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设计方法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9 04:20:14

项目设计方法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通过中德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项目设计方法的对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跨课程项目设计的想法,以换热器制造为例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学习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其中包含多个子项目,将整个学习的过程贯穿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并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项目设计;高职;数控技术

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工人的行动能力包括独立收集信息、分析评价所获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注意安全防护、自我检查和评价结果、了解缺陷、寻找改进措施、使用文件记录所做工作、向客户递交产品。在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环境中,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却得不到企业的青睐。他们反映高职毕业生在专业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不能独立顶岗,岗前还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职学生自身专业技能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不具备相关职业能力。笔者曾在德国爱科特教育集团参加过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初步认识。德国职教课程体系中确实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结合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跨课程项目设计的想法,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项目设计对比

德国采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相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这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德国的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实施了项目教学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将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我国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实践课程(如简单零件手工制作、普通机床零件加工综合项目、数控加工综合项目等)都是安排在相应课程课堂教学之后,项目内容都是单一地对应某一门课程。而德国的职业教育将项目工作穿插在整个培训计划中,涉及多门课程,并且是课下作业。刚开始的学习是项目练习,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后,做的就是项目工作了,并且他们对项目练习和项目工作的管理也非常规范,在项目工作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详细记录项目的主题、指导教师的名字、实施的学期、小组的划分、任务布置时间、学生提交的时间以及教师的审阅情况等。

2 跨课程项目的设计方法

笔者以换热器(如图1所示)制造为例,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学习设计成一个大的项目,其中包含多个子项目,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贯穿起来。本文从4个方面介绍跨课程项目的设计方法。

2.1 载体的选择依据

项目载体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5个因素:(1)国内的实际情况;(2)项目工作的难易程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经过努力基本可以实现;(3)尽可能降低教学改革的成本;(4)与专业结合的紧密程度;(5)现有的师资力量。我们选择了换热器制造作为项目工作的载体,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2 项目工作任务的设置

在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有任务承揽、设计、工艺编制等具体工作,可以让学生体验工厂里经营员、设计员(绘图员)、工艺员的岗位角色。表1是换热器制造中的子项目设计内容。

可以把换热器制造工作中的具体子项目应用到我们设置的课程中来。例如,换热器零件的设计图纸可以在机械识图与制图课程中完成,工艺编制、程序编制以及零件加工可以在数控机床零件加工课程中完成。内容完成的格式尽量遵照企业实际文件要求,这样更能体现职业情境。

2.3 项目工作的实施方式及时间安排(如图2所示)

布置项目的时候,首先发给学生项目工作任务书。

从第三学期开始布置项目工作,一直到第五学期结束,每个学期根据对应的课程完成项目的几个子项目。子项目的设置作为某一课程的项目练习。

2.4 项目的考核评价

2.4.1 子项目的考核

子项目的成绩在学习过程中由所涉及课程的任课教师考核,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子项目成绩不及格的,不能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

2.4.2 项目的整体考核

整体考核安排在第五学期,在总项目完成后进行。

(1)子项目工作成绩:每个学生分别计分;

(2)团队工作成绩:总体计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

(3)成员工作成绩:团队成员工作成绩=(子项目工作成绩+团队工作成绩)/2。

3 跨课程项目设计的创建意义

(1)跨课程项目设计设置的多个工作岗位,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使学习更贴近于企业实际;减少企业对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员角色转变的培训。以行动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2)进行项目工作设计开发,要求教师对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非常熟悉,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多位教师共同参与设计项目,协同执行,对自己负责的子项目分别评分,可以集众家所长,补己之短。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教师的教,很少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设计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是希望学生在学校里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并学会学习,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彦.日本职业能力开发大学职业训练指导员课程评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78-80.

[2] 周立红.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构成和教学过程综述[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3):26-29.

上一篇: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如何在机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