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治痔”,远离“后股”之忧

时间:2022-10-19 02:15:29

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对多个地区的肛肠疾病普查结果显示,肛肠疾病总发病率约为60%,以痔疮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人数的87.25%,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痔疮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痔疮虽然较少危及人的生命,但患者在忍受疾病痛苦的同时,还常常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痛苦和精神负担。因此,加强痔疮的防治宣传工作很有必要。

指导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黄平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增烈

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常玉英

执 行: 杨丽伟

自从参加工作后,刘青每年春天都要请假跟闺蜜外出旅游。近些日子春光明媚,但刘青却丝毫没有出行的打算。原来自打去年升职后,刘青负责的事务更多了,她经常加班加点,吃不好睡不香。前段时间竟然出现了便血,有时出血不多,有时却呈喷射状,把她吓坏了。她瞒着家人去检查,医生说是痔疮导致的出血,经过治疗可以恢复正常。可她心里还是很紧张,她想痔疮不是小病吗,怎么会出那么多血呢?医生会不会是隐瞒了病情?这些想法让她坐卧不宁,压根没心思去想什么出游了。

肛垫下移成为痔疮

“十人九痔”是我们常听到的说法。其实,如果从痔疮发病的解剖学基础“肛垫”说起,应该是“十人十痔”。肛垫从自身原来的位置上脱落下移就成为痔,这是痔疮发病的肛垫下移学说。

人的直肠下端及肛管,其黏膜下或上皮下的一圈范围内有血管和支持组织,被称为“肛垫”,里面的血管被称作“痔血管”。肛垫是与生俱来的,具有重要的功能。肛垫通过压力的变化协助控制排便;肛垫具有弹性,可以保护周围的肌肉,不易燥的大便损害;同时,肛垫比较柔软,可以保证的完美闭合,以保持周围的清洁。当肛垫组织松弛,痔血管发生异常曲张、脱垂时,痔疮就出现了。

肛垫人人都有,但是并非人人都会得痔疮。痔疮的发病原因很多,久坐、久站、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固定,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导致痔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是引起痔疮发病的重要原因;若运动不足,肠蠕动减慢,粪便下行迟缓或因习惯性便秘,从而压迫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痔静脉内压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导致痔疮发病率增高。据临床观察及普查结果分析,不同职业患者中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办公室工作人员、司机、售货员、教师的患病率明显较高。此外,喜食辛辣、精神刺激等因素也对痔疮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痔有内外,表现有别

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如果痔疮发生在齿状线之上,称作内痔,之下则为外痔,如果上下都有即为混合痔。不同部位的痔疮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内痔因为黏膜薄,所以典型症状是出血,还有脱垂和周围痒,但是因为受植物神经支配,所以一般感觉不到疼痛。外痔因为易引起肛管关闭不全,分泌物刺激,所以典型症状是瘙痒、烧灼感、周围脏,还容易受压,静脉血流淤滞,导致血栓形成,所以疼痛症状较重。混合痔具有内外痔的两种表现特征。

便血 便血是痔疮常见症状,也是早期症状。颜色鲜红、无痛、出血量不等,少量血液染红便纸,有时滴血较多,有时可呈喷射状出血,但大出血者少见。经常出血可致贫血。出血原因多为黏膜下曲张静脉破裂,或黏膜内毛细血管受粪便擦破,排便用力、血管内压力增高所致。

痔团脱出 由于痔团体积增大、排便时腹压加大,粪块挤压和推力,久而久之,逐渐使痔团组织和肌层分离而脱出外。少者1~2个内痔脱出,多者数个甚至成花圈状。严重者在行走、下蹲、咳嗽、打喷嚏、用力等可脱出。若不及时推回,在外长期摩擦容易发炎、感染和疼痛。

瘙痒 由于内痔脱出,反复刺激,常并发肛窦炎和慢性直肠炎、肠黏膜腺体分泌物增多;经常脱出者,松弛,分泌的黏液溢出外,刺激肛周皮肤,形成皮炎、湿疹,出现不适和瘙痒。

疼痛 内痔一般不疼痛,痔团脱出还纳后仅有一过性下坠感。若内痔脱出发生嵌顿,静脉炎、血栓、感染等可引起剧痛。

不洁 肛缘有肿物,常有异物感,便后不易擦净,污染内裤是外痔的标志。粪便残渣与黏液刺激肛周皮肤,使汗腺分泌增加,导致周围还会出现潮湿、瘙痒。

肿胀疼痛 常见于外痔,在肛缘有圆形肿物,皮下有紫蓝色较硬结节,触痛明显;炎症外痔时,肛缘皱褶呈不规则肿胀、发红、发热、触痛,有少量分泌物,在排粪、活动、端坐时疼痛更为剧烈,炎症消退后可残留皮赘。

淤血 常见于静脉曲张性外痔,当患者下蹲增加腹压时,缘呈结节状隆起,多为环形,触之硬中有软,平卧休息后淤血消散,隆起结节可消失。

因为痔的病情轻重不一,表现各异,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以防延误诊治,加重病情。

便血、肿物脱出未必是痔疮

尽管痔疮主要表现为便血和肿物脱出,但是并不是便血和肿物脱出外就可认定为痔疮,还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肛裂 痔疮是无痛性便血,肛裂是便血量少,具有典型的排便时疼痛的规律,即排便时有撕裂样疼痛,便后稍有短暂的缓解,而后又出现剧烈的疼痛,常持续数小时方可缓解。因此便血伴疼痛可作为鉴别的重点。局部检查,见肛管前正中有新鲜或陈旧的溃疡面,这是诊断肛裂的依据。

肛肥大 是缘慢性炎症刺激增生而成。肛位于齿状线上,质硬形小,呈乳白色。由于干硬的粪块通过肛管时常受损伤,擦伤后细菌侵入,发炎水肿,反复感染,有纤维组织增生,增生肥大,排便时可脱出外,由于括约肌收缩,使肥大肛嵌顿于外而疼痛。

直肠息肉 多见于儿童,可单发也可多发。便时易出血,直肠低位息肉可随排便脱出外,呈紫红色,质硬,表面光滑,有的黏膜糜烂、出血,多发息肉可有大小不一,附着于直肠黏膜壁上,这可与痔疮相鉴别。

直肠癌 早期可出现便血,便次增多,里急后重等,常误诊为内痔。以后出现黏液血便,大便变细等症状,但直肠指诊可发现质硬肿块,高低不平,呈菜花状,指套有血迹,通过活检可以定性。90%以上直肠癌位于指诊可触及的范围内,只要重视直肠指诊也不难与痔疮鉴别。

直肠脱垂 儿童多为直肠黏膜脱垂,成人多为直肠全层脱垂,轻度者仅有直肠黏膜脱出外,常有黏液溢出,没有静脉曲张,脱出物表面光滑,一般不出血。当黏膜损伤,可发生溃疡和出血。指诊可触及两层折叠黏膜,不同于内痔脱出。

胃肠道出血 胃、十二指肠、空肠出血因血液在胃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多为黑色或柏油样便;回肠、结肠出血多为紫红色,呈果酱样,血混在粪便中;直肠出血是鲜红色,在粪便表面,随粪便排出。痔疮出血常呈滴血、射血或便后手纸带血,血与粪便不混合。

所以当出现便血和肿物脱出外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再行适当治疗。不可自以为是,擅自诊断,贻误病情。

痔疮未必都需治疗

痔疮多发,其治疗方法也多样。如何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达到预期治疗目标呢?通常, 要遵循以下原则——

不要“见痔就治”

痔疮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如果患者出血或疼痛,那么就需要治疗。如果没有太多症状,只是中有一个小包,这种情况是可以不治疗的,它对身体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不少患者得了痔疮就盲目治疗,甚至自行用药,有些不专业的医生也是不论哪种类型痔疮都进行治疗。医生需要注意,在治疗痔疮之前应首先排除其他相似的疾病,以免漏诊或误诊,并且要分清痔疮的类型。

手术不是必须方法

没有症状的痔疮即使体积很大也不一定手术;反之,痔疮体虽然很小但有发生严重合并症的危险时,就必须及时手术治疗。通常,只有保守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严重内痔周围支持组织被广泛破坏后才考虑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去除病灶,消除症状,保护可保留的正常组织。

个体化治疗

痔疮的症状复杂,病情较长,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能盲目采用其中一种方法代替其他所有方法,应该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治疗痔疮,不必追求“无痛苦”

总的说来,痔疮的治疗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处理和物理疗法几类。

基础治疗

包括饮食起居调整,比如多吃蔬菜,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饮食清淡、生活规律等,这些都属于最基本的治疗。如果最基本治疗效果还是不见好转,就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轻度痔疮或较重的痔疮而不宜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暂时减轻痛苦。经常便血者,可服用地榆槐角丸、云南白药或荷叶丸等中成药;用槐花泡水代茶饮;用痔疮栓纳肛或用九华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便血较多时还可服四物汤加地榆炭和仙鹤草,或用安络血、维生素K;痔疮反复脱垂者,便后可用五倍子、明矾、朴硝、荆芥各10克煎汤熏洗,然后轻轻将其送回肛内。如还纳困难,可先用石腊油或九华膏外敷,再慢慢推揉送回肛内。痔疮脱垂者还可配合服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丸等;若痔疮发炎肿痛,可服五味消毒饮、止痛如神汤,局部用祛毒汤或花椒盐水外洗;分泌物多时可服萆薢渗湿汤;感染时服三黄液或使用抗生素(编者注:以上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

注射疗法是一类特殊的药物疗法,是将药物制成注射剂直接注入痔内,达到使痔疮硬化萎缩或坏死脱落的目的。其优点是痛苦小、疗程短,但操作不当会导致出血或直肠狭窄。

枯痔疗法也属于药物疗法,是将一些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制成钉剂,将这些钉剂插入痔内使之枯萎脱落。此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临床使用较普遍,由于治疗过程中易引起局部坏死感染大出血,现在已很少使用。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已逐渐被淘汰的治疗方法,现在一些地方被改头换面制成膏剂用来外涂,并宣称“无痛苦无后遗症”。

手术疗法

如药物效果不佳,痔疮脱出、出血频繁发作、感染、周围不洁、瘙痒等显著症状时,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其优点是精确性和彻底性高,但具体术式和术者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程度对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利用声、光、电、热、磁等物理学效应,使局部组织蛋白凝固。常用的有液氮冷冻、激光、微波、红外凝固、电子(低频、高频、射频、电容场、电离子透入、电动振荡)等方法。

需要注意是,物理疗法只能用于轻度痔疮或手术疗法的补充,有的方法痛苦性和并发症甚至大于手术方法,千万不要被“不住院、不手术”的夸大宣传所迷惑。

有志方能无“痔”

痔疮的形成因素很多,有先天的人体解剖特点,后天的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别,还有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后天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只要人们重视这些因素,并能坚定意志,持之以恒地采取相应措施,痔疮是可以预防的。

为了预防痔疮,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止久坐、久站、久蹲

人体长期处于上述固定,会影响血液循环,盆腔血液淤积,静脉充血水肿曲张,导致痔疮形成机会增多。只要思想重视,针对这些因素,可以找到预防的办法。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以坐为主,活动少,以脑力劳动为主,活动单一,容易引发痔疮形成。平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早晨慢跑,晚饭后散步,或打太极拳,利用工作间隙做广播体操等。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站起来自由活动一下身体;司机的工作特点是久坐和生活饮食不规则,容易患痔疮,可适当调整,如要有意识的定时移动臀部,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停车时要下车活动。尽量定时进餐,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做到排便定时,保持通畅;长久站立的理发师、售货员、教师、外科医生、民警,应注意坚持变换,工作间隙应坐下休息,加强全身和局部的肌肉运动,特别是收缩运动的锻炼。

方法有:坐位或立位时有意识地作提肛运动,每次收缩3~5秒钟,然后放松,如此反复50~100次,每日早晚做一遍;床上训练:仰卧位,以头部和两脚跟作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会肌肉,然后放下臀部,放松会肌肉,如此反复20次,每日早晚各做1遍,有利于腰、臀、腹、腿和盆腔肌肉的收缩功能。

防治便秘、腹泻

有资料显示,便秘患者中74.1%患有肛肠疾病,特别是顽固性便秘,排便时间过长,或长期腹泻,均可使腹压增高,直肠充血和静脉曲张,括约肌松弛,容易形成痔疮。所以及时预防和治疗便秘、腹泻非常重要。

重视卫生

坚持每日临睡前清洗及温热水坐浴,促进直肠血液循环,保持清洁可预防炎性疾患的发生,也就减少患痔疮的可能性。

治疗肛肠疾病

如肛周炎、肛窦炎和慢性直肠炎等,及时治疗可减少痔疮的发病率。

上一篇:男人外遇,也许并非为了性 下一篇:吃维B,最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