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

时间:2022-10-19 03:53:14

改良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

[摘 要]剖宫产是处理难产、产科并发症及抢救母儿生命的主要手段。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和相关的社会影响,剖宫产率不断提高。为了寻求更加安全、简单、快速、有效的手术方式,本文将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改良式 剖宫产术 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R719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23-01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式剖宫产由以色列Stark教授介绍到我国的适用于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妇,但也有一定缺点。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生命来到这个美好的人间,我国的妇产科专家、学者、医生对剖宫产术不断地探索、实践、改良,摸索出了“改良式剖宫产术”。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医生和产妇都满意,值得推广。

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为了证实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将改良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传统式剖宫产术三者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论证。

一、参比的基本情况

改良剖宫产术88例,新式剖宫产术96例,传统剖宫产术64例。三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指征均为头盆不称、臀位、胎儿窘迫、巨大儿、头位胎位异常或妊高症等,均为第一次剖宫产,手术原构成比差异无显性,具有可比性。此三组手术前准备情况一致,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二、手术方法

传统式剖宫产术按常规下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操作。

新式剖宫产术取双侧额前上棘连线下约3cm做一横直形刀口,长约12―15cm,仅切开皮肤,于切口中间切开脂肪层2―3cm,用直剪发横行剪开筋膜,用手指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于腹膜薄弱处钝性撕开腹膜进腹腔,横向切开膀胱反折腹膜约2―3cm,向两侧圆韧带方向钝性撕开10―12cm,下推膀胱约2―3cm,在子宫下段中央横切2―3cm,钝性延长至11―12cm,取出胎儿后,即手取胎盘,子宫口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全层锁扣缝合,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连续缝合筋膜后,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脂肪间断]式缝合3针,用4把组织钳钳夹对合皮缘5min。

改良式剖宫产术,取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长约12―14cm,仅切开皮肤,于切口中间切开脂肪层及筋膜2―3cm,用小拉钩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于膀胱顶上3―5cm处钝性撕开腹膜进入腹腔,于距膀胱腹膜反折上3―5cm处中央横行切开子宫下段约2cm,钝性延长至10―20cm,取出胎儿,待胎盘自行剥离后取出,其余步骤同新式剖宫产术。

三、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

三组剖宫产术分别观察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坐起喂奶时间、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

统计方法,各组剖宫产术间指标比较用方差分析。

四、各组剖宫产术比较结果

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改良式剖宫产术三个组各项指标比较得知,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P

五、探讨分析

1、新式剖宫产术

该产术于上世纪90年代由西方传入我国,是在传统式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腹横切口,与下腹部皮肤张力线方向一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瘢痕小,较为美观。

(2)撕拉法进腹,可使走行于皮下脂肪、腹膜中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而完整地保存下来,不需要结扎止血,有利于术后恢复,减少了手术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尤其缩短了切皮到娩胎时间,为抢救新生儿等紧急情况赢得了宝贵时间。

(3)子宫切口采用一次性连续锁扣缝合法,既保证了切口血运,减少缝线过多造成对组织产生刺激,又缩短了手术时间。

(4)不缝合腹膜及腹膜反折,皮肤、皮下脂肪作为一层仅缝3针,减少了缝线刺激,避免了缝线过多、吸收不良和异物反应,有利于渗出引流,并节省了时间。过去认为常规缝合壁层腹膜及脏层腹膜,可减少术后腹膜粘连。腹膜的愈合不同于皮肤,不需要相互贴近,而且整个损伤表面发生变化,在游离状态下24―28小时内由再生的间皮细胞完全修复,形成一层新的腹膜,故不缝合腹膜可减少术后粘连及疼痛。本研究资料显示,新式剖宫产术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坐起喂奶时间以及住院天数都较传统式剖宫产术降低(P

2、改良式剖宫产术

改良式剖宫产术是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的。具有以下特点:

(1)腹横口切刀位置稍下移到半月形腹壁横沟线,使得切口更美观,符合生理皮纹,对产妇的心理影响小,易于接受。

(2)分离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粘着部分,因撕拉法需较大力气,往往因力量不够无法分离充分,造成娩头困难,而将前鞘分离后,撕拉腹直肌容易得多。

(3)采用子宫下段高位切口,避免了胎头高浮造成的出头困难,由于子宫切口距离子宫体仅2―4cm,具有较强的收缩力,能迅速关闭血窦,减少出血。切口处较宽,且较厚,不易使两侧角延裂而导致损伤子宫动脉上行支。切口上下肌层厚度相等,缝合后解剖对位好,易于缝合。由于缝合口为生理愈合,极少形成瘢痕组织,因而再次分娩时无需担心子宫破裂。不需要打开和缝合子宫腹膜反折,不需要下推膀胱,可避免膀胱损伤、粘连等并发症,减少手术步骤及时间。

(4)待胎盘自行剥离后再取胎盘,与徒手剥离胎盘比较,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

(5)由于操作简便、快捷,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对肠管的刺激,产妇术后胃功能恢复快,有利于产后恢复和乳汁分泌,促进母乳喂养。本组资料表明改良式剖腹产术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较新式剖宫产术降低(P

综上所述,通过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及改良式剖宫产术三者的比较,后者比前二者更安全、简单、快捷,优点明显,手术效果更让产妇满意。因此,改良式剖宫产术值得推广。

上一篇:蒸汽疏水阀容量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EPON+EOC技术实现旧城有线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