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护理

时间:2022-10-19 02:01:22

肾血管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规范。方法 对1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先行PTRA术,然后放置支架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术后并发症预防,提出了护理措施。 结果 10例患者术中顺利,术后无并发症。 结论 PTRA+支架术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支架; 置入术; 护理

肾血管性高血压系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占高血压患者5%~10%,其病变特征为肾动脉主干或分支严重狭窄或闭塞②。PTRA+支架置入术创伤小,痛苦少,是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方法。本院自2005-2007年采用PTRA+支架置入术治疗此类患者10例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10例,年龄16~65岁。男4例,女6例。收缩压180~25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210 mm Hg,舒张压110~150 mm Hg,平均124 mm Hg。术前行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化验检查,双肾彩超及选择性造影符合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4例单侧,6例双侧肾动脉狭窄,狭窄段16段,狭窄程度70%~93%,远近端压力阶差40~70 mm Hg,平均52 mm Hg。病因大动脉炎3例,动脉硬化7例。

1.2 手术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进行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再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随后用导丝通过病变处,用直径5~6 mm。长度2~4 mm球囊,压力8~10个大气压,预扩张1~2次,使狭窄尽可能扩开,则置入支架。推送指引导管跨过扩开的狭窄处 ,撤出指引导管鞘至主动脉,暴露支架于狭窄处。造影正确定位支架位置后用扩张球囊使支架于狭窄处。直至获得满意的血管造影结果后撤除导管。全组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1.3 结果 单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的9例患者均成功放置一枚Palmaz支架位置准确,术后2~5 d血压恢复正常,停用降压药。1例双侧闭塞患者,一侧放置支架后9 d血压明显下降,减量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正常。10例患者术后3~28个月多普勒超声复查,有1例支架轻度狭窄,但血压无明显升高。其余患者血压基本恢复正常。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此手术于近几年开展,患者了解很少,顾虑血管内放“金属架”对以后工作、生活有没有影响;会不会穿破血管;时间久了会不会阻塞血管;对肾脏有没有影响。为此我们针对不同患者,分析制定计划,因人施教。先看图片、宣传栏,再讲专业性知识。同时与手术成功的患者交谈。消除紧张情绪,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2.2 密切观察血压及尿的变化 ①患者自入院后测血压1次/4 h并记录。②对尿的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每日尿量、尿常规、肌酐、尿素氮的结果熟记以了解肾功能情况。

2.3 患者准备 ①常规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试验;②告诉患者手术时平卧于手术台上,充分暴露穿刺部位;③建议前晚及术晨排便,以免术后排便摒气用力引起穿刺部位出血;④术前30 min排小便。

3 术后护理

3.1 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

3.1.1 严格抗凝治疗 支架置入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肾动脉闭塞及血栓形成。术后注意合理的抗凝治疗,凡是高凝状态、置入多个支架者,需严密监测PT,有效抗凝指标是:术后24 h,PT要达到并维持在24 s。护理中要给患者肝素钠+阿司匹林+盐酸噻氯匹定等联合抗凝。方法是:笔者根据PT检测结果,术后即将12 500单位肝素钠加入500 ml 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24 h后改用低分子肝素下腹壁皮下注射5 000单位每12 h 1次,持续1周。术后指导患者坚持遵医嘱服阿司匹林,盐酸噻氯匹定等抗凝剂1~3个月,每周查PT,调整剂量。注意吐泻物、牙龈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3.1.2 术后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血管痉挛的常见因素 持续剧烈的血管痉挛可导致支架内血小板集聚,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因此要注意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如常用“手术顺利”、“金属架位置准确牢固”,及让患者观看手术录像等,使其得到良好的反馈信息。晨晚间护理时,经常询问是否有腰疼,查体是否有脊肋角叩痛。观察是否有血尿、蛋白尿。对老年患者护士要注意与之交谈,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断有无脑血管意外。

3.1.3 伤口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穿刺点为股动脉。术后护理不当可造成血肿、假性动脉瘤。故笔者护理是:患者取平位,穿刺肢体制动24 h,用宽胶布加压包扎纱袋压迫12 h,48 h内卧床休息,48 h后可在床边活动,72 h后再下床,有效地降低了出血的发生率。

3.1.4 严密观察血压 进行24 h血压监护,每2 h记录1次。

3.1.5 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清淡、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钾盐的蔬菜和水果,一定量的钾、钙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系统对钠盐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压。

3.1.6 严密观察尿量并做好记录 如术后4 h尿量

4 出院指导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要对血压、血肌酐及用药情况定期随访,前3个月内每月1次,1年内分别在3、6、9、12个月及第2年每6个月复查1次血管造影。

5 讨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常由肾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肾纤维肌性结构不良,以及肾动脉周围病变的压迫所引起。肾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样,也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见。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年轻女性。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肾动脉的狭窄或闭塞、肾脏血流不足、肾缺血、肾血压下降,可刺激肾脏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该物质可使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另一方面,醛固酮分泌增多,钠水潴留,导致血压升高。肾缺血时,肾内抗高血压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生成减少,相应的,高血压又可引起肾细小动脉病变,加重肾缺血,这样相互影响,就使血压持续升高。

临床主要表现:血压持续升高,尤以舒张压增高更明显,用一般降压药物治疗很难控制。由于血压升高,常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减退。此外,腰痛也是常见症状,部分患者有血尿、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肾病综合征表现。

目前,内支架植入技术已成为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治疗方法。正确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对此种治疗方法的护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李俊,雷小林,佟小强,等 .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齐鲁护理杂志.?????具体的页码???

[2] 杨建国,张巍,左秀英,等.肾动脉硬化致肾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11:747.

上一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肠瘘的观察和护理 下一篇: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护理