阶,是一种准确性和精确性的把握。

最后这一步,是在课程设计最初没有预计到的,就是孩子们的画基本都超出了一般习作的标准,而且,有些孩子还会自己在画旁边配上

一段话,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所以,在课程最后验收成果的时候,我直接将全班51个孩子的画作全部制作,然后在教室后面进行了悬挂展示,让孩子们自己可以看到彼此的梦想,并且可以让班上的老师们,孩子的家长们都能够看到这些稚嫩但是美好的梦想。这个展出一直持续了一整个学期,就在班级的后面悬挂着,好像一个个梦想的气球,孩子们随时想要放出手中的线,就想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雏鹰,随时准备一次俯冲的飞翔。这些制作过的梦想卡片,我都小心收藏,细心保存,无论是收在学校的档案馆里面,还是在我自己的小书柜里,甚至是多年后的布满灰尘的阁楼里,我都希望着,有那么一天,孩子们都长大了,回来看看这儿时的梦想,这坚持下去的从未消失的力量,这个一直守护着它们慢慢长大的筑梦人。梦想是一道诱人的风景。作为一名教师工作者,有了梦想,才会充满活力地去迎接每一轮新的朝阳,才会让繁琐的日子充实而诗意,才会在浮躁的社会中安放好自己的心灵,才会拥有一份宽容、善良、静等花开的教育情怀,才会让自己的生命旅程厚实而多彩。

上一篇: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 下一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